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薛涌:美国大学竞争中的涨学费现象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30日08:49 国际在线

  作者:薛涌

  美国大学的竞争,归根结底是追求优异,而不是价格竞争。

  最近,《纽约时报》头版头条刊登一篇报道,美国的大学竞相涨学费,而且学费越涨,吸引的学生越多。虽然学费上涨使中产阶级的子弟上不起学的呼声日高,但学校要少收
学费,人家还不来呢。

  比如,宾州东部的农村有一个叫UrsinusCollege的小大学。2000年年初,校董事会告诉校长,学校的申请人数下降,因为学费太低了。董事会投票决定一下子把学费和住宿费上调17.6%,达到23460美元的水平。当然,这笔钱中,包括给每个学生配备一台笔记本电脑。结果,几年之内,新生入学人数上涨了35%,达到454人。另一个在阿肯色(最穷的州之一)的小大学HendrixCollege,两年前决定把学费和住宿费上调29%,达到21636美元的水平,同时强化课程设置和服务,结果新生入学数达到409人,37%的上涨!

  这不是出现在几个学校的个别现象,而是全国的普遍潮流。各大学在自己的定位中锁定同级别的主要竞争者,人家涨学费而自己不涨,申请者就觉得该大学地位下降,不会登门。美国现在上大学的人许多还是家里的第一代大学生,对高等教育了解甚浅,上学也很盲目。比如我当年在纽黑文的房东到当地一个大学读书,学费公司里出一半。她本来有两个选择,其中一个学校的学费比另一个高出一倍,她上了贵的。我问她两个学校有什么区别,她竟一点也答不上来。

  出现这种情况,有多种原因。第一,美国人对大学费用的支付能力还是很高,大学费用上涨对美国家庭的压力被夸张了。第二,学费上涨,并不一定意味着实际费用的上涨。美国大学一直采用高学费高奖学金的双高政策。比如前面提到的UrsinusCollege,学费住宿费上涨17.6%的同时,奖学金助学金等财政资助增长了将近20%,总额接近1290万美元。全国的数据则更能说明问题。从1993年到2004年,美国大学学费上涨了81%,高出通货膨胀率的一倍还多,但是奖学金助学金等财政资助,则上涨了135%。在四年制私立大学读书的学生,有73%获得了财政资助。在有的学校,获得财政资助的学生比例达到90%!如果按标价算,大学费用占美国中等家庭收入的比重,从1990年的32%左右上升到如今的48%上下;但真按实际支出算,从1998年至今,不过是从大约24%上升到27%上下。这与其说美国家庭对高等教育的支付能力萎缩,不如说大家更加舍得向教育投资了。

  家庭舍得为孩子的大学教育投资,大学就得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重点不是把大学弄得更便宜,而是提高教育质量。顶尖的本科生学院SwarthmoreCollege就是一例。该校学费和寄宿费用的标价是41000美元,一半学生支付这样的价格。另一半学生则得到平均28500美元的资助。有些家庭年收入达到15万美元的学生,也能拿到资助。同时,这个仅有1500个学生的袖珍学校,教育经费高达一亿多,平均每个学生的教育成本是73690美元。学校的财政负责人骄傲地说,在这里,即使付全价,花4万美元所获得的是价值7万多的教育。学校高达13亿美元的捐助基金,支付着43%的预算,维持着这种“赔本”的运营。像SwarthmoreCollege这样的本科生学院,没有研究性大学那种大规模的研究项目,钱全花在教学上,教育成本在一流大学中还算低的。

  可见,美国大学的竞争,归根结底是追求优异,而不是价格竞争。一些一流大学,资源充足,但非赢利性的体制,使这些学校只能把拿到的钱用于教育,不能流出校园,结果,一流大学和三四流大学的价钱几乎相等。比如,前面提到的UrsinusCollege如今的标价是33000多美元,而哈佛和SwarthmoreCollege也是这个标价。前者靠学费支撑,后者则靠大量的捐助,使质量的提高不会立竿见影地反映到价格的上涨上来。

  不过,目前的趋势持续下去,也会产生各种隐忧。其中最大的问题,是中高产阶级的承受力。学校涨学费,提高品牌,对于不在乎钱而在乎教育质量和名气的上流社会当然有巨大吸引力。同时,下层阶级只要学业过关,可以拿大笔奖学金,甚至享受免费的名牌教育,奖学金比学费涨得快,他们可能受益。

  最苦的是中高产阶级。

  这一阶层,钱还没有多到一年花四五万不在乎的地步,但也没有少到具有获得奖学金的资格。比如年收入15万美元左右的家庭,有几个孩子上大学还可能获得奖学金,有一两个孩子,大概就只能照价付了。也正是这个阶层,参政积极,到了选举时是一股决定性的力量。学费贵得受不了之说,很多也是他们喊出来的。

  所以,未来学费贵的叫喊还会更响。但是,美国家庭对日益涨价的高等教育,依然保持着相当的支付能力。(作者系知名学者)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