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搜索:
省份: 城市:
法律领域:

出国 哪些地方最危险?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5日06:10 都市快报

  

出国哪些地方最危险?
2006中国人海外安全报告

  2006年中国外交部参与处理的各类中国人海外安全事件超过30000起,比2005年增加1000多起。

  截至2006年12月25日,2006年见诸媒体的事件中,至少有158名中国公民在海外被羁押,400人受当地社会动乱波及;至少有37人在76起凶案(抢劫、偷盗、枪击)中丧生,另有至少42人受伤;在20次意外事故(车祸、意外、灾害)中,至少有51人丧生,105人受伤……

  从前些年遭遇并非刻意针对中国人的恐怖袭击,到专门针对中国人的恐怖袭击,中国人的海外安全状况愈发严峻。专家认为,随着一个大国的和平发展,其人员对外交流势必大大增加,而其公民的海外安全问题愈发值得重视。

  战争的威胁最大

  诸多安全威胁中,战争的威胁最大。新华社前驻阿富汗记者徐群回忆说,2005年12月31日晚,她与同事在新华社阿富汗分社的院子里聊天。随着一声轻响,一粒子弹飞来,同事坐在地上,鲜血从脚踝处汩汩涌出。徐群说:“目前阿富汗已接近内战状态,即使在首都喀布尔,枪声和爆炸声亦不绝于耳;在农村荒野之处,更是危机四伏。”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反恐研究中心主任、安全问题专家李伟说,2006年各类中国公民在海外遇到的安全事件中,最值得注意的就是针对中国商人、游客和固定店铺的抢劫偷窃、外国司法和安全机关执法不当造成中国公民的人身伤害,以及歧视和由歧视导致的排华事件。

  在2006年的中国外交部网站上,领事司列出的出国注意事项和特别提醒共计400余条,注意事项涉及区域覆盖国家数目众多,特别提醒的内容也包罗万象:恐怖袭击、抢劫、盗窃、战争、动乱、疾病、自然灾害等尽入其中。

  撤侨迅速,多方帮助

  中国政府对海外中国公民的保护,远超出于网站上的提醒。

  2006年4月23日,李玉兰和她6个月大的儿子回到广东江门的家中,成为首批从所罗门群岛归国的侨胞之一。

  2006年4月18日是所罗门新一届总理选举公布结果的日子,首都霍尼亚拉爆发带有排华性质的骚乱。和其他中国公民一样,李玉兰和丈夫的生命和财产受到重大威胁。

  18日当天,中国外交部启动应急机制。所罗门群岛和中国尚无正式外交关系,中国外交部通过驻巴布亚新几内亚使馆向所罗门警察总监提出严正交涉,要求保护中国人安全。经过多方沟通,迅速把500名受困侨胞安置在霍尼亚拉的警察总部,并为他们提供食物和衣服。同时,还通过驻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使馆,与两个地区大国联络,要求两国派军警进入所罗门,维持当地秩序,并帮助保护中国公民人身安全。中国政府同时紧急调动四架次包机。两天后,包括李玉兰母子在内的第一批312名侨民离开所罗门。

  近年来,尤其是2006年,中国政府保护本国侨民的态度更明确,决策和行动也更迅速。除所罗门撤侨外,2006年5月,东帝汶发生骚乱,中国政府派出两架包机撤出200多人;2006年7月,黎巴嫩和以色列冲突升级,外交部启动应急机制,安全撤离140多人;2006年11月,在汤加撤侨行动中,193人安全回到国内。

  除了撤侨,中国政府在当地也对中国公民进行多方帮助。

  中国外交部2006年对公民海外安全更加重视,如有中国公民或企业在国外出现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外交部会立刻启动应急机制,根据事件性质和所涉领域成立应急小组,收集信息,制订计划,协调国内外相关单位开展救援和善后处理工作。

  安保措施,国际标准

  除政府外,中国其他驻外机构和大型涉外企业也各自有自身的安保措施。徐群介绍说,新华社阿富汗分社雇用了两个当地保安,他们手持AK-47冲锋枪,负责分社安全。社内有严格规定,记者外出必须有当地人陪同,还必须穿防弹背心,戴钢盔,女记者更不能单独出行。新华社作为世界性的通讯社,有数以百计的驻外记者,长期在国外工作生活。在派遣记者驻外之前,新华社都会安排安全培训,请一些经验丰富的专家和老记者讲解一些在国外的注意事项。

  此外,一些大型涉外企业近年来也开始建立安全防范和应对机制。中信国际合作公司业务部的李晟说,中信关于海外员工安全保护的措施是和跨国安保公司合作,公司会发给每个中信员工安保卡,上面有该安保公司在世界各地的分支机构或合作单位电话。公司员工一旦在国外出现安全问题需要救助,甚至简单的问路、信息咨询,可以在任何时间拨打此公司设在该地的分支机构电话。同时,中信为每一个员工购买了人身安全保险,内部有完整规范的安保制度和应急机制,要求海外员工严格遵守执行。

