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二〇〇七大选的迷局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3日06:43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4月13日电 法国《欧洲时报》12日刊发评论说,近半数仍在观望的法国选民,是希望在大选的最后阶段,能够出现一些足以使他们做出选择的“奇迹”。但迄今这个“奇迹”并未发生。因此,这个巨大悬念成为2007大选最大的迷局。

  原文摘录如下:

  在2007年的法国总统大选进入冲刺阶段之际,从民意调查和有关统计可以发现本届大选一些与以往明显不同的特点,如选民对竞选表现出空前的关注以及未确定投票意向的比例始终居高不下等等。

  从4月9日起,进入所谓的正式竞选阶段,电视和电台将按规定平等对待12个候选人,每位候选人的竞选发言及记者或专家涉及有关候选人的评论时间都必须遵守平等原则。此前,所有的候选人都已经反复介绍了各自的竞选纲领。根据民意调查,约六成以上选民看好执政党候选人萨科奇,如果我们迷信民调的话,看来4月22日的投票都成了多余的事。但2002年的经验告诉我们,民调与投票毕竟不是一回事。意外的事还是有可能发生的。

  如果我们重视民调但并不迷信的话,目前至少可以说大选仍然是一个很大的悬念。根据民意调查,时至今日仍有近半数选民表示尚未最终确定投谁的票。类似的现象过去也曾出现过,如2002年大选有约10%的选民是到了最后一天才临时决定投票。但象本届选举这样,在距大选仅12天之际,尚有47%的人表示尚未决定或仍可能改变决定,这是非常罕见的事。

  究其原因,也许是因为在以往的选举中,通常有一个特别引人注目的议题,如2002年的治安问题。但本届大选至今似乎未有候选人发现“一锤定音”的法宝。

  治安问题固然重要,但若以它为障眼法,掩盖在经济改革等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大政方针上的无能,其后果是非常严重的。也许正是出于这个原因,选民似乎对媒体报道本届大选的方式表现出相对谨慎、甚至警惕的态度,也许不太情愿再给宣传和炒作牵着鼻子走。

  近一年多来,媒体一直在捉摸选民关注的重大问题,所有的民意调查似乎都表明选民特别关心提高购买力、降低失业率以及与经济全球化有关的种种实际问题。这些问题本来早在2002年就应成为当务之急,但因治安这个“重中之重”的介入而“退居二线”。本届大选的主要几位候选人在这些经济问题上费尽了心机,但从民意调查来看,谁都未能确立绝对优势。

  代表传统右派和左派的两个主要政党人民运动联盟和社会党的候选人的竞选战略是导致目前竞选局势扑朔迷离的一个重要原因:右派的候选人萨科奇开始采取“捞过界”的战术,在强调经济改革、减税、多劳多得等传统右派价值观的同时,意识到“安民”的重要,表示在改革的同时要兼顾社会福利,一再引用左派历史名人,如饶勒斯、雷恩·布罗姆等社会党领袖的名字来表示自己右左兼顾;而社会党候选人罗亚尔则一反左派强调福利、个人自由和多元文化的传统,大谈劳动、家庭、秩序等通常为右派所称道的价值观,造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局面。

  被称作本届大选“第三人”的法国民主联盟候选人白鲁在左右相持不下的情况下以中间派大旗和“反体制新人”作招牌,左右逢源,民意分扶摇直上,成为选民的“新宠”。在这争奇斗艳的三方之外,还有虎视眈眈、准备坐收渔利的极右派候选人勒庞。二十多年来,支持极右派的选民呈稳步上升之势,2002年勒庞进入大选第二轮就是例证。

  面对这种纷乱的局面,自信首轮不会翻船的执政党候选人萨科奇开始采取“回归传统”的保守策略,挑起“国民性”论战及利用巴黎北站骚乱事件指责社会党“站在动乱者”一边,都是“向右转”的表现,以期在第二轮能获得极右派选民的支持。这种可望首轮“脱颖而出”、二轮大获全胜的一举两得战术使社会党候选人明显处于招架的守势,加上左派候选人多于右派、首轮可能分走罗亚尔不少选票,她的竞选前景不容乐观。与此同时,白鲁则继续其“各打五十大板”的招数,期望成为凌驾于左右两派之上的总统。但现在就预言谁最可能当选既无意义也不现实,因为还有大批选民尚未发言。

  大选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在面临全球化浪潮的今天,如何使法国扭转颓势重振国运,同时兼顾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应是选民考虑的头等大事。谁能拿出令人信服的方案和规划,就很有可能当选。很显然,近半数仍在观望的选民,是希望在大选的最后阶段,能够出现一些足以使他们做出选择的“奇迹”。但迄今这个“奇迹”并未发生。因此,这个巨大悬念成为2007大选最大的迷局。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