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刊:伊阿战争表明高新武器不能确保战争胜利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9日13:55 新华网

  新华网专稿:美国《防务新闻》网站4月16日发表文章,认为先进的武器并不能确保战争的胜利。文章摘要如下:

  在2008年的预算提案中,五角大楼要求拨款750亿美元用于研发新武器。军方渴望获取新的高科技系统。尽管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小规模战争已经使军方捉襟见肘,五角大楼还是要求各军种减少人员,增加高科技硬件。

  在紧张的国防预算限度之内,军方倡导的观念是火力比人员数量更重要。但是,目前的战争经验表明,兵力不足导致人们形成了一种至关重要的政治意识,认为美国在伊拉克的战略已经失败。

  拉姆斯菲尔德就是这种技术崇拜的典型代表。他主张把在

伊拉克的作战行动保持在最低限度,反对调整美军地面部队的结构。这一切都是为了打造一支小规模、灵活、高科技的部队,避免进行艰苦的传统战斗。

  不过,这种古怪的作战方式并非拉姆斯菲尔德首创。二战中,美军大幅度减少陆军师的数量,节约经费以制造更多的重型轰炸机去打击轴心国的城市。结果,美军踏着瓦砾攻入德国被炸城市,那里的防御者还在顽抗,美军的步兵则出现了短缺。

  我们讲述这个事例并不是要否认高科技为美军创造的优势。武装分子只敢使用恐怖战术,因为他们组建不出一支能够与全世界最出色的职业军人抗衡的军队。然而,恐怖分子如今宣称胜利在望,美国政界人士则呼吁撤军。这场战争不得人心并非因为缺乏先进技术,单纯采用新技术也不会增大未来战争获胜的可能性。

  美军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敌人使用廉价的突击步枪、

火箭筒、简易爆炸装置和迫击炮,却几乎在政治上击败美国和北约的高科技部队。

  普鲁士战争理论家克劳塞维茨从拿破仑的战争中提炼出一套战略理论。他认为,为了实现不变的战争目标(“迫使敌人屈从于我们的意志”),军队要尽可能获取所有武器。

  他提到,在判断敌人的实力时,要注意两个“密不可分的因素,也就是对方能动用的所有财富,以及他们的意志的坚韧程度”。美国有3亿人口,国内生产总值达14万亿美元,中东的敌人都不是它的对手。弱点在于,美国缺乏把铲除狂热敌人的战斗进行到底的意志。后现代美国的高度文明似乎无法抵挡黑暗时代信条的残忍代表。

  按照现有的研发—采购战略,花费不断增加,获取的却是不成熟的技术。面对配备轻型武器的敌人,美国却节节败退。有鉴于此,这种战略能维持下去吗?

  英国知名的军事历史学家杰雷米·布莱克在他的论著《21世纪的战争》一书中认为,战争仍然“包含着不变的要素———有组织的群体展开杀戮和甘冒死亡危险的意志”。物质因素的“重要性比不上社会、文化和政治背景”。

  换言之,决定性的战区在大后方。美国坦克在2003年驶向巴格达时,这场战争几乎得到了全国上下的一致支持。随着胜利的希望日渐渺茫,支持也逐渐减弱。

  修昔底德在对伯罗奔尼撒战争的描述中总结了战略和政治的持久教训。他得出结论认为,富庶而民主的雅典之所以败给独裁的斯巴达,是因为雅典在杰出的统治者伯利克里死后陷入了政治内乱。他们败于骚乱和内部纷争。如果你觉得这听起来有点耳熟,那是因为有些战略和政治问题是无法通过技术进步得到解决的。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9,96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