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叶利钦的60个疑问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9日16:49 世界知识杂志

  专家支持左凤荣陆南泉王郦久

  登上舞台

  1.叶利钦是什么时候进入苏联高层的?

  叶利钦1931年出身农家,1955年大学毕业后便在其家乡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基层工作,1976年他45岁时 成为苏共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委第一书记。十年后即1985年是他政坛上收获的一年。这一年4月被调往莫斯科担任建设部 部长,两个月后升为负责建筑工业的中央书记,半年后又出任苏共中央书记处书记、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1987年11月 至1989年5月他担任了苏联国家建设委员会第一副主席。1989年3月当选为苏联人民代表,两个月后在俄罗斯联邦第 一次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俄联邦最高苏维埃主席。

  2.在那些岗位上他干得怎样?

  叶利钦工作勤奋,广泛接触群众,有改革精神,无论是在斯维尔德洛夫斯克任职期间,还是担任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 期间,都努力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发展生产,得到了民众的支持。

  3.在苏联解体的前前后后,为什么是叶利钦出人头地,承担了把苏联变成俄罗斯的使命?

  叶利钦能够脱颖而出,实际上是苏联危机的结果。在70多年的建设中,苏共没能很好地解决民生问题,戈尔巴乔夫 提出的新思维改革从政治、外交入手,没有抓住问题的症结——经济,没有让人民得到实惠。在这一背景下,公众对中央过分 集权和苏共干部的特权不满,俄罗斯民族主义抬头,许多俄罗斯人还认为脱离苏联会改善生活状况。叶利钦是一位有经验、有 抱负,但又被戈尔巴乔夫赶出决策层的政治家,他充分利用了民众的情绪,通过使俄罗斯脱离苏联、成为一个独立国家来实现 自己的政治抱负。

  4.叶利钦在苏联政治舞台上呼风唤雨的时候,苏联面临的国际国内局势是怎样的?

  叶利钦在苏联政坛上呼风唤雨是从他当选苏联人民代表、进而又当选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主席开始的,这一时期戈 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外交改善了苏联与美国、中国、欧洲的关系。但是,这一时期的国内形势越来越动荡,由于政治体制发生了 剧烈变化,特别是人民代表的选举与人代会的召开,使许多政治家忙于政治斗争,经济改革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形势越来 越朝着不利于当权者的方向发展。叶利钦等人在与戈尔巴乔夫等当权者的斗争中,威信得到提高。

  5.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新思维成败如何?

  应该说有成有败。1985年戈尔巴乔夫当上苏联最高领导人。从外交上看,戈尔巴乔夫改善了他上台时苏联面临的 严峻的国际环境,化解了苏联侵略阿富汗战争带来的不利影响,改变了苏联“邪恶帝国”的形象,缓和了与中国、美国等大国 的关系,结束了冷战。但从国内政策看,并没有达到其最初提出的更新、完善社会主义的目标,国内矛盾激化、民族分离主义 发展、经济衰退,最后苏共分裂、国家解体。但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也开启了走向市场经济、多党民主之门。

  6.叶利钦是怎样把“首都第一把手”这个位置变成登上“俄罗斯第一把手”权力塔尖的台阶的?

  叶利钦任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后,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首先对干部进行了大换血,莫斯科33个区的区委书记就 有23个被免职。他与工人一起挤公共汽车,经常去商店体验民众排队买东西的辛苦,努力解决商品短缺的问题,积极规划城 市建设,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打击犯罪。叶利钦还向苏共的特权发起了冲击,经常抨击党和政府中的官僚主义,批评苏共长期 积累的许多问题。人们把叶利钦当成了反特权的英雄,在对苏共和戈尔巴乔夫失望的情况下,叶利钦成了众望所归的人物。

  7.从何时开始,叶利钦有了要结束苏联、开始俄罗斯历史新进程的决心?

  作为一位政治家,叶利钦是从各种利益关系中选择自己的立场的,很难说他哪一天决定要结束苏联。他担任俄罗斯联 邦最高苏维埃主席后,推动俄罗斯第一届人代会于1990年6月12日通过《俄罗斯联邦主权宣言》,宣布“俄罗斯拥有绝 对主权”、“共和国宪法高于苏联宪法”,迈出了独立的第一步。这年秋在拟定向市场经济过渡计划时,戈尔巴乔夫没有完全 接受俄罗斯联邦议会通过的“500天计划”,叶利钦认识到俄罗斯要摆脱危机,实行独立的经济政策,必须“另起炉灶”。 但1991年7月~8月,叶利钦又与戈尔巴乔夫达成协议,准备签署新联盟条约,以“主权国家联盟”取代苏联。8.19 事件后,叶利钦签署一连串总统令,禁止苏共在俄活动,并将中央的种种权力和财产抓到自己手中,从而造成“以俄罗斯代替 中央”的事实。这年8月24日乌克兰宣布独立,最终促使叶利钦决定甩掉苏联。

  8.叶利钦与戈尔巴乔夫的关系如何?

