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拉克的外交遗产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3日10:30 世界知识杂志

  王朝晖

  距4月22日法国总统大选还有42天的时候,即3月11日,法国总统希拉克发表演说,宣布不再竞选连任。这虽 在意料之中,却也引人感伤:希拉克时代悄然过去,他留下了怎样的政治遗产?新一代领导人即将上台,法国外交的独特性还 能保持吗?

  希拉克主义:

  大国的光荣与梦想

  回顾12年的希拉克外交,无不体现法国外交的传统与精华,无不揭示法兰西民族的精神特质,即英雄主义、大国情 结、文化浪漫和普世理想。希拉克倾其12年的精力,奉献给世人的形象,就是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激情结合。

  一位哲人说过:“一个国家一旦伟大过,它就不会再甘于平庸。”1995年希拉克担任总统时,所面对的是冷战后 法国外交影响力下降的事实,他发誓要重振法国的大国雄风,在世界大国俱乐部里争得一席之地。为实现自己的抱负,他为法 国设计了一套新的外交理念,被称为“新戴高乐主义”。这一外交理念的核心在于:追求外交上的独立自主,敢于向霸权主义 说“不”;在多极世界里纵横捭阖,恢复法国外交的光荣地位;保持传统外交的优势,勇于开拓新的外交疆界。

  在两届总统任期中,希拉克一直放眼全球,为实现其外交目标大胆谋篇布局。

  他把欧洲作为法国的延伸,强调要把欧洲建设为强大的一极。他积极推动欧盟政治体制改革,首倡推出《欧洲宪法》 ;他倡导欧洲经济政策协调,争取欧洲单一货币如期实现;他主张欧洲军队在维护世界和平中担当更大使命,推动建立欧洲快 速反应部队,在维和行动充当重要角色。

  他在潜在的各“极”间不断穿梭,就国际重大问题充分协调立场,就建立新的世界秩序发挥法国的“特殊作用”。对 美国,直言“美国的霸权主义不可容忍”,不接受北约向全球扩展和充当“全球警察”;不接受武力在解决世界危机中发挥主 要作用,坚决反对

伊拉克战争。对俄罗斯,他强调俄罗斯是欧洲稳定的重要因素,在北约东扩问题上应充分考虑俄罗斯对安全 的关切,以法俄“优先伙伴关系”、法德俄三国定期会晤机制回应俄罗斯回归欧洲的心理需求。对中国,他认为“中国的崛起 打破了世界平衡,并将决定21世纪的国际秩序”,因而积极开展与中国的建设性对话,将法中“全面伙伴关系”提升为“全 面战略伙伴关系”。

  他继续开展全球外交,巩固法国在非洲、中东、地中海沿岸地区的传统影响,并将注意力转向更具潜力的亚洲和拉美 。他把亚洲作为需要努力征服的“新疆界”,频繁对亚洲发动魅力攻势,对亚欧对话机制尤为重视;他与拉美南方共同市场国 家开展密切的政治和经济合作与交流。

  针对美国通过“硬实力”追求全球霸权的行为,他大力推动文化外交,用文化“软实力”与美国抗衡,反对以“文明 的冲突”来塑造全球“民主格局”。同时,他也用自己独特的文化魅力感动着世界。无论在亚洲还是拉美,他处处表现对世界 古老文化与文明的尊重与喜爱之情,用文化上的惺惺相惜作为连接法国和世界的桥梁,因而也获得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颂扬。

  追求普世主义的价值观是希拉克外交的理想,但他不拘泥于传统的僵化观念,在理想与现实间不断进行平衡。法国一 向自诩“以天下为己任”,也长期寻求以民主和人权等原则教导世界,但世界发展的现实让希拉克懂得,国家的发展模式有所 不同,人权的对抗无助于法国价值观的推广,只有以“对话代替对抗”才能扩大法国外交的影响力。为此,希拉克在坚持人权 价值观的同时,采取了“务实外交”的原则,例如,他不再公开批评中国的人权记录,首倡欧盟不在联合国人权会议上提出针 对中国的人权议案,使中法、中欧关系的发展变得更为顺畅。

  希拉克在3月11日的“告别演说”中,仍不忘传递一个重要信息:法国不是一个平庸之国,它对世界负有特殊责任 ;面对文明的冲突和极端主义的上升,必须保持宽容心态,尊重文化差别,开展文化对话。应当说,这一原则贯穿了希拉克的 外交理想与实践,是他留给法国的外交遗产,也是他对继任者的殷切期盼。

