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国外交行为凸现建设性 中美应合作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2日11:27 中国新闻网
美国《时代》周刊1月22日版封面。 第二部分:与中国合作 中国外交行为凸现建设性——美国应该与中国合作 更多地参与国际事务已促使中国去学习国际外交技巧。中国已经放弃了那种除抨击霸权主义和帝国主义之外无其他内容的简单外交。中国著名外交政策学者、北京大学的王缉思教授称,2006年一个最重要的动向是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后发表的公报未再提及一些过时的措词。 美国希望中国能够在这方面走得更远。佐利克在2005年的一篇讲演中邀请中国成为国际事务中“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佐利克认为,中国国家利益的定义不应当太狭窄,中国的国家利益可以“通过与我们共事确定未来国际制度得到更好的达成,合作事项可以包括知识产权、防止核扩散等所有事务”。佐利克说:“我不能确定是否曾有人使用过这些措词,它显然产生了一种拉动效应。”这可能暗示中国的行为近来已发生了变化。事实是这样的吗?美国的一位决策者对此持谨慎态度,这位官员称:“将‘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概念作为对中国未来的设想很重要。他们在一些领域向我们提供比其它国家更多的帮助。”当中国对自身国家利益的看法与美国和其它国际大国的祈求相一致的时候,这种帮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一点在朝鲜核实验问题就非常突出,但不是所有的美国政治家都被这一点冲昏了头脑。在与邻国关系方面,有迹象显示,中国的行为正越来越具有建设性。中国1962年曾与印度发生战争,1979与越南发生过战争,它还曾支持过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的共产主义运动,但中国现在与其邻国的关系只能用甜蜜和轻松来形容。美国由于深陷中东地区的危机,它在东南亚的影响力已大不如前,中国正在大力加强与东南亚的合作关系。 美国对东南亚的出口在过去的五年里一直停滞不前,中国与东南亚的贸易却在迅猛增长。在泰国和老挝北部地区,有许多城镇的通用语言是普通话,人民币是流通货币。 在泰国的清盛,一个中文的广告牌上写着:“致电中国,每分钟只要12泰铢。”一家宾馆外的广告牌用中文写着“房间干净、便宜”。与中国的贸易带动了中国云南昆明至河内、曼德勒、曼谷新的高速公路项目和沿湄公河的公路建设项目,这些公路正在运送不计其数的中国商品。正在改变东南亚的不是美国的援助,而是与中国的贸业往来。 中国“微笑的脸庞”不仅只局限于南方。虽然中国与印度素有积怨,目前仍有边界纠纷,但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去年在访问印度时仍向印度伸出了合作的双手,两国承诺在2010年前使两国贸易量翻一倍,共同竞标它们曾互相竞争的全球石油项目。胡主席还试图修复与日本的关系,日本很长时间一直是中国的对手,两国关系最近几年出现了恶化。胡锦涛2006年10月在北京会见了刚就任日本首相不久的安倍晋三。胡锦涛主席称安倍的来访是两国陷于低潮的关系的“转折点”,温家宝总理则称,安倍访华开启了改善两国关系的“希望之窗”。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