  叶利钦与戈尔巴乔夫的关系是十分复杂而又微妙的。他们是同年诞生的两位苏联名人。他们两人曾几度联手,却又分 道扬镖,最后甚至到了“不共戴天”的地步。叶利钦调到莫斯科工作之初曾真诚地支持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但他总嫌改革速度 太慢。1987年10月,叶利钦心血来潮地向戈尔巴乔夫发起进攻,同年11月,戈尔巴乔夫解除了叶利钦莫斯科市委第一 书记的职务,这是叶利钦政治生涯上的一次重大挫折,为此他大病一场,整整两年在政治上无声无息。

  9.叶利钦为什么被解除了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的职务?

  主要是因为他与戈尔巴乔夫等人的政策分歧,同时也有权力之争。叶利钦认为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步子太慢,对戈尔巴 乔夫重用利加乔夫(政治局委员兼中央书记)等人不满。在1987年9月政治局会议上,叶利钦偏离主题,提出了许多自己 对改革的看法,暗示党内有个人崇拜的苗头,引起戈尔巴乔夫的不满。会后他给戈尔巴乔夫写信,继续申明自己的立场。戈尔 巴乔夫未及时回复,叶利钦便在10月召开的中央全会上公开自己的立场,发泄不满,惹恼了戈尔巴乔夫等许多人,受到围攻 。1987年11月11日,叶利钦被解除了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的职务。

  10.叶利钦又是怎样复出的?

  叶利钦自被解除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和被免去苏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后,便与苏共主流派分道扬镳了。很快他以“ 造反派”的面目活跃在苏联政坛上。应该说戈尔巴乔夫搞的政治体制改革为叶利钦重返政坛提供了条件,1989年5月,叶 利钦东山再起,当选为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主席。

  11.叶利钦是怎样退出苏共的?

  1990年7月,在苏共第28次代表大会上,以叶利钦为代表的“民主纲领派”提出的旨在改造苏联社会的一系列 主张,未被大会全盘接受,叶利钦遂在大会结束时宣布退出苏共。

  12.叶利钦为什么要退党?

  叶利钦之所以退党,原因有三:一是他对党的方针政策不满,而且从根本上说,他不再相信社会主义;二是他在党内 已经没有什么地位,对党的方针政策不能发挥决定性的影响;三是苏共威信下降,离开苏共更有利于动员民众,俄罗斯为叶利 钦提供了不依靠共产党组织而能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影响的新舞台。

  13.是叶利钦摧毁了苏联,还是苏联崩溃的过程造就了叶利钦?

  这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问题,实际上是互动的。叶利钦是最后为苏联举行葬礼的人,如果不是叶利钦与乌克兰、白俄 罗斯领导人签署《别洛韦日协定》、如果叶利钦能与戈尔巴乔夫合作,苏联也许会以新的形式存在。但正是苏联中央权力的削 弱、8.19政变者鲁莽的举动最终造就了叶利钦,使叶利钦能够成为有力量埋葬苏联的人。

  推动变化

  14.叶利钦是什么时候成为俄罗斯总统的?

  1990年3月苏联从苏维埃制转变为总统制,戈尔巴乔夫担任苏联总统,联盟国家的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被推选 为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主席的叶利钦也积极推动俄罗斯改成总统制,受到戈尔巴乔夫和联盟中央的反对。但俄罗斯民众支持 叶利钦。在1991年3月17日举行的俄罗斯全民公决中,52%的俄罗斯选民赞成实行总统制。1991年6月,叶利钦 最终以58.9%的选票当选俄罗斯历史上首位总统。

  15.为什么会在苏联体制内又出现俄罗斯总统这样的职务?

  俄罗斯是苏联内的超大共和国,苏联实际上是以俄罗斯为依托的,叶利钦主政俄罗斯,也就意味着苏联一个国家有了 两个总统、两个政权,叶利钦与戈尔巴乔夫的权力斗争进入白热化阶段,显露了苏联分裂的征兆。

  16.1991年的8.19事件是怎么回事?

