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成英语新词最大来源 中式英语折射时代特征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5日09:25 光明网

  

中文成英语新词最大来源中式英语折射时代特征

  这是2月12日拍摄的英国《泰晤士报》官方网站关于“中国周”及汉语学习的页面。 新华社记者谢秀栋摄

  

中文成英语新词最大来源中式英语折射时代特征

  连日来,不少汉字出现在英国主流媒体《泰晤士报》最醒目的位置,向人们介绍如何学习中文。英国主流社会掀起了又一轮学中文的热潮。 新华社图

  2月8日,几个汉字“人”的象形图案出现在《泰晤士报》头版报头的下方,每个看报的人都在猜想这些奇怪的符号意味着什么。随着中国农历新年的来临,“中文猜谜”活动拉开了《泰晤士报》连续几天向英国民众全面介绍汉字的序幕,在英国主流社会掀起了又一轮学中文的热潮。

  不仅仅在英国,汉语热已经深入到世界很多地方。不仅外国留学生来华求学连年创纪录,海外学习汉语的人数也在急剧增加,汉语教材进入了10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课堂。

  中国语言的影响力还不仅限于此,同时它还促使英语产生深刻的变革,一大批地道的中国话变成了英语新词汇。广东话的“饮茶”被老外直译为drinktea,四书被称为Four Books,和平崛起成了peaceful rising 。

  不久前,位于美国的“全球语言监督”机构发布报告称,在全球化大环境下,中国式英语正强烈冲击着英语,大量的中文词汇进入英语,成为英语新词汇最主要的来源。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2月9日,英国各地被大雪覆盖,《泰晤士报》在当天头版报头的下方,用醒目的红色方框刊出“Will it雪or雨today?”,让英国读者猜到底哪个汉字才是“雪”,内页的长篇文章则讲述了汉字是如何从古老的象形图案演变成现代的汉字的,还让读者将“日、明、旦、从、田、门”等汉字与对应的英文单词联系起来。

  《泰晤士报》编辑阿鲁西卡?希莉表示,上述中文猜谜活动是《泰晤士报》“中国周”行动的一部分,这次“中国周”将一直持续到2月17日的农历除夕。这位编辑称,《泰晤士报》之所以开展教中文活动,是因为很多读者对中文有兴趣,因此想让读者掌握中文的一些基本知识。

  在《泰晤士报》网站提供的一段音频中,《泰晤士报》主编罗伯特?汤姆逊还用中文说了毛主席的名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来鼓励人们学习汉语。

  2月10日,《泰晤士报》记者迈克因泰发表文章介绍其重返校园学习汉语的经历。他在文章中称,汉语正在全球传播,部分因为中国扩张的经济和在国际事务上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同时中国政府也在通过建立“孔子学院”并派遣教师出国积极推广汉语。

  3000万老外正在学汉语

  创建孔子学院,被视为中国政府将汉语文化向世界推广的重要举措。2004年11月21日,中国第一所海外“孔子学院”在韩国首都首尔挂牌成立。

  到去年7月,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的规模已经扩大到36个国家和地区,总数达到80所。此外,还有38个国家的99个机构提出了建立孔子学院的申请。根据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的规划,到2010年,全球将建成五百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

  事实证明,孔子学院有效地推动了汉语的传播,成为各国学习汉语言文化、了解当代中国的重要场所。

  根据美国《时代》杂志的报道,目前全球至少有3000万人正在学习汉语,100多个国家与地区、逾2500所大学在教授中文。在东南亚,学习汉语的人数有160万人;韩国有200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程,中学选修汉语的学生约13万人,汉语考试已经被正式列为韩国外语高考科目。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势头的进一步强劲,全球“汉语热”必将持续燃烧,并深入世界各个角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预测:到2010年,全球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将达一亿。据乐观预计,用不了多久,中文将和英语、西班牙语一样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工作语言。

  在北京大学国际问题专家初晓波看来,汉语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一种重要的语言,让不少外国人青睐和着迷。去年4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肯尼亚时,一位在内罗毕孔子学院学习、名叫茹丝的肯尼亚姑娘用流利的中文回答了胡主席的提问,她那句“我们非常喜欢学习汉语,非常热爱中国文化”道出了时下汉语在外国人心目中的位置。

