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拉里说:“我来了”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2日05:42 杭州日报

  

希拉里说:“我来了”
在多数美国选民看来,她是一个出色的律师,一个有号召力的参议员,一个独立的女性,还是个伤心的家庭主妇。

  在美国人的热切盼望中,前第一夫人、纽约州参议员希拉里·克林顿20日宣布有意角逐总统竞选,毫无异议地成为民主党初选最热门的候选人。

  此前,希拉里始终对她是否将参加2008年总统竞选的问题避而不答。但她也曾说,妇女担任总统的那一刻必将来临。

  有意在布什前面“抢道”

  美国东部时间1月20日,星期六,上午9时30分,希拉里宣布组成一个委员会,“试探”她2008年参选美国总统的可能性。

  “我来了,”身为民主党人的希拉里通过自己的网站宣布,“为胜利而来。”

  对于擅长预设话题的美国政客以及作为政治话题听众的美国选民而言,这是一个奇怪的日子,因为周末并非发布重大新闻的最佳日子;这也是一个奇怪的时间,因为早晨、尤其是周末早晨并非讨论总统选举之类严肃话题的时刻。

  按照美国《纽约时报》记者希利的说法,早晨9时30分,就任何政治类活动而言,都“实在早得离奇”。在美国政坛上,宣布重大决定或消息的时间通常选在晚间。

  选定这个日子以及这个时间,按照希拉里的说法,是为了避免与美国总统布什“撞车”。因为布什定于23日、即星期二晚间在国会发布年度《国情咨文》,可望今后几天成为媒体、尤其是电视台晚间访谈节目的“热议”话题。

  就此而言,与其说是避免“撞车”,倒不如说是希拉里有意“抢道”。

  除了吸引传统媒体的注意力,希拉里还决意吸引因特网网民的注意力。在网站发布的录像中,她宣布,从当地时间22日晚7时开始,连续3个晚上,她将以自己的网站为界面,以实时视频互动为手段,直接与网民对话。这一“新锐”手段,在现任总统《国情咨文》发布前后采用,无疑最为直接,最显互动,也最吸引年轻美国选民。

  希拉里宣布参与竞选,许多美国人表示欢迎。他们认为,希拉里的加入将使总统选举更加富有激情,更有看头。但分析人士说,希拉里的竞选之路并不平坦,因为美国历史上还没有出现过女总统,公众能在多大程度上接受一位女性领导人还未可知。

  支持和反对阵垒分明

  美国媒体报道说,美国人对希拉里的态度非常鲜明,要么推崇,要么不喜欢,持中间路线的人很少。这对一个总统候选人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希拉里个人魅力无穷,赢得许多美国人喜爱。其支持者认为,希拉里经过多年历练,执政经验丰富,完全有能力领导美国。美联社称,希拉里2006年竞选参议员连任时,募集到4000多万美元。许多富人踊跃捐款,因为他们认定希拉里的从政目标不会只是参议员。

  但在一些共和党议员眼里,这位前第一夫人精于算计,政治上左右摇摆,是一个机会主义者。她在许多问题上采取中间路线,以争取最多支持。比如,她支持妇女拥有堕胎的权利,但同时认为堕胎是“可怕的选择”;她支持同性恋者的权利,却反对同性恋婚姻。

  在对待伊拉克战争问题上,希拉里也前后不一。她最初投票支持出兵伊拉克,但后来用最强烈的言辞攻击总统布什的伊拉克政策,并一再敦促当时的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引咎辞职。

  分析人士说,如今被吹捧得很高的希拉里,在其政治生涯中并非没有败笔。克林顿1992年赢得总统选举后,身为第一夫人的希拉里致力于健康保险改革,但最后却宣告失败,让人们对她的政治能力产生怀疑。而当克林顿与莱温斯基的绯闻对希拉里造成重大打击时,希拉里最终原谅了克林顿。虽然她因此获得了政治资本,但也有不少美国人认为,她在道德等问题方面太容易妥协。一些人认为希拉里此举是为自己走向政坛铺路。

  此外,身为参议员的希拉里经常严厉批判政府政策,有时显得比较偏激,也让不少稍倾向于共和党的选民感到反感。

  〈〈〈 人物

  希拉里1947年10月出生于芝加哥。当她在芝加哥郊区读中学时,她想当美国首位女总统的雄心就尽人皆知。大学时代的希拉里戴着厚厚的眼镜,衣着朴素落伍,独来独往。可是,就这么一位看上去不起眼的“老式”女孩,却非常热衷社会活动,积极投身于反战罢课和校园游行。

  希拉里在耶鲁大学时的另一个“成果”是邂逅了克林顿。克林顿经常“跟踪”希拉里。但最后,却是希拉里主动走到追随其后的克林顿面前,大大方方地介绍了自己,让克林顿吃惊不小。

  成为第一夫人后,希拉里开始在政界崭露头角,但主要也是在幕后。直到2000年当选参议员,希拉里才正式走到政坛前台。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