  8.19事件是苏共和苏联政府内一些保守的高层人士企图阻止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尝试。1991年8月19日,在 党政军一些高层人士支持下,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通过国家广播电台宣布,戈尔巴乔夫因“健康原因”已无法履行总统职务, 他的权力全部移交亚纳耶夫。他还宣布成立“紧急状态委员会”。而此前一天,戈尔巴乔夫已被“软禁”在远离莫斯科的黑海 度假别墅里。

  17.在8.19事件中叶利钦干了什么,他怎样利用了这次事件?

  8.19事件中,叶利钦坚定地反对“紧急状态委员会”,并号召人民和军队起来反抗政变,充满民主激情的叶利钦 跳上倒戈的坦克、挥舞拳头向政变者挑战,对挫败政变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成了苏联的“大英雄”,给俄罗斯人留下了深刻的 印象。“紧急状态委员会”不得不把军队撤出市区。

  18.为什么事件的发动者没有控制叶利钦?

  8.19事件的发动者并没有周密的计划,也没有控制叶利钦的计划,等到他们想逮捕叶利钦时,执行者却拒不执行 命令。8.19事件表明,民众并不想回到过去,不支持“紧急状态委员会”的举动。8.19事件成就了叶利钦,使他最终 登上了克里姆林宫权力的顶峰。

  19.在使苏联解体的过程中,叶利钦起了什么作用?

  他先是公开支持波罗的海三国的独立,向戈尔巴乔夫施加压力,为俄罗斯联邦争权。他利用担任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 埃主席的职务,率先于1990年6月通过了《俄罗斯联邦主权宣言》,宣布在俄罗斯境内俄罗斯联邦的法律高于苏联的法律 ,事实上开始不服从联盟中央的领导。8.19事件后,他更是凌驾于戈尔巴乔夫之上,没有他的同意,戈尔巴乔夫什么事也 做不成。这种情况又促进了各加盟共和国独立倾向的发展,最后在叶利钦的主导下埋葬了苏联。叶利钦是对苏联的解体起着决 定性作用的、关键的历史人物。

  20.在苏联解体过程中,苏共是怎样被挤出政治舞台的?

  1988年苏共第19次代表会议决定对政治体制进行重大改革,改变原来党领导一切的做法,实行人民代表苏维埃 制度,苏共的领导应该主要体现在政治思想路线上,具体的事务由各级苏维埃处理。此后,各种社会组织发展起来了,苏共的 权力被日益削弱。1990年2月苏共中央全会决定实行多党制,苏共要靠在民主程序中的斗争争得执政地位。但在与新政治 力量的斗争中,苏共背负着历史包袱,又不适应新的条件,软弱无力。

  8.19事件使苏共最终被挤出政治舞台。事件平息后,叶利钦发布禁止苏共在俄罗斯活动的法令,戈尔巴乔夫建议 苏共自行解散,没有受到任何抵抗。从1991年8月22日至11月6日,所有加盟共和国的共产党和作为全联盟组织的苏 共都停止了活动。苏共就这样无声无息地被挤出了政治舞台。

  21.各加盟共和国是在什么时候、怎样纷纷宣布独立的?

  1989年8月是《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50周年。以此为契机,关于条约是否另有秘密协定即附加议定书的争 议再起,波罗的海三国民族情绪高涨,最终走上独立之路。1989年7月,拉脱维亚最高苏维埃率先通过主权宣言。1990 年,波罗的海三国独立运动高涨,三国共产党先宣布脱离苏共独立,随后也宣布国家独立。在叶利钦的推动下,1990年6 月,俄罗斯人代会也通过了主权宣言,其他共和国纷纷效仿,苏联解体开始启动。

  8.19事件引发了各共和国独立的浪潮,到10月底,除俄罗斯联邦和哈萨克斯坦外,其余加盟共和国均宣布独立 ,苏联实际上只剩一副空架子。

  22.1991年12月8日的《明斯克协议》宣布了苏联的实际解体。叶利钦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

  当时叶利钦抛下还在为签署新联盟条约奔忙的戈尔巴乔夫,与乌克兰、白俄罗斯领导人在白俄罗斯明斯克的别洛韦日 国家森林公园商讨苏联的命运。由于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反对任何形式的“联盟”,最后用了“独立国家联合体”这个词, 盖达尔、沙赫赖、科济列夫等人拟定了相关文件,只用了几个小时就决定了有近70年历史的苏联的命运。

  23.《明斯克协议》是一次“政变”吗?

