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埃塞工地遭袭9人身亡追踪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6日08:58 解放日报

  

我在埃塞工地遭袭9人身亡追踪
中国商务部公布的数字显示,截至2005年底,中国对非投资已达60多亿美元,设立企业800多家。中国已同28个非洲国家签署了投资保护协定,与8个非洲国家签订了避免双重征税协定。 中国企业已在非洲找到一方广阔天地,成为中国和非洲双赢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上图是2004年10月2日,中国水电联营体在埃塞俄比亚承建的特克泽水电站成功截流,为工程进入主体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右图为2005年12月2日,中国石化集团中原油田测井公司的工作人员在整理设备,准备出征埃塞俄比亚甘贝拉石油风险探区的测井工程项目。新华社 发

我在埃塞工地遭袭9人身亡追踪
我在埃塞工地遭袭9人身亡追踪
中国企业在非洲

  本报见习记者 周楠 记者 郭泉真 实习生 陆烨

  我们当然完全可以想像,但想像永远替代不了真实:当凌晨正在酣睡,却骤然被四面八方而来的密集枪声惊醒;当迷糊中猛然意识到大难临头,却突然发现根本无处可逃;当眼睁睁看着恐怖分子破门而入,生命就这么遽然失去……

  当地时间前晨6点,一中资石油公司在埃塞俄比亚的工地遭200多名不明身份武装分子袭击,9人死亡,1人受伤,7人被绑架。

  与此同时,工地上的65名埃塞俄比亚工人,也一同被杀。

  生命何辜!

  最新消息:营救正在紧张进行

  昨夜,记者找到正在埃塞俄比亚当地的湖南环达公路桥梁建设总公司106项目办公室,翻译李永清告诉:“遭袭的工地距我们最近的一个营地只有80公里。我们公司暂时没有准备撤离的意向,目前全体职工一切平安,并已和当地驻军加紧联系,也一直保持着和我国驻埃塞俄比亚大使馆和经济商务参赞处的密切联系。”

  当地暂时无恙了,现在最让人牵挂的,除了遇难者的善后、幸存者的安置,就是还生死未卜的那7位遭绑同胞。

  我驻埃塞俄比亚大使馆政治处工作人员昨表示:会尽快安排幸存者和遇难者遗体回国,对被绑架工人的营救工作也在同步进行。

  事发后,“我们大使馆所有人员都在参与处理这件事,一直忙到今天凌晨两点多。”事发后,大使馆已经安排飞机前往接幸存者和遇难者,接到埃塞俄比亚首都后,根据他们意愿,尽快安排回国。事发后,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已向所有在埃塞俄比亚的中国企业通报了真实情况,请加强安全措施。事发后,中国商务部当天深夜对此表态,强烈谴责这一暴行。事发后,中国外交部、商务部、中国驻埃塞使馆和中石油等企业等迅速启动应急机制,提出紧急交涉、确认遇难者名单、安抚国内家属等。事发后,埃塞俄比亚政府当夜增派军队赶赴事发地。埃塞俄比亚总理梅莱斯当晚表示十分难过、要求军警全力缉凶。埃塞俄比亚外交部当晚发表声明,强烈谴责称是“一起彻头彻尾的恐怖行动”,对无辜中国工人犯下了滔天罪行……

  让人揪心的是,尽管营救在全力以赴,但关于那几位遭绑同胞还是下落不明。

  惊魂回忆:沿集装箱挨个扫射

  200名武装分子,血洗了50分钟,这惊怖一幕究竟是怎么发生的?

