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石教父史蒂夫-施瓦茨曼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5日17:24 外滩画报

  黑石教父史蒂夫·施瓦茨曼

  新一代华尔街之王

  20 多年前,史蒂夫·施瓦茨曼离开莱曼兄弟创办黑石集团时,只有两个合伙人。21 年后,靠着一系列眼花缭乱的交易以及破纪录的并购,被称作黑石集团“精神教父”的CEO 史蒂夫·施瓦茨曼被最新一期的《财富》杂志誉为“华尔街新一代的领军人物”,他的风格影响到了黑石集团的每一个细节。

  文/ 张鸣

  上世纪80 年代,身穿红马甲的经纪人是华尔街的宠儿,他们从投机买卖中赚取丰厚利润。20 年之后,这些经纪人换上了POLO 衫,改为聚集在风险投资公司的休息室玩弄着美式台球,他们靠着硅谷层出不穷的IT 企业攫取发财致富的机会。现在,华尔街的弄潮儿则是私募基金的投资经理。私募基金已经成为华尔街最为红火的行业,其中的佼佼者当属一家叫做黑石集团的基金公司。

  1985 年,史蒂夫·施瓦茨曼离开莱曼兄弟创办黑石集团时,只有两个合伙人和两个助理。今天,21 年过去了,黑石集团已经拥有52 个合伙人和750名雇员,业务领域横跨私募基金、商业银行、

房地产、特种基金和企业债务管理等,是当今华尔街增长势头最迅猛的金融王国。单单在2006 年,黑石集团就新募集了156 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的收购基金(Buyout Fund)。目前黑石集团掌握的资金高达1250 亿美元,是华尔街当之无愧的无冕之王。

  最新的统计数字表明,黑石集团控制着47 家公司。从这些企业资产的买卖当中,黑石集团仅在2006 年的收入就高达850 亿美元。他们买卖的企业覆盖的行业领域五花八门,从生产制造业到服务业。北美地区的食品巨擘—美国顶尖食品公司(Pinnacle)刚被黑石集团收购,美国消费品中再熟悉不过的Vlasic 泡菜和Aunt Jemima 奶制煎饼正是出自顶尖食品的旗下。

  非同寻常的“周一例会”

  黑石集团每周的星期一都会举行例会,会议通常从上午8 点半开始,一直持续到将近下班。这一整天的会议,都由首席执行官史蒂夫·施瓦茨曼主持。关于黑石集团所有的投资买卖都将在会议上讨论,与会人士必须对任何一个项目的详细背景足够了解。这个周一例会是黑石集团解决所有棘手难题的重要场合,通常从讨论私募基金开始,然后到了10 点半就转移到了黑石集团的新兴业务—房地产上,接下来是对冲基金。等到下午2 点半,在另一个会议室召开关于债务管理的会议,一直到4 点结束。

  “我们会讨论每一个客户的资料,评估每一个交易的细节。你说午饭怎么解决?通常我们没有时间吃饭。”史蒂夫·施瓦茨曼轻松地说,可言语之中那种迫不及待往前冲的感觉和华尔街上世纪80 年代活跃一时的超级大亨高登·盖戈(Gordon Gekko)非常相似。事实上,会议室的隔壁就是厨房,充裕的Perrier 矿泉水、咖啡和精美的点心随时随地供人取用,解决了这些投资经理的肚子问题。

  史蒂夫·施瓦茨曼几乎从未缺席过黑石集团每周一的投资分析会议,无论他是否身在遥远的法国公寓中度假,抑或在伦敦、孟买出差公干,他都会通过视频镜头参加会议。通常,20 位黑石集团的合伙人会围坐在大圆桌周围,后面坐的是会议迟到者以及级别稍低的投资经理。会议气氛非常紧凑干练,与会者讲话都会单刀直入,切中问题的要害,而决不会兜圈子。“在黑石集团工作,你必须一上来就讲你的结论,因为没有人把注意力太多集中在过程当中,他们在乎的是你的结果。”已经离开黑石集团去创业的前任私募基金负责人马克·盖洛基这样评价。

  在那间看上去普普通通的会议室里,史蒂夫·施瓦茨曼和他的同事们敲定了收购美国房地产信托基金企业Equity Office Properties(EOP)。去年11月完成的那次收购战,黑石集团数次提高价格,最终以390 亿美元的惊人价格一举鲸吞EOP,成为全球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宗杠杆收购交易。

  除了EOP 之外,还有其他一系列大胆而又收益颇丰的投资买卖都是在黑石集团的那间会议室敲定的。其规模之大、风险之高、决策速度之快,让华尔街的保守的投资人为之黯然失色。

  第一桶金来自SONY

  早在黑石集团1985 年成立的时候,时任JP 摩根公司副总裁的James Lee就对他们说过:“华尔街这么多金融公司,彼此之间的区别并不是哪一家公司提供了哪一宗具体的收购重组交易,而是金融品牌的延伸。强势的金融财团,可以借助品牌优势,对客户提供全范围的服务,从资产管理、投资顾问、房地产、对冲基金到某些特殊来源的基金、债务重组等。”