  汉语让全球看好的缘由,既有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日益增强的外在影响力,更有中国文化历史悠久、中国汉字独具魅力的内在吸引力。正如著名学者季羡林所说,“汉语是世界语言里最简练的一个语种。同样表达一个意思,如果英语要60秒,汉语5秒就够了。”

  中文促使英语词汇猛增

  事实上,汉语的影响力不只是局限在全球的汉语热,同时,它正促使英语产生深刻的变革,中文词汇成为英语新词汇的主要来源。前不久,位于美国的“全球语言监督”机构发布报告称,英语正在经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变革,究其原因是受到全球化大环境下中国式英语的强烈冲击,不断地创造新词汇,使英语成为世界混合语。

  “全球语言监督”主席帕亚克表示:“令人惊讶的是,由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它现在对国际英语的冲击比英语国家还大。”

  根据 “全球语言监督”的统计,自1994年以来加入国际英语行列的词汇中,中式英语贡献了5%到20%,超过任何其他来源。这些新词和词组,不用向母语为英语的人士特别解释都能被理解。

  中国式英语折射时代特征

  这份报告称,逐字翻译的中式英语“很久不见”(Long time no see),还有从广东话吃点心的“饮茶”直译过来的drinktea等等,现已成为标准的英文词组。更多中式英语还在继续产生,包括从前就已中英混合的如“苦力”(coolie),“台风”(typhoon)等。这些单词的广泛流通,促使英文词汇库迅速增长。

  透过这些中国式英语词汇,它们往往能折射出中国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例如,反映中国古代文化特色的词汇有,Confucianism 儒家思想,Four Books 四书,FiveClassics五经,而family contract responsibility system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knowledge economy知识经济,peaceful rising 和平崛起等词汇又记载了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社会图景。

  荷兰青年看中汉语商机

  Chinglish.com开通

  日前,明年就要迎来奥运会的北京开始在公共场所清除中国式英语的标识,但一些看惯了中式幽默英语的外国人对这道城市风景即将结束而感到遗憾。一些外国人甚至把大量中国式英语收录在博客中,他们当中就有一位叫纪韶融的德国青年。

  来过中国留学的纪韶融把搜集到的“中国式的幽默”都贴在博客(Chinglish.de)中,他表明:“Chinglish.de展现中式英语的美,是英文字典和中文文法结合的奇妙产物。这是热情的体现,不是嘲笑。”

  同样曾经在中国留学的荷兰青年方柏翰从中国语言的扩大中看到了商机,他成功地说服了风险投资商,在阿姆斯特丹建立了一个网站Chinglish.com。方柏翰告诉记者,Chinglish.com 是全球首个双语电子邮件门户网站,目的在于应对不断增长的中英文交流需求,并打破存在于中国和西方国家之间的语言障碍。

  方柏翰说:“Chinglish.com 的使命是促进中国与英语国家之间的语言交流。目前,共有超过3亿中国人在学习英语,而且数字还在继续增长。”方柏翰表示,未来国际机构使用的官方语言只有中文和英文。他相信,他的网站有望在2008年底实现盈利。

  海外华裔作家推动很大

  对于大量中国式英语词汇进入英语的现象,暨南大学英语系教授卫景宜持宽容态度。她说,一些中国式英语在表达中国特有事物或现象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由于中英文化的差异,在用英语表示中国社会文化中某些特有的事物与现象时,经常发现空词项。面对这些情况,人们通常通过音译、借译等手段,使中文词汇进入英语的交际中。《红楼梦》等一批成功的英文译作说明,中国英语若应用得当,它能更忠实地反映原文。

  在卫景宜看来,海外华裔作家在推动中文影响英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汤亭亭、谭恩美到朱路易,这些作家使用英语写作,大都描写中国文化或当代中国,中文的思维与表达方式必然体现在英语文本中。他们让西方人见识了中国思维方式的魅力,其作品获得过西方最高奖项。以美国著名华裔女作家汤亭亭为例,她把花木兰的故事传遍了英语世界,她经常强调她的第一语言是汉语;在她的英文小说里,她总是实验性地加入汉语,使她的英语更加完美。(记者 曾向荣)