  因幸存者情绪还“比较激动”,一时还难以确定袭击细节。但仅仅是昨夜李永清的转述,就已经足以让我们震惊———

  “当时我正在办公室,事发工地的一名后勤人员开着丰田越野车来到我们营地,神色凝重冲进来,第一句话就是:出事了!他说,自己昨天去100公里外的菜场买菜,因为路远就住在镇上没回来,却没想因此逃过一劫。早上返回营地途中,接到了幸存同伴的呼救电话,于是直接将车开到我们这里寻求援助。我们赶紧帮助联系了当地政府、当地驻军和医院。他就在我们这里打国际长途,先拨给他媳妇,没通,又拨给队长的媳妇,列举着一串名字:现在某某还在,某某和某某已经不在了……语气之悲,我在一边听得心里特别难受。

  “最让人难受的,还是我听说的当时枪杀的情景。工地上的员工们因为刚去不久,都住在那种6米长的标准集装箱里,大约共有八九个集装箱,排成一列,每个集装箱里放两张高低床,住4个人。当时,武装分子在击退保护中国营地的军队后,就开始沿着集装箱挨个扫射,当地气温近30摄氏度,集装箱又是铁皮的,很闷,所以有些人睡觉时就没关门,结果没关门的人几乎都遭到袭击,而有些关了门的集装箱,因为门不容易撬开,窗户上也装有铁条,才侥幸没有遇难。

  “后来,这个人一直在我们这里待到晚上10点多,等10多位幸存的同伴来了以后,一起走的。埃塞俄比亚军方一直将营地幸存者护送到安全地段,之后他们应该会被接到埃塞俄比亚首都。”

  低沉的声音,缓慢的叙述,听得出,电话那头的哀伤。

  现在,“我们一点不恐慌是不可能的,安全感降低了,有人想着回家。但对于这件事,我觉得既震惊也平常,因为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的边境地区一直挺乱的。”李永清回忆:“去年8月一天凌晨,离我们大本营不到40公里的地方,我们正在修建的一座桥就被不明身份的人炸了一个大窟窿。9月份,离我们营地只有500米的海关附近,又有一群开着车的武装分子从车上跳下来发一阵乱枪,对着周边的饭馆、休息室胡乱扫射,好多面墙都被子弹打穿。我们当时就看到天空像放烟火一样,烟雾弥漫,还好没有人员伤亡。”

  这样怎么保障安全?“其实,我们这里的安全护卫一直还是不错的。”李永清说:“边境地区本就是埃塞俄比亚重点国防地区,公路沿线106公里就有6个当地野战军驻点,每个驻点四五十人到一两百人不等,每个营地还有30多个当地军队战士24小时巡逻守护。”

  但是这一次,对方是有备而来,实在是猝不及防。

  历史溯源:此地积怨由来已久

  这究竟是为了什么?

  截至目前所知的消息,最大的可能,是因当地利益冲突而殃及的悲剧。

  一名为“欧加登国家解放阵线”的武装组织,在事发后向媒体发出一份声明:“我们承认,我们对一个埃塞俄比亚部队保护下的石油勘探队发起了军事行动。”据悉,去年该武装组织曾警告,任何在“欧加登”地区的投资,只要惠及埃塞俄比亚政府,都“不能容忍”。这个武装组织试图发动分离运动,形成一个“索马里人”的独立邦国。

  中国前驻埃塞俄比亚大使金森告诉记者:“欧加登一直都是一个有争议的地方。这个欧加登地区,正好处在埃塞俄比亚与索马里两国的交界,在那里居住了很多索马里族的人。索马里族的主体在索马里国,但埃塞俄比亚境内的欧加登地区,居民基本上是索马里族人,他们一直想要独立,一直反对埃塞俄比亚政府。埃塞俄比亚政府一直认为欧加登领土是埃塞俄比亚的,那上面的人当然就是埃塞俄比亚的公民,但索马里族人就是想要独立出去。”

