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的“敏感” 王 珍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8日09:00 解放日报

  伊朗核问题目前正处于关键阶段的敏感时刻。

  安理会1737号决议所设定的60天期限即将过去一半,然而,伊美双方都未有任何松动的迹象:伊朗仍在按照自己的时间表加紧进行核活动,争取在今年3月20日前,将用于制造浓缩铀的离心机数量增至3000台。据伊朗官员透露,伊朗政府将在2月上旬正式宣布该国在和平利用核技术方面取得的成就,并开始工业级别核燃料生产的第一步。而美国方面最近也是动作频频,先是在对伊拉克新政策中拒绝让伊朗“帮忙”,然后又宣布将向海湾地区增派航母。

  在美伊斗法的敏感氛围下,一些原本正常的东西也变得敏感了。

  16日,俄罗斯副总理兼国防部长伊万诺夫宣布,根据同伊朗签订的军售合同,俄罗斯已经完成了向伊朗提供“托尔-M1”防空导弹系统的合同义务。对此,美国方面迅速作出反应,称在伊朗正处于被联合国安理会制裁的情况下,俄罗斯向伊朗提供武器的举动是“不合适”的。俄罗斯的举动到底合不合适暂且不论,但是有一点很清楚,由美国来评判是否合适恐怕本身就不太合适。不管怎么说,俄罗斯与伊朗的合同的确不在安理会决议制裁内容之列,而据美国媒体报道,五角大楼的剩余物品大甩卖曾数次让敏感的武器装备流入伊朗,其中包括战斗机零件以及导弹的零部件。

  不过,从美国的角度来看,俄罗斯的武器毕竟有助于伊朗提高防御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它的反应也并非不可理解。相比之下,法国总统希拉克最近的遭遇却不免有些“冤枉”。

  本月初,希拉克宣布将派外长前往伊朗访问。其实,希拉克的着眼点并不在伊朗核问题,而是希望在其今年5月总统任期届满前解决黎巴嫩危机。但由于法国在伊朗核问题上一向持较强硬的立场,法国外长的访问被赋予了很强的象征意义。正所谓嫌隙人有心生嫌隙,法国的举动无意中挑战了美国试图孤立和惩罚伊朗的战略意图。美国那边正在波斯湾加强军力、劝说一些国际企业中断与伊朗的交易,并努力打击伊朗势力在伊拉克的活动,而法国这边却要派高官访问伊朗,且事先也没同美国商量一下,无论双方谈什么,这种举动本身就是美国无法容忍的。在强大的国内外压力之下,希拉克最终取消了派外长访问伊朗的计划。不过,希拉克并不甘心最后的外交政绩就此泡汤,法国外交部16日宣布,法国正在考虑向伊朗派遣特使以讨论“政治问题和地区问题”,并再次强调不会谈论伊朗核问题。但是舆论普遍认为,由于时机太敏感,这次访问也有可能夭折。

  由于历史的原因,加之各种利益相互缠绕,伊朗核问题走到今天已非一个孤立的问题,它与中东地区的其他问题,如伊拉克问题、巴以问题、黎巴嫩问题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与伊朗如果一味只顾按照各自的时间表和意图行事,反复试探对方的底线而不在释疑互信上下功夫,那么,局势只会变得更敏感,解决问题的难度将会加大,危险系数也将不断升高。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