  最好不用“政变”这个词。苏联宪法给予了加盟共和国自由脱离联盟的权利,各国有权脱离联盟而独立,从这个意义 上说,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三国有权独立。但是,三国最高领导人绕过各共和国最高苏维埃、不顾全民公决的结果而决 定苏联的命运,显然也是不合法的,1990年4月3日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的《关于解决加盟共和国退出苏联有关问题的程 序法》规定,退出苏联的共和国要得到国民不少于2/3的赞成票之后才能宣布进入过渡期。但是,没有一个共和国宣布独立 和退出苏联时走了这个程序。这也说明苏联的法律形同虚设,一切取决于权力。

  24.叶利钦极力推动俄罗斯独立,他的目的是什么?

  首先是为了摆脱戈尔巴乔夫,使自己能够独立决定俄罗斯的内外政策。其次,叶利钦及其顾问们天真地认为,甩掉了 其他共和国这个包袱,俄罗斯人就会很快过上好日子。

  (左凤荣)

  功过评说

  25.叶利钦上台执政时所面对的是什么样的政治体制?

  虽然戈尔巴乔夫在执政后期提出了建立多党制、自由选举、出版自由、分权制等设想,但并没来得及付诸实践。因此 ,从总体上讲,俄罗斯作为苏联的继承国,继承了苏联大部分遗产,包括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其主要内容 是:实行一党制,党政合一,党国合一;实行不受法律限制的无产阶级专政;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过程中,权利集中在少数人 手里;对文化、意识形态严加控制。

  26.叶利钦给俄罗斯建立了什么样的政治体制?

  叶利钦为俄罗斯建立了新的政治体制,重要的一个步骤是在1993年通过新宪法,新宪法在立法原则、国家基本政 治制度、经济制度等方面有了根本的变化。宪法以西方“民主政治”基本原则为基础,根据“分权与制衡”原则,确立国家的 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各自分立又互相制衡的三权分立制,从而使原有的权力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

  27.通过新宪法过程中,叶利钦为什么遇到了强烈反对?

  1993年,围绕宪法问题,议会与总统之间进行了激烈的斗争。叶利钦力图尽快通过新宪法,他指责议会包揽大权 ,削弱国家与政府权力,阻挠“经济改革”。为此他宣布在解决政权危机之前实行总统特别治理。这引起了议会方面的强烈反 对,指责叶利钦总统有违宪行为。7月12日,俄制宪会议以434票对62票通过了以总统宪法草案为基础的宪法草案。

  28.“炮打白宫”是怎么回事?

  宪法草案获得通过,但围绕宪法之争并未停息。叶利钦很清楚要在反对派占多数的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新宪法是不可 能的,遂下决心解散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新的议会,以全民投票的方式通过新宪法。1993年9月21日晚,叶利钦宣 布终止人民代表大会和最高苏维埃的职能,在联邦会议开始行使职能前,按总统令与政府命令行事。这引起人民代表大会及反 对派的回击,认为叶利钦的决定是国家政变。宪法法院于9月22日最后决定解除叶利钦总统职务,任命副总统鲁茨科伊为“ 代总统”。叶利钦在政府与强力部门支持下,下令警察和军队包围“白宫(议会大厦)”,接着又宣布俄罗斯进入“紧急状态 ”,下令用坦克进行炮轰,驱赶反对派议员,反对派遭到了严重的打击,苏联解体后保留下来的苏维埃制度也被取消,以叶利 钦为代表的民主派掌握全部国家大权。这也为新宪法的通过与建立总统制共和国铺平了道路。

  29.如何评价俄罗斯的民主体制?

  叶利钦在推进民主政治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但新形成的政治体制有着严重的局限性与不完善之处,俄罗 斯未能成为一个现代的民主社会与民主国家,这主要表现在:一是俄罗斯总统权力过大,在很多方面实行的是“总统集权制” ,不少重大决策是由叶利钦个人做出。“总统集权制”明显的负面效应是难以使政府和议会充分发挥作用,严重影响三权分立 制的实施,这也是导致俄政局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二是政党政治尚不成熟,政党过多,1999年12月俄议会选举获准 登记的党派就有26个。在议会占多数的党派无权组阁,使政党在决定国家重大方针政策方面难以发挥作用。三是俄公民在实 现自己民主权利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很多民主权利尚难享用。

  30.叶利钦执政八年任用过几位总理,如何评价他们的功过?