  欧加登,一个荒芜的荒漠地带,却是埃塞俄比亚与索马里积怨已久的一个焦点之地。

  首都经贸大学公共管理系副教授张智新说:“从历史根源追溯,19世纪,索马里被英、法、意等殖民国家瓜分为5块,其中面积达38万平方公里的‘豪德—欧加登’地区,1897年划归意属埃塞俄比亚。二战后,该地辗转交由埃塞俄比亚控制。1960年,索马里宣布独立,并将‘豪德—欧加登’地区划入版图,埃塞方大举增兵,结果酿成1964年和1977年的两次‘欧加登战争’。两次都以索马里方面首先进攻开始,但结局都是受挫后媾和,边界问题依旧。”

  更要命的是,“无论埃塞俄比亚还是索马里,都有国内反对势力。国内势力在反对本国政府的同时,连带外国支持,这是个多层矛盾的复杂叠加。”

  直到1977年之后,关于这块土地,又多次发生冲突。而索马里本身也一直处于混乱状态。

  中国前驻埃塞俄比亚大使金森介绍:“索马里部族很多,部族与部族之间,都往往语言不通。我在埃塞俄比亚当大使时,索马里就已经是一个‘军阀割据’的状态,几十年一直都很混乱。东南西北各个地区山头林立,一直没有一个中央政府,没有一个部族能统一全国,周边其他国家如肯尼亚多年调解也没有成功。后来,在2004年建成一个过渡政府,但还是无法对全国实行有效控制。”

  就为了索马里的混乱,中国前驻马里大使刘立德告诉记者,我国已10多年没在索马里设立大使馆,世界诸多国家也如此。就为了索马里的混乱,国际社会先后召开过15次和平会议,但均以失败告终。美国也曾出面试图稳定这里的局势,但1993年18名美军士兵在摩加迪沙被打死。1994年,美军撤离索马里。近些年来,索马里当地武装羽翼日渐丰满,呼吁建立一个包括所有索马里族人居住区域在内的“大索马里”,这就包括埃塞俄比亚境内的欧加登地区。而现在这个所谓的“欧加登国家解放阵线”,据金森介绍,就是索马里几个相近部族的联盟。

  只可怜,我们的同胞,无辜的生命。

  专家呼吁:多方健全安全机制

  就此次同胞遇袭事件,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西亚非洲研究室主任李伟建分析说:“袭击事件不外乎两个目的:一为谋财,二为政治目的。这次看来第二个可能性大些。我说的政治目的,是指其国家内部有对本国政府不满的、或在当地利益冲突中有所需要的,就通过抓在当地的外国人,来给本国制造麻烦,从而施加压力达成政治目的。其实他们根本不管你是哪国人,只要能对当地政府施压。”

  事实上,就在上个月,就有至少10余名西方人在埃塞俄比亚东北部的阿法尔省旅游景点观光时遭绑架,其中包括英国外交官和外交部门官员家属。埃塞官方通讯社则说,遭绑西方人有5人,还有13名本地人一道遭绑。

  那么,作为我们自己,该怎样把安全防护做得更好呢?

  首都经贸大学张智新观点鲜明:“安全机制需要多方健全。”

  “首先,在出国审批、监管及援助预案方面,是否可向要赴海外的公民,提供当地安全形势的评估报告和应对预案;其次,在安全形势严峻的重点区域,在谋求与当地政府更加有效合作的同时,是否也可考虑与其他所在地外国组织加强合作交流。”张智新特别呼吁:企业也要建立安全系数评估体制,应该承担告知局势安全状况的责任和义务;留学中介、移民服务中介机构等等,也都有义务在承接合同之前或谈判之前,告知客户或当事人,关于当地的政治、经济、安全局势,让其有一定的了解。

  另外,对出国人员也需要加强安全教育,并学会在国际法和所在地法律许可的范围内,积极寻求自卫的手段和对策。“当发生袭击时,第一时间能保护自身安全的是自己。作为个人,出国前需了解两方面内容,一是当地背景,包括历史、文化、宗教、民族等等;二是当前局势,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安全方面的现状。这既需要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权威的安全评估信息,也应当是国民对于出国的基本准备。另外,在国际法和所在地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要积极寻求自卫的手段和对策,这个意识要加强。”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