  此言不虚。在黑石集团这个品牌的集合之下,与并购相关的金融交易无所不包。如今的黑石集团就像一个胃口巨大的猎人,凭借敏锐的嗅觉寻找每一个可能发财的机会,从摩托罗拉的前半导体部门脱离出来的飞思卡儿公司(Freescale),美国最大的房地产信托基金和上市企业EPO,再到全球领先的旅游分销企业TravelPort,都成为黑石集团的盘中大餐。“所谓投资,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投资人的眼光。黑石集团能够帮助客户发现资产的真实价值,尽快变现并且带来现金流—这就是我们的核心价值。”史蒂夫·施瓦茨曼坦言。

  黑石集团的第一桶金与SONY 密不可分。当时黑石集团刚刚成立,史蒂夫·施瓦茨曼和合伙人彼特·彼特森(Peter Peterson)从老牌的莱曼兄弟公司辞职单干,可是知道黑石名字的客户寥寥无几,谁会轻易把动辄上亿美元的单子交给一个无名之辈呢?“所有我认为可能投钱的客户中,我几乎把他们的办公室大门都敲遍了,可是没有人相信我。”史蒂夫·施瓦茨曼回忆说。

  幸好天无绝人之路,借助彼特·彼特森早年和SONY 总裁盛田昭夫结下的友情,黑石集团总算拿到了代理SONY 收购美国哥伦比亚唱片公司的生意。可是这笔生意只赚得了一点车马费。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美国保险和

证券巨头保德信公司(Prudential),他们被史蒂夫·施瓦茨曼的坦诚和抱负所打动,决定尝试性投下1 亿美元,正是这笔钱让后来者看到了黑石的潜力。后来通用电气总裁杰克·韦尔奇也入伙了。黑石集团的第一只基金吸引了32 个投资人,包括大都会人寿、通用电气、日本日兴证券(Nikko Cordial) 以及其他几个大企业的退休金。

  从无名之辈到华尔街TOP1

  要把企业持久地经营下去,不仅要靠好运气,还要靠良好的关系网。在黑石集团的早期,史蒂夫·施瓦茨曼对此就深有体会。在盛行敌意融资并购的1980 年代,史蒂夫·施瓦茨曼就为黑石集团定下了一条基本准则:不做敌意收购。史蒂夫·施瓦茨曼认为:“敌意收购往往是一个把收购成本无限制提高的过程,入侵者要应对可能出现的毒丸计划、金色降落伞或者白衣骑士,而被侵略者为求自保,往往启动杠杆收购,这直接导致了企业债务猛增。我们认为,和每一单收购生意中的关联公司保持友善的关系相当重要,甚至我们可以放弃某些已经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此外,史蒂夫·施瓦茨曼老谋深算,其眼光之独到和掌握时机之准在华尔街都无人能出其左右。Bear Stearns 投资银行CEO 詹姆斯·凯恩(James Cayne)认为:“史蒂夫·施瓦茨曼对未来充满了无限期许,能从看似普通的东西发现非同寻常的价值。”例如黑石集团2004 年从德国私人资本中买下了Celanese 化学公司。

  这块资产到手还没捂热,随即被推向美国股市上市,当时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低迷,传统行业在股市转而开始受到青睐,不到半年,黑石集团转手之间就拿到了现金收益30 亿美元,而且手上还掌握了为数不少的股份。如此划算的买卖,史蒂夫·施瓦茨曼的手段由此可见之一斑。

  正所谓树大招风。这一单生意也引起不少是非,有传闻史蒂夫·施瓦茨曼之所以得手,很大原因是把Celanese 的收购价格压得很低,这背后离不开高盛公司的“黑手”,因为高盛公司事先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认为黑石集团的收购价格“公道”。直接促使了交易的快速达成。史蒂夫·施瓦茨曼自然有自己的理论,他说:“商业交易是个买卖过程,我们有一整套完整的评估系统,对收购资产的真实价值作出判断。既然对方同意卖给我们了,就说明他们认可了我们出具的价格。这里谈不上道义上的指责,这纯粹只是一个商业行为。”

  这种独来独往的行事风格让黑石集团无往不胜。华尔街的竞争对手估计,单单在

房地产业务和私募基金业务两个部门,黑石集团过去5 年的每年投资收益率都保持在30%以上—这在传统的制造业和服务业看来是望尘莫及的,后者能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就算万事大吉了。这么丰厚的投资收益,自然刺激了很多新的投资人急于入伙。目前黑石集团正在募集一笔规模为200 亿美元的收购基金、一只规模为100 亿美元的房地产基金。商业银行乐于提供4倍资产的贷款,再加上目前他们自身已经掌握超过千亿美元的资金,黑石集团的实力在华尔街让越来越多的老牌金融巨擘自愧不如。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