  叶利钦执政后的第一位代总理是盖达尔,他是“体克疗法”的积极倡导者与指引者,由于激进式改革的失败,他被免 职。盖达尔之后,切尔诺梅尔金接任总理,他着力调整盖达尔的经济改革政策,执政五年期间,经济状况有所好转。但叶利钦 对切尔诺梅金产生了种种猜疑,解除了其总理职务。随后叶利钦任命仅35岁的基里延科为总理。基里延科进行了一些改革, 大力精简机构,但他上任后俄国内危机不断,特别是出现了严重的金融危机,执政仅五个月就被免职。接替基里延科出任总理 的是普里马科夫,他以政坛上的“不老松”著称。他上台后对国内外政策作了不少调整。由于普里马科夫威望不断提高,有“ 功高盖主”之嫌,叶利钦突然将其免职。之后由斯捷帕申担任82天的“短命”总理。其后普京出任代总理、总理……

  31.叶利钦上台执政面对的是什么样的经济体制?

  苏联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虽经几次改革,但在剧变前,这种经济体制并没有 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历史证明,这种体制模式虽在一定历史时期起过积极作用,但后来逐步丧失了动力机制,成了阻碍经济发 展的一个主要因素。

  32.叶利钦是如何对其进行改革的?

  叶利钦执政后,决定以自由市场经济为转轨方向,并以激进式的“休克疗法”为实现途径。“休克疗法”是以货币主 义理论为基础的,俄罗斯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一次性扩大范围放开价格,实行紧缩的财政与货币政策,大力推行私有化与对外 经贸自由化政策。通过快速向市场经济转轨,1996年俄罗斯基本上构建了市场经济体制框架。

  33.叶利钦时期的经济转轨成功了吗?

  叶利钦时期的经济转轨并没有使俄罗斯摆脱经济困境,给人民生活带来了很大困难。为此,叶利钦在辞职讲话中“恳 请大家原谅”。他说:“我苦思该采取何种举措来确保国人生活得安逸,哪怕是改善一些。在总统任期内,我再没有比这更重 要施政目标了。”

  34.叶利钦为什么没有成功?

  要指出的是,俄经济的恶化是各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普京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写道:“目前这种困难的经济和社会状况 在很大程度上是苏联式的经济造成的后果。要知道在改革开始之前我们没有其他经济。不得不在完全不同的笨重的畸形结构的 基础上实施市场机制。这不能不对改革进程产生影响。”与此同时,普京也写道:“毫无疑问,改革中的某些缺点不是不可避 免的,而是我们自己的失误和错误造成的。”

  这说明,经济转轨危机既有历史留下来的原因,也有转轨政策严重失误的因素。

  35.这些严重失误是什么?

  主要表现在:搬用西方为俄罗斯设计的并不符合俄国情的“休克疗法”方案。在推行过程中,又有一系列的政策失误 ,如放弃了国家对经济的调控;过度的、无区别的紧缩政策恶化了宏观经济环境,还危及企业的基本生存条件;国企改革中实 行的快速私有化政策,对俄经济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负面作用;对西方的经济援助期望过高;分配领域中的失误,导致有1/ 4~1/3的居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10%的富有阶层的收入与10%最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差距在1992年为4.5倍, 到1999年上升到14.7倍。从而使社会矛盾激化,叶利钦的支持率大幅度下降。(陆南泉)

  还是大国吗

  36.叶利钦怎样改画了世界地图、改变了国际政治格局?

  苏联解体后,在它的原版图上成立了15个独立国家,它不仅改变了世界地图,也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原东欧地区 的南斯拉夫联邦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原来世界两个“超级大国”之一的苏联不存在了,以它为首包括东欧多 数国家的华约组织和经互会不存在了,以苏联为代表的由世界其他许多国家组成的“社会主义”阵营也随之解体了。俄欧之间 短期内出现了一个“非集团化”的国家群体。世界变成了以美国为惟一超级大国,以欧盟、俄罗斯、中国等为多个力量中心的 “一超多强”格局。

  37.人们常说“苏东剧变”,苏联的变化怎样影响了东欧?

  “苏东剧变”,从逻辑上说是苏联变化在先、东欧剧变在后,从时间上看是东欧剧变在先、苏联解体在后。首先是苏 联对东欧变化产生了直接影响。正是苏联戈尔巴乔夫的“民主化”、“公开性”等改革,不但使苏联原有政治体制发生了改变 ,也给东欧国家的内部吹进了政治改革新风,同时由于苏联内部改革逐渐失控,客观上也放松乃至最终放弃了对东欧华约成员 国的控制。这种由外而内和由内而外的改革交替冲击,催生了东欧国家的纷纷独立,也使东西德完成了统一。

  38.“苏东剧变”后,东欧各国在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上经历了什么变化?

