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多国角力黎巴嫩:政治平衡难以打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31日01:48 新京报

  关注理由

  黎巴嫩的反叙势力和西方国家利用黎前总理哈里里遇刺事件,成功驱逐了叙利亚在黎巴嫩的军事存在,但是黎巴嫩的局势仍未见明了。教派纷争、黎以关系、国际角力仍然笼罩着黎巴嫩的政治天空。

  看点

  ①真主党力量上升,则意味着伊朗和叙利亚影响力的扩大

  ②逊尼派力量上升,则意味着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势力的扩大

  ③什叶派和逊尼派最终达成妥协,则意味着黎巴嫩政局渐趋稳定

  影响因素

  ①真主党与反叙力量对比的变化

  ②美国的

伊拉克政策

  ③伊朗和叙利亚的外交努力

  2006年夏天的黎以冲突结束后,舆论普遍认为,黎巴嫩的西尼乌拉政府是战争的最大受益者之一,不仅首次得以在该国南部扩张势力,而且得到联合国1701号决议的“尚方宝剑”,获得了对真主党解除武装的监督权。

  但是事实表明,受益的还有真主党。一场针对以色列的战争不仅让真主党总书记纳斯鲁拉俨然成为了“民族英雄”,而且使真主党的势力迅速膨胀。11月,6名什叶派部长宣布辞职,以阻止哈里里案国际法庭的成立。12月,真主党又号召举行声势浩大的倒阁示威,给黎巴嫩的教派关系投下了不祥的阴影。

  黎巴嫩国内政局的变化将直接影响中东政治版图的变化。代表什叶派利益的真主党若能掀翻西尼乌拉政府,势必导致以真主党为代表的什叶派激进力量地位上升。而真主党力量的上升则意味着伊朗和叙利亚在中东影响力的扩大。面对此情此景,美国和以色列将如何举动?中东的局势会不会因此更趋复杂?

  但是,黎巴嫩的政局走势必然受到以美国和以色列为代表的西方国际为一方、伊朗和叙利亚为一方的国际势力的影响。为了解决伊拉克问题,美国政界已经试图接触叙利亚,直接对话伊朗的呼声也偶有所闻。

  12月份,以色列向叙利亚伸出橄榄枝,不排除是作为美国的马前卒,请求叙利亚助拳的可能性。如果美国联叙政策的猜想变成现实,叙利亚和伊朗显然不会错过重返黎巴嫩的良机。

  ■专家访谈

  黎巴嫩政治平衡不会打破

  访谈对象●余国庆(中国社科院中东问题专家)

  余国庆:黎巴嫩未来的政局走向,更多地取决于国内各派的力量对比,尽管各派力量背后总有外国势力的影子,但是只要外界不希望黎巴嫩动荡局面的出现,黎巴嫩的政治平衡在2007年不会轻易被打破。

  黎巴嫩宪法明确规定基督教、逊尼派和什叶派分别出任总统、总理和议长。

  尽管目前逊尼派和什叶派进行权力斗争,信奉什叶派的真主党试图掀翻西尼乌拉政府,但是各方不大可能完全抛开宪法体制和历史传统,出现一派完全压倒另一派取得政治优势的局面。

  虽然西尼乌拉政府正面临严峻的执政考验,但下台的可能性不大,它已获得包括阿盟、美、英在内的对黎巴嫩有影响的国家和组织的支持,而美国为了解决伊拉克问题很可能与叙利亚接触,这多少会约束真主党的反政府行动。

  但另一方面,整个中东目前出现了什叶派势力上升的趋势。受此影响,黎巴嫩的逊尼派和什叶派的争斗有可能进一步升级。

  本版制图\丁华勇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