  新总统:

  有多少信心可以重来

  对于大国理想与信念的坚守,对于文化外交、务实原则的大力促进,希拉克为法国外交树立了一面独特的旗帜。新一 代领导人要把这一旗帜扛下去,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实力。法国不得不面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日益拉大、外交上的回旋 余地不断缩小的现实。

  问题之一,长远战略目标与国家日益疲软的实力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法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不断下滑,在世界经济 中的比重日益下降,如法国人均财富世界排名由1995年的第五位跌至2006年的第13位,越来越难以支撑其外交雄心 。法国军事手段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也明显下降,核力量的重要性大为减弱,不得不与北约进行妥协,在政治和外交方面也更 多地借助欧盟的力量。

  问题之二,法国传统的国际影响力日趋下降。全民公决否决欧洲宪法大大影响了法国的欧盟政治领袖地位,与欧盟新 成员国的关系也亟需新的定位。自伊战以来法美关系一直深陷低谷,双方在联合国改革、北约的全球角色、武力在解决国际冲 突中的作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上分歧严重,法国对美国的影响力显著下降;法国在非洲的传统地位受到质疑,非洲国家 谴责其对非政策旨在维持其传统“领地”,对非军事干预严重脱离非洲现实;在中东,法国坚持维护黎巴嫩利益、实行巴以平 衡外交以及与哈马斯和真主党对话的立场都被视为过于“亲阿拉伯”,从而陷入尴尬境地。

  问题之三,在国际上调动和运用实力的能力面临衰退。法国外交获得成功的因素之一,是善于运用传统的历史影响和 文化及领导人的世界声望来弥补实力之不足,在国际上发挥超出其实际能力的影响。希拉克继承了戴高乐的遗产,充分发掘了 法国外交中的这部分潜能,而对缺少外交经验的后来者而言,无论就其国际声望还是国内影响而言,可能都难以发挥如此巨大 的能量。

  最后,全球化使法国外交面临新的战略困境。一些新兴大国(中、印等)和新的合作轴心(如南南合作)的出现,使 法国外交上的强势地位和一些传统的价值观遭遇新的挑战;法国经济的长期低迷,更导致民众对外部经济竞争敌意增加,不仅 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获得普遍拥护,意识形态因素也随之抬头。

  事实上,过去12年,这些问题也曾令希拉克头痛不已,但他用灵活的手腕和饱满的激情一一进行了化解,而对新的 领导人而言,挑战则可能要艰巨得多。

  对华政策:

  新的选择时刻已经到来?

  2007年法国大选与以往不同的是,外交政策成为大选的主要议题,各候选人在外交政策选择中对希拉克的战略各 有扬弃。罗亚尔强调要继承“戴高乐主义”的外交传统,因而被称为“穿裙子的希拉克”。萨尔科齐主张保持法国外交的独立 性,加强文化对话等,但在欧洲问题上则完全抛弃了希拉克支持欧盟扩大的立场,主张欧洲应有自己的边界,不接受土耳其入 盟。

  对华政策也不可避免成为大选的焦点。从目前的迹象看,无论哪一位候选人上台,对希拉克大力推动的中法“全面战 略伙伴关系”的热情都可能下降,中法关系可能进入新的“磨合期”。眼下,各候选人对中国人权的批评都十分激烈。如萨尔 科齐表示,法国应当批评中国和俄罗斯的人权状况,不要为获得几个商业合同而放弃自己的价值观。罗亚尔在选举前访华时也 着重指出中国尊重人权的重要性。其次,各候选人都主张采取保护措施,捍卫法国和欧洲公民的利益,要求中国尊重社会与环 境标准,在“公平”基础上与欧洲竞争。第三,对中国外交提出强烈批评。如弗朗索瓦·贝鲁指责中国在达尔富尔危机中的立 场,他甚至表示将发起抵制

北京奥运的行动。上述言论虽都有哗众取宠、捞取选票的考虑,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法国舆论对中 国的评价出现偏差,对法中关系的深入发展可能造成负面影响。因此,我们不仅要对法国动不动就“拿中国说事”提高警惕, 更要对法中伙伴关系降温、向“正常国家关系”过渡做好心理准备。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