  “苏东剧变”后,东欧各国在国内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各国都摈弃了共产党执政和苏联 政治模式,纷纷走上了西方式的“民主政治”道路;其次,在经济上放弃了“计划经济体制”,引入了“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其三,外交上出现了向西欧和美国“一边倒”的趋势,各国都把加入北约和欧盟作为外交政策的主要方向。

  39.原先的苏联共产党后来经历了什么变化?

  苏共在1991年8.19事件后被叶利钦宣布停止活动,此后戈尔巴乔夫宣布苏共解散。原苏共的一些成员组成了 各类新的政党,如“共产党联盟-苏共”、“共产主义工人党”、“俄罗斯共产主义联盟”、“劳动俄罗斯”等,其中最引人 注目的是于1992年2月重新组建的以久加诺夫为首的“俄罗斯共产党”。

  40.俄罗斯共产党现在的情况如何?

  该党在1993年12月举行的第一届议会选举中获得了超过30%的支持率,成为议会第一大党。在此后的历届议 会选举中,俄共地位虽逐渐下降,但在2003年的议会选举中仍以得票第三名进入议会。俄共领导人久加诺夫参加了1995 年和2000年的两次总统选举,其中1995年与叶利钦一起进入第二轮,结果被叶利钦以微弱优势战胜。现在久加诺夫领 导的共产党仍活跃在俄政坛,但由于思想保守、党员年龄严重老化,其所代表的利益阶层被“祖国”等其他中左政党所分化, 俄共能否进入2007年选举的新一届议会,还是未知数。

  41.苏联解体后在该地区出现的15个国家发展情况如何?

  苏联解体后在该地区出现的15个国家,大小不等,强弱各异,民族文化传统和社会政治制度有很大差别,选择的国 家发展道路和方向也不尽相同。波罗的海沿岸的拉脱维亚、立陶宛和爱沙尼亚三国从一开始就选择面向西方的道路,拒绝参加 独联体,并且先后加入北约和欧盟。格鲁吉亚在是否加入独联体问题上长期摇摆不定,后来率先提出加入北约的要求。乌克兰 独立后至今找不准发展方向和道路,在亲俄和亲西方之间难以选择,同时也成为俄与西方争夺的对象。白俄罗斯自独立以来坚 持奉行亲俄政策,但在与俄是否和如何实现一体化问题上,与俄之间及国内不同政治力量间分歧日益严重。中亚五国中,土库 曼斯坦选择永久中立,哈萨克斯坦在与俄友好合作的同时,更重视全方位外交,通过大国平衡外交谋取地区大国地位。乌兹别 克斯坦经过了亲美和靠俄的剧烈摆荡。吉尔吉斯斯坦成为俄美军队共同驻扎国。

  42.“独联体”有意义吗?

  现在的后苏联地区各国间关系已经越来越复杂,凝聚力大为下降。独联体名存实亡,内部分裂成若干多层次的次区域 组织,每年的首脑会议实际成为“清谈交流会”。独联体地区已经成为俄与美国、西方及其他力量的角逐之地。

  43.苏联曾经是世界超级大国之一。叶利钦时代的俄罗斯,国际地位如何?

  在叶利钦执政的上世纪90年代,由于俄罗斯国力持续下降,俄国际地位随之下降。俄虽仍属于世界大国之列,但不 能算作完全的世界强国,只能在军事、资源、科技、重工业等领域具有优势,而在总体经济实力方面俄被排在世界前十名之外 。

  44.叶利钦执政初期推行向西方“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是怎样的?

  俄罗斯独立初期,在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上争议很大,最终以外长科济列夫为代表的“大西洋主义”占了上风。科 济列夫1992年2月在外交部的一次会议上说,俄要实行“民主”和“市场经济”,就要同西方各国及其组织建立同盟关系 ,就要与西方在政治、经济和安全体制上实现一体化。因此,俄外交政策实行向西方“一边倒”,对西方言听计从。

  45.“一边倒”的政策为什么是错误的?

  “一边倒”外交的错误在于俄罗斯外交政策脱离俄国情实际需要,盲目追随西方,指望西方特别是美国能够给俄巨额 援助,帮助俄走上“自由市场经济”和强盛之路。俄为得到西方援助,在包括制裁伊拉克等热点问题上与美国保持一致,在削 减核武器和从波罗的海撤军等问题上向美国作出了让步。但西方在给俄提供经济援助方面往往口惠而实不至,如1992年西 方提出的给俄240亿美元援助实际只兑现了一半。最主要的是,这种政策使俄自我矮化,给西方欺凌俄提供了借口。俄越想 得到西方援助,西方予以援助的政治经济条件就越苛刻,很快这一政策就难以为继,只好作出调整。

  46.叶利钦后来怎样推行全方位外交?取得了什么成就?