  黑中介是主要诱因

  专家分析认为,中国人海外安全事件的原因很多来自自身。各类非法出国中介,是容易导致中国公民遭遇海外安全问题的一大诱因。

  2006年2月23日,河南“嵩山少林寺功夫表演团”的10名武僧向马来西亚华人公会投诉,他们自2005年8月被“黑中介”骗到马来西亚表演后,生活困窘。辽宁、山东、浙江等地相继破获许多非法出国中介诈骗案,罪犯虽被绳之以法,但众多的受害者还是在国外尝尽辛酸,钱财难以追回。教育部国际合作交流司早在2003年就设立教育涉外监管处,仍难以杜绝留学生趋之若鹜奔向“黑中介”。

  南非国会议员王翔儒指出,在南非,很多针对中国人的刑事案件,幕后的主谋都是中国人或是当地华人。

  哈尔滨社会科学院对外经贸研究所所长夏焕新也说,在俄罗斯,一位中国贸易公司经理被杀,俄罗斯警方破案后发现,凶手是中国人。俄罗斯境内在以中国人为目标的犯罪活动,大多是中国人在背后主使,唆使俄罗斯人动手。

  惹祸很多来自自身

  专家指出,在犯罪、暴力事件之外,中国公民在海外的法律意识、生活习惯、行为方式等,也颇容易带来安全隐患,中国公民在这些方面应该进一步国际化。

  新华社驻韩国记者王缅介绍说,目前大约有10万名中国朝鲜族人在韩国打工,多从事简单体力劳动。很多韩国雇主把他们当做牟利工具,多方欺诈,克扣工资,使这批中国朝鲜族人处境艰难。而这些朝鲜族工人并不善于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利益。

  游客缺乏基本旅游安全常识,近年来也导致了越来越多的安全问题。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出境游部副总经理林康透露,中国游客喜欢随身携带大量现金,而且被偷盗后不愿报案,这已经在很多国家的犯罪圈内“颇有声名”。一些窃贼混入中国游客刚下榻的宾馆,化装成服务员敲开房门,以“打扫房间”为名,“从容偷窃”。由于游客在国外只是短暂停留,丢失的财物往往很难追回。

  此外,有一些游客在国外不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触犯宗教禁忌,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破坏公物,随地吐痰,招来当地人的愤恨,甚至暴打。

  除了不可抗力的政治因素和地区冲突等,中国人自身的问题,并非没有解决之道。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王郦久研究员的经验是:出了国,要注意自身的形象、言谈和举止;掌握一定的当地语言会大有帮助;需要注意当地习俗,在公共环境和商业环境中,不可忽视其习俗、礼节和习惯;一定要对所在国的法律、规范多多了解;而一旦遇到安全问题,则要立即联络中国使馆、商会等机构。

  北京大学的贾庆国教授介绍,中国人在出国之前应该对目的国的情况有所了解,可通过互联网搜索和外交部网站等渠道,尽量深入、具体。王缅也提醒,到了外国之后,应通过朋友、使领馆等途径了解当地情况。例如,韩国男人有晚上酗酒的习惯,深夜遇到酒醉人群,应远远避开,免生事端;到美国一些大城市,贫民区和一些酒吧是安全事件高发区,如非必要最好不要贸然前往。

  国家和企业的保护只能提供一个相对良好的外部环境,但中国公民的人身安全还是掌握在自己手中。

  ■2007中国人海外安全趋势分析

  三类地区

  小心提防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动乱、流行疾病、灾害不断,2007年中国公民海外安全问题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我们可以把2007年世界地区安全风险程度分为三个级别:

  一类最高危地区:南亚的阿富汗、中东的巴以地区和伊拉克。在中东,美国深陷武装占领泥潭,无力在短时间内扭转伊拉克的混沌局势。巴以冲突、黎以冲突虽进入相对缓和期,但根本矛盾并没解决,局势仍可能随时激化;南亚的阿富汗将继巴勒斯坦、伊拉克之后成为世界上最凶险的地区,恐怖袭击、绑架、凶杀时有发生。对于上述区域,中国游客和商人当慎之又慎,如无特殊原因,不要前往。

  二类危险地区:非洲、南美洲和俄罗斯。这里虽不像一类地区那样危机遍地,但部分区域治安状况不容乐观。在南美,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等传统治安混乱地区难以迅速改观,其国内治安状况仍旧堪忧;非洲贫富差距较大,情况复杂,各国国情千差万别;俄罗斯西部的光头党仍然猖獗,东部西伯利亚恶劣的工作环境仍然是最重要的安全威胁。

  三类地区:欧美日韩和大洋洲。这些地区社会治安基本状况较为稳定,相对最为安全,但中国游人当防范扒窃、偷盗和抢劫,尽量少去城市特殊区域。同时,这些地区也是劳务输出“黑中介”活动中心点,人蛇偷渡、诈骗等犯罪行为高发。此外,南太平洋诸小岛国,近年来动乱时有发生,某些还带有排华性质,当小心提防。

  (据《南方周末》)

  看新闻

  背单词

  安全 safety

  [seifti]

  危险 danger

  [deind]

  威胁 menace

  [mens]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