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曼哈顿面面观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9日05:02 光明网

  (一)

  时光倒回到公元1609年。大西洋北美海岸线上坐落着一个大约22平方英里的小岛,岛上林木繁茂,野草丛生,逶迤起伏的丘陵蜿蜒着伸向海边,带有原始丛林色彩的大片绿树将岛屿装扮得犹如一个高深莫测的大公园。岛屿坐落在一个碧波荡漾的天然港湾内,四周被徐缓清澈的河水和水面宽阔的海湾包围着。岛上零星散居着少数人家,在曦光的映照下,袅
袅炊烟从低矮的茅草屋内飘洒升腾至湛蓝高远的天空,使人感受到田园生涯的安逸舒适与闲暇。这个岛屿就是后来的曼哈顿,就是后来成为国际大都市纽约中心地带的那个曼哈顿,就是目前集金融、经济、文化和艺术于一身并成为美国当代城市文化符号的那个曼哈顿。

  (二)

  据美国史料记载,公元1609年9月,为寻找通往东方和亚洲的水上之道,当时受雇于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亨德利克·哈德逊率领“半月”号商船来到大西洋彼岸,被曼哈顿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它拥有的天然良港条件所震撼。为了更多地了解曼哈顿,哈德逊结识了当地不少的土著人。尽管淳朴的土著马启坎人对这些不速之客表现出热情和友好,但具有殖民心态的哈德逊却命令下属绑架了两个土著人,并准备将他们带回荷兰做苦力。哈德逊原本打算携带这两名“俘虏”沿曼哈顿旁的一条河道继续前行,不料被抓获的两名土著人一个溺水死亡,一个乘机逃跑。哈德逊担心遭到报复,不敢继续贸然前行,于是又退回到曼哈顿。但受到欺负的土著马启坎人这次用弓箭迎接他,跟随哈德逊的水手们于是用大炮回击,双方展开了一场激烈而持久的对攻战。

  哈德逊的美洲之行虽没有取得具体成果,但却打开了荷兰人往曼哈顿迁徙的大门。在此后的十多年间,新荷兰公司几乎每年都派商船来曼哈顿,带来简单的生活日用品,换回印地安人的皮货。

  1624年,具有官方背景的荷兰西印度公司在曼哈顿建立起第一个长期代表机构。后来,一批逃避宗教迫害讲法语的比利时人和8户荷兰人先后来曼哈顿附近谋生,从而开启了欧洲人往曼哈顿移民的先河。

  当时在曼哈顿的荷兰人总代表为彼得·密努特。他为了长期拥有曼哈顿,想方设法欲从当地的印地安卡纳斯人手中买回这块宝地。荷兰人采用的是以货易物的办法,他们拿出了一些令当地人感到新奇的刀叉、陶器、衣服和工具,说服对方同意将曼哈顿卖给自己。

  公元1644年,英国军舰进入曼哈顿附近海域,未丧一兵一卒地轻易取得对曼哈顿的控制权。此后数十年,英荷两国为控制曼哈顿进行了长期拉锯式的争夺,并最终以英国人的胜利而告终。当时英格兰的国君查理二世有意将曼哈顿及其周围的这块宝地分封给自己的兄弟约克公爵,于是取其名为新约克。这就是后来的纽约。

  (三)

  四面环水的曼哈顿岛地形狭长,南宽北窄,从空中看颇似一把“大提琴”。这里不仅是世界的金融中心,而且是美国的艺术之都和时尚之城,在某种意义上成为西方现代城市的代表。这里高楼林立,不仅有着帝国大厦、花旗大楼、克莱斯勒大楼和洛克菲勒中心等著名建筑,而且还是联合国总部和联合国大厦的所在地。行走在曼哈顿的街区之间,只见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物鳞次栉比,争奇斗艳,使人犹如置身在一个庞大的建筑博物馆内。

  (四)

  人们都知道华尔街是纽约乃至全美最著名的金融区,是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美国主要金融公司的所在地,也是美国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代名词,但对于华尔街一词的由来,许多人可能并不清楚。