  1993年4月,《俄罗斯对外政策构想》正式出台,对先前向西方“一边倒”的政策作了调整,提出把维护俄民族 利益和恢复大国地位作为俄外交的主要目标,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确定为“以西方为主,东西方兼顾的全方位外交”。叶利钦 表示,俄罗斯愿意“与西方、东方、南方、北方进行广泛的合作”。在这一方针政策指导下,俄开始在处理国际问题时表现出 较为独立的立场,把维护国家利益放在突出位置。俄开始重视对东方的外交,强化与中国、韩国发展关系的力度。其结果是俄 在国际上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增加,美国和西方也开始注意尊重俄的利益和政策。

  47.叶利钦时代,美国是怎样对待俄罗斯的?

  总体看,在叶利钦时期,俄美关系在战略矛盾依旧的同时,也得到了积极发展,甚至曾有过短暂的“蜜月期”。1993 年克林顿当政后,对美俄关系也进行了一番认真和实质性权衡,确定与叶利钦政权开展合作,以合作促进俄国内改革的方针。 在美国看来,俄虽然国力衰退,但在核裁军、防止核武扩散、解决地区冲突和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方面,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国还认为援俄扶叶是一笔值得的“投资”,因为叶利钦奉行民主价值观,走市场经济道路,希望融入西方社会,由他执政 可以防止俄国内极左或极右势力上台,与美形成敌对和对抗关系。

  48.叶利钦执政初期,俄罗斯是怎样与美国打交道的?

  俄罗斯独立特别是叶利钦执政初期,国内政治根基不牢,反对派还多次在议会提出要弹劾他,对其构成很大挑战。叶 利钦特别希望得到美国和西方在政治上的认可和经济上的支持度过难关,走上复兴之路。因此叶利钦在外交上始终采取不主动 挑战美国的姿态。

  49.北约轰炸南联盟时叶利钦一度向美国叫板,后果如何?

  上世纪90年代,前南斯拉夫的波黑地区民族矛盾激化,北约和俄罗斯都出面调停,在调停未果的情况下,北约撇开 俄对塞族阵地发动了空袭,俄在谴责北约的同时极力推动政治解决。后在美坚持要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制裁波黑塞族的决议》 时,俄投了否决票,与美矛盾开始激化。

  50.为什么俄罗斯没有阻止北约轰炸南联盟?

  1999年,北约大规模空袭南斯拉夫前,俄表示坚决反对。当时外界认为,一旦北约开始空袭,俄可能采取某种军 事威慑手段予以制止。据说,当时南联盟领导人米洛舍维奇与北约谈判时态度强硬,也与指望俄会在关键时刻给予保护有关。 但在北约空袭开始后,俄除了予以强烈谴责,并没有采取进一步行动。俄国内当时对叶利钦决定不采取武力制止北约空袭的行 为争议很大,批评者认为眼看“斯拉夫兄弟”流血而不拯救是懦夫行为;赞成者认为,毕竟南斯拉夫不属于俄重要利益所在, 冒与北约军事对抗的风险不符合俄利益。但在空袭结束后,俄在第一时间抢在北约部队前连夜进入科索沃普里什蒂纳机场,为 俄继续介入科索沃事务的解决创造了条件,俄国内对叶利钦的这一决策大加赞扬。

  51.苏联之后,俄罗斯还是大国吗?

  苏联之后的俄罗斯毫无疑问仍是世界大国,但不能算世界强国,特别是在上世纪90年代俄经济实力下降一半,导致 国家综合实力受到严重影响。普京上任后开始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完善国家政治体制,促进经济加快发展,提高国防和军事行 动能力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如今俄国力已经基本恢复到苏联解体时的水平,依靠国际能源价格上升,俄赚取巨额外汇收 入,国家财政状况良好,对经济的投入也在迅速增加,经济的现代化水平正在提高,居民收入增幅明显,军队的改革和武器更 新速度加快,俄国际地位也大为提高,整个国家正在发生由“世界大国”向“世界强国”的转变。

  52.叶利钦之后,普京做得怎么样?

