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松临时多点了三道菜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1日15:36 东方早报

  早春的暮色中,锦江小礼堂一片静谧。

  鲜花簇拥下,这座以黑、灰、暗红作为主色调的双层建筑更凸现出一种古朴的简约美。大厅门口两边悬挂着两串大红灯笼,这不仅仅因为过年,更多的时候,它们是作为一种典型的中国象征来欢迎外国贵宾。

  已是晚上7时许,夜色渐暗,小礼堂内仍旧灯火通明,工作人员们还在忙碌。他们告诉上海东方早报记者,自2月27日葡萄牙总统下榻在此后,当天小礼堂又要迎来另外一位外国政要。

  而35年前,这里的客人是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

  在锦江饭店档案室内,至今还保存着一份发黄的1972年3月4日写就的《“接尼”工作的情况汇报》。这份现在看来格外珍贵的档案记载,当时跟随尼克松前来的外宾有300多人,中央来的同志159人,还有上海参加接待的工作人员。外宾中有高级官员,一般随行工作者,技术人员,还有相当数量的新闻记者,光夜点心高峰时就要准备1200客。饭店楼面全部开放,其客人之多,情况之复杂,工作量之大,是之前十多年所未有的。据当时一些参与接待的工作人员回忆,饭店工作小组的不少人每晚只睡两三个小时,任务期间彻夜不眠。

  尼克松原本不打算在锦江饭店用早餐,中饭只吃水果和脱脂牛奶。为了方便尼克松点菜,饭店改变了过去不用菜单的情况,主动打印了菜单。本来尼克松表示已经很饱了,中午不吃了,没想到他看到菜单后,一下点了鲜菇蚕豆、炒明虾球、沙律拌鸡三道菜。每上一道菜,尼克松都称赞“很好”,而且全部吃光。用餐完毕后,尼克松还与饭店的服务人员亲切地合了影。

  许多随行的美方工作人员也在此得到了周到的招待,在离开时,有一位电讯人员不舍地表示:“这次我来中国很高兴,美国人民希望来中国,下次有机会,我要带孩子、老婆一起来。”

  还有一个小小细节,当时,一名中国话讲得很流利的美国人曾经向饭店的理发员提出一连串问题:“尼克松来,你们欢迎不欢迎?”理发员立即回答:“我们欢迎尼克松来谈判。”美国人又说:“在美国不一样,有的欢迎,有的不欢迎。”理发员接上说:“中美两国社会制度不同,中美两国人民是友好的。”35年,弹指一挥间。

早报记者 周晶璐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