  华尔街的英文名称是WallStreet,我们目前使用的中文名称是音译也就是根据其发音翻译过来的。如果按照原文的意思应译为“墙街”而非华尔街。这条街道之所以被称为“墙街”原来与曼哈顿的历史密切相关。最早来到曼哈顿南端的荷兰人为了防止英格兰移民的侵扰,在当时被称之为新阿姆斯特丹的小区边缘即后来的华尔街一带建起了一面木墙,华尔街的名字由此而生。时间为公元1635年。在公元18世纪,华尔街一带不仅建起了美国最早的一批银行和保险公司,很多有钱人也在华尔街附近购地置房,高楼大厦先后拔地而起,呈现出一个具有活力的金融中心雏形。

  

曼哈顿面面观
20世纪是华尔街金融资本的高速发展期,不仅金融区的范围大大扩大,金融、证券、保险和期货等各类公司的数量也成倍增加。目前纽约证券交易所一天的交易额平均高达350亿美元之多。华尔街最引人注目的景观当然是纽约证券交易所。但纽约证券交易的出现、发展和最终定型却颇有戏剧色彩。美国独立战争时期政府的资金短缺,于是当时担任财政部长的亚历山大·哈密尔顿拿出自己价值为8千万美元的债券出售,引起广大民众的热烈响应。紧接者,众多的商人和有钱人也仿效哈密尔顿的做法,出售自己手中的债券和汇票,用所得款项支持抗英战争。这一举动在客观上促进了纽约证券交易行业的发展。1792年是纽约证券交易史上的重要一年。因为就在这一年,纽约交易市场出现了一件意义影响深远的举措:为鼓励相互之间的证券交易,进一步促进与活跃证券流通,22名证券交易商和其他商人在华尔街的一棵梧桐树下签订了具有深远影响的“梧桐协议”。该协议的签订对纽约证券股票市场的发展具有某种划时代意义,不仅对纽约证券交易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并促进了纽约证券交易所的最终诞生。这一年是公元1871年。

  (五)

  人们大都知道纽约有个自由派人士集居的格林威治村,但对曼哈顿的东村却了解甚少。实际上,这两个“村子”不仅有许多共同之处,而且还有着相当密切的联系。

  东村和格林威治村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村庄,而是曼哈顿市区两个相当有特点的居住区。早期的东村是穷苦人即蓝领阶层和移民的居住地,19世纪不少有钱人在这里置办产业。到了20世纪初叶,由于格林威治村一带地价和房租的大幅提高,一些原来居住在那儿的自由派人士搬迁到东村,使东村逐步成为自由派知识分子、画家、旁客和失业者的集中地。不少著名的艺术家和政客等都曾在此居住过。

  走在东村的大街小巷内,使人感到该地区有三个相当鲜明的特点:一是建筑风格多样,希腊、荷兰和英格兰风格的老式建筑比比皆是;二是画廊、餐馆和酒吧林立,生活气息浓厚;三是来此光顾的外国游客比例相当大,其中以青年人居多。

  (六)

  纽约时代广场是曼哈顿的橱窗,也是纽约最具文化氛围的代表性场所之一。广场中心的大屏幕上一天24小时滚动式地报道着发生在全球各地的重大新闻和不断变化着的重要金融指数,设计新颖的各类广告牌不时醒目地闯入人们的视野。这里每天游人如织,川流不息,是所有外地游客的纷至沓来之处。近年来,每年的12月31日之夜,都有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聚集在时代广场,观看倒计时。就在那一刻,整个时代广场变成了欢腾的海洋。

  时代广场附近不仅有百老汇的多家著名剧院,在不远的42街还有美国著名媒体纽约时报大楼。实际上,时代广场的命名与纽约时报还有某种直接关系。纽约时报早期的社址就在现在的时代广场旁边,当1904年将这个交叉路口地段命名为时代广场时纽约时报还没有搬迁。1905年1月1日,纽约时报才搬迁至位于百老汇和42街之间的长地产广场。

  (七)

  “9·11”事件不仅摧毁了曼哈顿下城南端的双子塔,而且波及到纽约金融区数栋高层建筑,给曼哈顿地区的经济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最近几年来,纽约和曼哈顿市政当局采取多种措施恢复遭到破坏的经济,吸引外部投资,也使一些华人企业家有了新的投资机遇。

  美国媒体近日报道称,随着纽约世贸大楼重建工程逐步展开,著名的华人企业林氏集团公司最近成功竞购世贸遗址附近的一块黄金地皮,将投资3亿美元建造一座50层高的四星级酒店。建成后的这座饭店将成为华人在纽约华尔街地区经营管理的第一家高级饭店。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