  地道中国话成英语新词

  饮茶:drinktea

  台风:typhoon

  很久不见:Long time no see

  儒家思想:Confucianism

  四书:Four Books

  五经FiveClassics

  八股文:Eight legged Essay

  工作单位:work units

  铁饭碗:iron rice bowl

  乡镇企业:township enterprises

  四个现代化:Four modernizations

  致富光荣:to get rich is glorious

  知识经济:knowledge economy

  一国两制:one country two system

  三个代表:3 Representations

  和平崛起:peaceful rising

  英国兴起汉语热 泰晤士报头版刊登汉字

  

中文成英语新词最大来源中式英语折射时代特征

  2月8日至11日,《泰晤士报》都在头版显著位置出现汉字。 资料图片

  头版刊登汉字

  据报道,“中国周”活动在8日拉开序幕。在当天的《泰晤士报》头版,“泰晤士报”字样下最显眼的位置出现了汉字。9日,在头版同样的位置上出现了“雪”和“雨”两个汉字,旁边配有“今天会下雪还是下雨?”的英文,让读者猜测哪个汉字是“雪”。

  当天《泰晤士报》在内页刊登了专题文章,讲述汉字从古老的象形图案发展成现代汉字的过程。文章还教读者把“日”、“明”、“旦”、“从”、“田”和“门”等汉字与对应的英文单词联系起来。

  10日,《泰晤士报》刊登该报资深记者本·迈克因泰重返校园学习汉语经历的文章。从当天开始,《泰晤士报》向读者免费赠送关于学习汉语的增刊和教程光盘。12日以后,《泰晤士报》还将每天通过著名书籍连锁店WHSmith向读者赠送48页的汉语短语手册。

  主编鼓励“好好学习”

  在《泰晤士报》网站“中国周”专题提供的一段音频中,《泰晤士报》主编罗伯特·汤姆逊向读者解释了开展“中国周”活动的原因和目的。

  汤姆逊表示:“汉语不仅仅在英国,在全世界都变得越来越重要。在汉语中,每一个汉字自身都是一个如同数独样的谜语,所以学习这种语言,既有困惑,也有趣味。”

  汤姆逊认为,学习汉语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在于,读者能够通过学习打破对汉字的陌生感和畏惧感。他说:“如果您越接近它(汉语),就越能认识到这是一种您能熟悉的语言,而且汉语在某种程度上对您和您的家人都有用。”

  汤姆逊最后还用中文引用毛主席的名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来鼓励读者积极学习汉语。

  介绍中国文化

  据报道,《泰晤士报》还在“中国周”活动期间刊登专题文章介绍中国菜、中国礼仪、中药以及中国文化艺术。有兴趣进一步学习汉语的读者还可以登录《泰晤士报》网站,下载汉语课程教材以及授课音频文件。

  迈克因泰在介绍自己学习汉语体会的文章中表示,汉语正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这其中部分的原因在于中国经济的强劲发展及其在国际社会上日益重要的地位。与此同时,中国政府正通过建立孔子学院和向海外派遣汉语教师积极推广汉语。

  英国教育大臣艾伦·约翰逊在本月早些时候曾经表示,英国学校需要教授一些“在经济上更能起作用”的语言,例如汉语,以让学生能在全球化经济中更具备竞争力。他说:“年轻人需要知道,多懂得一门语言,将能使你在雇主面前变得更有吸引力,从而提高你受聘的机会。”

  英国兴起汉语热

  本报综合报道统计显示,英国A-level课程(英国的普通中等教育考试)中选择汉语的人数自2001年以来增加了50%,去年近4000名英国学生参加了汉语普通中等教育考试。金斯福特社区学校是英国伦敦唯一一所将汉语列为必修课的公立学校。

  在《泰晤士报》的网站上,几位曾经学过汉语的英国人投稿讲述他们学习汉语的经历,甚至还有人纠正编辑的错误。还有读者留言询问如何能拿到中文短语手册。

  截至12日,《泰晤士报》的“教你学习汉语”系列课程已经进行了两期,内容包括互相认识和交换个人信息。直至中国农历新年除夕之前,《泰晤士报》还将陆续刊登有关学习汉语以及介绍中国文化的文章。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