  普京执政已有七年多,一直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其根本原因有:一是他在坚持叶利钦时期转轨大方向(政治民主 化与经济市场化)的同时,根据国情在政策上进行了调整,通过政治治理与社会整顿,使俄罗斯从无序、混乱走向有序与政局 相对稳定;二是经济从严重危机状态中摆脱出来。2000年至2005年俄GDP年均增长6.8%,2006年为6.7 %;三是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2006年俄居民月均收入约380美元,月均工资420美元。普京提出让老百姓看得起 病、买得起房与上得起学的社会政策,也深得人心;四是打击寡头,加强对国家具有重要经济战略利益的部门与企业的调控, 并有选择地对其实行重新国有化政策;五是一再强调俄罗斯要做强国,这也十分符合俄罗斯民族的大国情结。(王郦久)

  53.有人说选择普京做接班人是叶利钦对俄罗斯的最大贡献,怎么讲?

  叶利钦让普京上台是花了不少心思的,为他创造了不少有利条件。但要指出,普京当总统最终还是全俄普选产生的。 正是由于普京的上述成就,人们在批评叶利钦的同时,把选择普京做接班人视为他一生中做的三件大事之一(其他两件是主导 了苏联解体与设计了现代俄罗斯),也是他对俄罗斯的最大贡献之一。(陆南泉)

  “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54.为什么说叶利钦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奠基人之一?

  客观地讲,叶利钦继承了戈尔巴乔夫开始的中苏关系开始改善这笔政治遗产,并使这一势头在俄独立后得以保持并加 速发展。正是在叶利钦总统和江泽民主席的领导下,中俄关系在俄独立后的短短五年内连续上三个台阶,由建立政党国家关系 发展到睦邻友好和建设性伙伴关系,到1996年6月正式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55.“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怎样提出来的?

  这一提法是叶利钦的“杰作”,据说他是1996年在来华访问的飞机上产生和提出这一想法的,并让驻华使馆官员 与中方协商是否可行,中方经研究同意这一表述,于是将这一表述正式写入两国元首签署的《中俄联合声明》。此后,在这一 关系原则指导下,中俄关系发展顺利,并且也为后来的双边关系持续向好的方向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56.为什么叶利钦的“

新东方政策”是以中国为中心?

  自1993年叶利钦调整外交政策以来,亚太外交在俄整体外交中的地位不断上升。1996年1月普里马科夫担任 外长后,主张把“东方外交”提高到与“西方外交”同等重要的地位,此后俄又对亚太外交政策作了进一步调整和补充,使其 有了基本雏形。在叶利钦的“新东方政策”中,中国以其地缘和国际政治经济地位的重要性自然成为“龙头”。

  57.叶利钦是如何评价中俄关系的发展对世界的意义的?

  1995年叶利钦在接见参加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的江泽民主席时指出:“俄罗斯同中国目前打算建 立伙伴关系,我认为,我们两国关系的水平足以建立伙伴关系。”他还强调说:“最重要的是,中国和俄联邦人民之间不存在 任何问题。”1998年2月,叶利钦在接见到访的李鹏总理时,高度评价发展中俄关系对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作用。 他指出:“中俄两国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仅有利于两国和两国人民,而且有利于加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58.叶利钦与中国领导人怎样交往?他几度访华,给人留下的印象是什么样的?

  叶利钦执政的八年中,先后四次访华,八次与中国领导人会晤,退休后还于2001年到中国大连休养和接受中医治 疗。他与江泽民主席不仅成为工作上的好同事,也成为家庭意义上的好朋友。他在家中接待过到访的江泽民主席和夫人,江泽 民主席也在北京的家中接待过叶利钦夫妇。叶利钦曾说过,在他生病住院期间,江泽民主席是惟一赴

医院探视的外国国家元首 。这是中俄关系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叶利钦是位意志坚定而情感丰富的平民政治家,他在兴之所至时会不拘小节, 只是因为国内局势经常使他的访华行程每次只有两三天,他多次表示希望到深圳看看,但始终未能如愿。他还希望2008年 到北京观看奥运会比赛,这真是一个遗憾了。

  59.叶利钦是如何推动中俄各方面合作的?

  叶利钦对中俄关系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与江泽民主席共同确定的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到2006年已满10年,其 间中俄在政治上相互支持,经济上互补互惠,外交上团结合作,使中俄真正成了“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

  60.怎样看待叶利钦对中俄关系发展的贡献?

  叶利钦对中俄关系发展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与中国确立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将长期惠及两国人民; 二是签署和批准中俄东、西两段边界划界条约,为双方最终解决边界问题奠定了基础;三是在解决边界问题过程中,与中、哈 、吉、塔五国共同成立了“上海五国”机制,后来的上海合作组织正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今天,每当我们为中俄关系的 顺利发展而感到欣慰时,都会想起为此做出过特殊贡献的俄罗斯首任总统叶利钦,这位老人虽然走了,但他为中俄友好与合作 所做出的贡献将永远留在两国人民心中。(王郦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