港报称苏联解体主要原因为死抱教条拒绝改革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5日12:31 新华网 | |||||||||
新华网专稿:香港《亚洲周刊》12月24日一期发表文章,认为苏联解体、归于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抱残守缺,理想主义和教条主义,不思进取,推迟改革,没有与时俱进。 十月革命高举理想主义大旗推翻沙皇,苏联普及教育,科技进步,战胜法西斯,闪耀骄人亮点;但由于坚持教条,官员贪腐专制,改革一拖再拖,终于被理想主义双刃剑杀死。
理想主义是令苏联聚合又离析的双刃剑。列宁领军共产党,正是高举追求幸福自由的理想主义大旗,凝聚民意,发动革命,推翻了贪腐、专制的沙皇政权。在共产党执政的3/4个世纪里,苏联由文盲弱国一跃为科技进步、教育发达的工业化强国。 可是,由于执政党坚持教条主义,广大人民生活水平长期远低于西方世界。执政党的合法性在现实中渐被消融、稀释。 回顾苏联瓦解的来龙去脉,真可谓洞若观火。列宁一直坚持“民族自决权”,于1922年组建了各民族平等的联邦国家,不过在当时和以后的各版本《苏联宪法》中都写进了各加盟共和国是主权国家、有权退出苏联等条款。 “民族自决权”这把双刃剑成就了苏联,也分解了苏联。 从经济发展来看,苏联共产党管治国家70多年,既取得许多传世成就,但也在经济建设中犯下可怕错误,致使苏联瓦解前全国经济病入膏肓,无可救药。克格勃领导人安德罗波夫1982年接掌政权后,克格勃报告称“苏联经济已经处于负增长”。 苏联一直不采取对应措施,后来干脆靠借贷过日子。到1988年,所有外国停止贷款给苏联。苏联领导人对国内经济形势的评估用语,从“危机”到“严重危机”,再到“灾难”。与此同时,由于苏联欠债太多,外国也停止向苏联运送粮食。到1991年苏联外汇储备已全用光。 苏联的生产效率大大低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会走到这般田地,最根本的原因是,苏联人的劳动都带有一定的强制性。苏联还实行低工资低消费政策,把大量财富集中在国家手中,民众只能维持低水平生活。极权制度势必推行计划经济,要把财富集中起来,用其中的相当一部分来供养各级党政官僚,供他们过着挥霍无度的“共产主义生活”。 僵硬的计划经济害苦了国家,也耗尽了体制的活力。全国实行调配,从原料到成品,全部由国家计委安排。而匪夷所思的是,苏式计划经济规定,企业领到原料,到期上缴产品。至于各企业上缴的产品是否有销路与生产企业无关,一律由计委安排销路,全国价格一律由计委制定。利润有无,与生产和销售企业无关,与职工工资不挂钩。 “民族恨”是前苏联一朝覆亡的又一个导火线。斯大林当政期间,清洗对象包括许多少数民族干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前夕和战争期间,斯大林对少数民族推行高压政策,怀疑他们不忠诚,把整个民族拔起,流放到西伯利亚和中亚。例如,远东的朝鲜族被流放到中亚,车臣族和高加索少数民族被流放到远东和西伯利亚。 全体族群扫地出门,整个民族流离失所,这造成难以愈合的创伤,为日后民族矛盾大爆发埋下祸根。到了苏联解体前夕,在经济出现困难的情况下,各民族共和国民族主义情绪炽烈,离心倾向和反俄倾向突出。各加盟共和国的统治集团和利益集团在历史关头把所谓的党性抛到九霄云外,纷纷争夺利益。 俄罗斯族的“政治宠儿”也不见得忠诚,许多干部趁机大发财、捞好处,中饱私囊。当下俄国的许多超级大亨、亿万富翁,都出身于苏共的高级干部。正是这些高干的蜕化变质,加速了苏联的瓦解。 苏共保守派于1991年8月19日发动政变,没想到老百姓站出来反对。政变的反效果不可逆转,成了瓦解苏联最猛烈的催化剂。但什么是变天的真正原因呢?不思进取、推迟改革、拒绝世界潮流和时代大趋势,这是最致命的错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