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日回顾:

普京和兄弟们的能源之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1日09:15 东方早报

  俄罗斯与白俄罗斯作为独联体内关系最亲密的“兄弟”,近一段时间以来因能源问题争执不断,甚至存在不断升级的趋势。而俄白能源争端也再次牵动了周边地区国家的神经,相关国家在担忧的同时也在思考相应的对策。不过,俄罗斯近几年来在能源问题上对独联体国家频频采取强硬措施,也反映了普京总统更高的战略考虑,那就是在任期内要理顺与独联体国家关系,从而为自己的继任者铺平道路。

  采取强硬制裁措施

   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10日声称,已经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就导致中断对欧盟供给的石油运输争端达成和解。卢卡申科办公室称,普京与卢卡申科在电话交谈中找到折中方案,从而打破僵局。之前,俄罗斯已表示计划从今年2月起,对进口的白俄罗斯商品征收关税,以回应白俄罗斯对转运俄罗斯石油征税的做法。

  根据2006年12月29日的俄政府法令,俄将对进口白俄罗斯的白糖实行征税。而从2月份起,除了白糖以外,还将增加肉类、屠宰副产品、牛奶和奶制品、电视机和家具。这样一来,关税将涵盖白俄罗斯对俄罗斯出口商品的一半以上(约合60亿美元)。

  俄媒体报道说,实施所有这些措施是根据普京总统2006年12月30日签署的“关于特别经济措施”的法律。根据该文件规定,总统可以临时冻结经济计划和军事技术合作、收缩对外经济和金融业务、更改海关关税。

  此外,针对白方以给俄方输油的有利条件牵制俄方的行为,俄工业能源部长赫里斯坚科9日宣布,俄将在未来2-3年内大幅增加波罗的海石油管道、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等方向的出口能力,从而摆脱对白俄罗斯方向的过境石油运输依赖。与此同时,俄还将加速建设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增加对亚太国家的能源出口,另外还将采取措施避免黑海方向的石油出口风险。

  理顺独联体国家关系

  9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召开紧急会议,听取俄经济发展与贸易部和工业能源部等部门负责人的汇报,并责成政府总理弗拉德科夫继续同白俄罗斯方面就石油供应及俄石油过境白领土供应西方消费国问题进行谈判,并保证俄罗斯公司的利益,保证俄罗斯石油在国外销售市场获得平等待遇,并考虑采取一系列措施将损失减至最低。

  普京最后强调,要制定一整套措施保护国家经济,这些措施关涉俄罗斯同所有伙伴国相互关系的各个方面,包括同白俄罗斯的关系。

  由此看来,俄罗斯是一心要将这个素来与自己关系最亲的“兄弟”降级为“正常的他国”了,要将所有的独联体国家置于同一个平台,那就是克里姆林宫所说的“要以市场经济”思维发展与独联体国家关系,也就是必须把俄本国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从2005年3月起,俄罗斯宣布不再向独联体国家提供任何特殊优惠价格的天然气。

  不难理解的是,普京总统曾表示,一个国家要发展,首先经济上要得到发展。在世界能源紧缩,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下,能源收入成为俄近年来最主要的财政收入,也成为俄恢复国力进而谋求重新登上世界舞台中心的重要信心来源。而从普京总统上台伊始,将俄罗斯从“沦为二三流国家”的窘境中拯救出来、使俄罗斯重新成为一个大国的思想就一直贯穿于普京的治国方略之中。所以,俄在其近年来外交中一直采取了非常务实的做法。

  而跨过2007年的门槛,普京总统离任期结束的日子也就不远了,2008年3月份,俄罗斯将迎来一位新总统。在这种情况下,普京最担心的依旧是俄与独联体国家之间的关系,解决不了这些关系,俄将无法解决更远的外交问题。因此,理顺俄与独联体国家关系,减少俄在能源问题上的经济损失,着力打造“在保证俄国家利益的前提下、以自身吸引力取胜”的新型俄独关系,从而为继任者铺平道路,也就成为普京对独联体国家能源问题强硬出手的重要动机。

  周边国家神经再被拽动

  2005年3月起,俄罗斯宣布不再向独联体国家提供任何特殊优惠价格的天然气。2005年12月29至31日,俄罗斯和乌克兰在天然气供应价格问题上没有达成协议,结果俄在2006年新年的第一天关闭了对乌供气的阀门,并最终迫使乌方屈服接受俄方的提价要求。

  从那时起,周边国家尤其是欧洲各国,对俄手中的“能源大棒”开始忧心忡忡。北约在其去年11月底的里加峰会上就提出了一个新的战略,那就是要预防来自俄罗斯的“能源威胁”。不难想象,俄的做法已经引起了相关国家的警惕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不过,能源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马上解决的问题,欧洲对俄的能源依赖仍将维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是不容置疑的现实。

  因此,在欧洲的惊异之中,被认为关系最亲密的、甚至是联盟国家的俄白之间近来发生的能源争端最终让欧洲感觉到俄罗斯的决心了,也加剧了他们的担忧。因此,当波兰、德国、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五个欧盟成员国8日证实说,俄罗斯途经白俄罗斯输往该国的石油当天相继中断,对此欧盟委员会深表担忧。

  德国总理默克尔在接受英国《泰晤士报》采访时表示,她将利用德国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的半年时间来改善欧洲能源安全问题。波兰经济部副部长则表示:“这种情况再次表明,来自前苏联国家的内部纷争意味着能源供应的不可靠。”

  值得提醒的是,欧盟国家的炼油厂大都有战略石油储备,因此短期的石油供应中断不会带来太大影响。但对于那些没有或者战略石油储备量很少的国家来说,能源供应的稳定性与否就成为一个巨大的隐患和威胁。这一问题在俄罗斯能源政策不断变化的背景下,对于快速发展、能源需求不断增加的中国来说,同样是值得重新思考的。

早报记者 钱平广 订阅东方早报请登陆东方早报网站或拨打 962288 或 8008208696;优惠多多、实惠多多、资讯多多。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