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走进伊朗神秘核基地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3日13:30 世界新闻报
驻伊朗记者 王鑫 特约记者 罗来安 地上布满防空炮 地下隐藏核设施 伊朗计划安装5万台离心机的消息,再次使伊朗中部小城纳坦兹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世界新闻报》记者近日走进了这个神秘而又著名的“核禁区”,发现这里的安保工作非常严密。
2005年3月,伊朗政府组织了30多名记者参观纳坦兹核基地的地下设施。图为纳坦兹地下设施的一个局部 基地附近布满防空炮 纳坦兹是伊朗中部的一个小城,人口不到4万,距离伊朗首都德黑兰有300多公里。纳坦兹原以盛产水梨和巴旦杏闻名伊朗,并因其水土肥沃、气候宜人,过去曾是贵族富商休闲打猎的好去处。 近日有报道称,伊朗军队已提高了戒备等级,以便为美国或以色列对其核设施发动可能的袭击作好准备。本报记者到了纳坦兹后,明显感觉到这里安保工作的严密。 纳坦兹核基地坐落在卡尔卡斯山脉脚下。在前往纳坦兹核基地的途中,除了道路两旁一望无际的荒漠和赤色的群山外,一门门防空炮不时跃入眼帘。整个纳坦兹核基地被一层层的铁丝网包围起来。每隔两三百米就有一座瞭望塔,塔下就是一门防空炮。荷枪实弹的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士兵在基地内往返巡逻,不时还有骑着摩托车的军官检查站岗情况。 基地内的生活区、工作区、作业区和仓库之间用铁丝网隔开,每个区域的交界处都设有岗亭,以便随时对来往人员和车辆进行检查。进入基地后,所有摄影、摄像设备都必须处于关闭状态,人员也不准在基地内随意走动。一见到有试图拍照的,巡逻的士兵就会上前阻止。 敏感设施没让记者看 也许是为了保留一些神秘感,伊朗相关部门并没有请记者到纳坦兹核基地最敏感的部分——地下设施参观。记者只好坐车在地上部分转了一圈,但没有发现任何与铀浓缩有关的设施。除了防空炮、地下掩体外,剩下的就是几幢办公楼、家属楼和仓库。另外还有几个油罐竖立在基地的东北部。 整个核基地看上去就像是一个普通工作区。但据西方媒体报道,纳坦兹的地下核设施非常庞大,也非常牢固。核设施至少深入地下15米,由钢筋混凝土、岩石和防化设施等组成。核设施布局复杂,如同迷宫一般,不同部门的人在不同地区“办公”,如果没有特殊的示意图,连内部人员也会迷路。 纳坦兹同伊朗核计划挂钩是在2002年,当时伊朗一个流亡海外的反政府组织“全国抵抗委员会”爆料说,纳坦兹有个神秘的地下核工厂。2003年,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参观了纳坦兹核基地,并写报告称在这里发现了浓缩铀的痕迹。 据报道,纳坦兹核基地是伊朗能否顺利完成利用核能发电的关键。伊斯法罕铀转化工厂主要生产浓缩铀的关键原料—六氟化铀(UF6),这些原料生产出来以后被运往纳坦兹基地,灌入安装在这里的离心机,提炼浓缩铀,为布什尔核电站发电提供核燃料。 据伊朗原子能组织主席阿加扎德今年年初透露:在过去一年里,纳坦兹项目取得了飞速发展,3000多人连续数月紧张施工,每月投入建设资金高达100亿土曼(约合八千多万元人民币)。正是有了前期的大笔投入,伊朗政府才能“充满信心”地在伊朗首个“核科技日”宣布,“伊斯法罕铀转化工厂过去一年已经生产出260吨UF6气体,纳坦兹核工厂浓缩铀纯度也因此从去年的3.5%增长到目前的5%”。 伊朗人为核成就自豪 伊朗政府宣布核技术“重大突破”,成了这两天伊朗全国上下的头等大事。4月9日伊朗首个“核科技日”当天,伊朗政府在纳坦兹核基地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吸引了100多名伊朗国内外记者参加。现场的安检工作非常严密。《世界新闻报》记者先后经过两次个人检查和一次设备检查后才进入会场。 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伊朗首席核谈判代表拉里贾尼、伊朗原子能机构主席阿加扎德等高级官员均出席了当天的庆祝活动。伊朗政府官员发言的间隙穿插着歌曲表演、交响乐演奏、诗歌等文艺节目。当内贾德宣布,伊朗已成为能够进行“工业规模”核燃料生产的国家时,在场人员高呼“伟大的真主”、“伟大的哈梅内伊”、“打倒美国”等口号。 9日当天,伊朗民众也以各种方式庆祝“核科技日”。国营的公车与地铁向民众免费开放;学校的铃声在当地时间上午9点也以齐鸣的方式来庆祝。数百万伊朗手机用户还收到了关于庆祝“核科技日”的短信。 当记者问一位伊朗出租车司机如何看待核成就时,他回答说:“核成就能够为农业、医学、能源等领域带来很大的好处。”但他也对此表示担忧,他说这会使伊朗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更加紧张,因为他们想让伊朗处于他们的控制之下。 伊朗核人才不怕“挖墙角” 伊朗近年来高度重视核人才培养,位于德黑兰的沙里夫工业大学开设了核燃料循环培训学院。由于伊朗核技术的迅速发展,年轻的伊朗核科学家受到外界高度关注。据伊朗原子能机构主席阿加扎德透露,主持伊斯法罕浓缩铀关键原料—UF6气体生产项目的就是一位年仅27岁的科学家。 据伊朗媒体报道,近年来,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查人员在核查期间通过电话、发Email等方式,以提供优厚奖学金到美国留学深造、到原子能机构供职等为诱饵,企图收买伊朗核人才。 为阻止人才流失,阿加扎德最近号召国内优秀影视制作人为核工业奉献优秀作品。他说:“伊朗数百名核科学家面对各种诱惑不为所动。原子能组织准备投资数十亿土曼拍摄影视剧,讴歌他们的丰功伟绩。” 来源:国际在线-世界新闻报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