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媒体的“技巧”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6日14:09 《环球》杂志

  韩国媒体的“技巧”

  同样,韩国媒体在这起涉及韩国裔学生的突发事件的报道上,处理手法也颇具“技巧”。

  18日和19日,是韩国媒体报道美国校园枪击事件的一个高潮期,然而各大报纸头版关于枪击案的照片,都选用了三位幸存女大学生相互拥抱安慰的场面。虽然枪击案伤亡惨重,可韩国报纸上没有一张照片出现尸体、血腥或者受伤者痛苦表情的图片。通过这种处理,恐怖和血腥的视觉冲击让位于更加富于人性化色彩的沉痛和哀伤,减轻了韩国民众的心理负担。

  同时,韩国媒体对赵承熙的身份没有进行渲染,而是就事论事地介绍事件经过和赵的基本情况。韩国媒体强调赵承熙是从小随父母前往美国,在美国文化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尽量淡化其韩国文化背景和韩裔身份。韩国媒体通过对赵承熙性格孤僻、患有忧郁症、平时爱玩暴力

电子游戏等个人特点的介绍,说明枪击案只是个案,疑凶不能代表韩国人整体形象。

  韩国媒体还从美国社会的反应、事件可能对韩国以及在美韩国人造成的不利影响、美国枪支管理制度存在弊端等方面进行分析,强调韩国人同样是枪击案的受害者,将读者的注意力转向美国的社会问题和移民的心理问题。

  由于韩国社会普遍对枪击案存在忧虑情绪,韩国媒体对韩国政府的决定和措施给予了大量报道,为消除各种传言和稳定民心起到了积极作用。

  集体负罪感再次涌现

  在典型的韩式思维中,任何一人犯了错误,其所属的整个集体就应该为此承担责任;任何一人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整个团队就应该挺身而出,讨还公道。这样的情绪,在2002年的驻韩美军装甲车轧死两名韩国少女的事件中显现过一次。这场由于美军不当驾驶造成的

车祸,最终发展为一场席卷全韩国的反美浪潮,令美国人大吃一惊。

  这次,韩国人的这种国民心理再一次集中爆发。面对惨剧,韩国人的第一反应是抱歉,仿佛开枪行凶者与每个韩国人有关,觉得有愧于全体美国人;另一种普遍的心态就是忧虑,担心美国人会如同2002年韩国人掀起反美浪潮一样会对所有韩国人感到厌恶甚至报复。

  对于这一点,连在韩国的一位名叫斯科特伯格森的美国学者也看不下去了。这位在韩国生活了10年的美国人4月21日特地在《朝鲜日报》上发表评论,呼吁韩国民众不要将自己的民族心理套用到美国人身上,莫名其妙地感到抱歉和恐惧。枪击案完全是凶手的个人行为,与人种、民族和国家形象完全扯不上边。

  韩国政府忧心的背后

  当然,韩国政府如此重视这起枪击事件,主要还是担心它会影响到韩国的经济和政治利益。

  美国是韩国第三大贸易伙伴,2006年双边贸易额达750亿美元。韩国无论是在国家安保问题、朝鲜半岛问题等韩国的核心利益问题上,还是在经济、科技、文化等各方面都有赖于美国扶持,韩美关系向来是韩国对外关系的重中之重。

  在总人口为4800万的韩国,生活在美国的侨民多达250万。这些侨民与韩国国内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牵动着社会的方方面面。同时,美国还是韩国学生海外

留学的首选国家,目前有5.79万韩国学生在美留学。如果枪击案处理不当,造成事态恶化,引发美国激进分子对在美韩国侨民和留学生的报复,韩国政府将面临如何有效保护侨民和本国留学生的尴尬局面。

  韩美4月初刚刚达成自由贸易协定,目前正等待双方国会批准后生效。由于美国在谈判中未能迫使韩国在农产品等问题上做出有效让步,美国国内本来就存在反对这一协定的呼声。枪击案使得韩国愈发担心美国国内会因此掀起反韩情绪,致使韩美自由贸易协定功亏一篑。

  此外,韩国政府近年来一直在推动美国免除韩国人入境美国的签证,因此也担心校园枪击案很可能对此造成不利的影响。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