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莱尔:从“工党神童”到“最遭嫌首相”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0日12:40 新闻晚报
□晚报王兴栋报道

  布莱尔十年的首相生涯很快就要走到终点,就在几天前的5月2日,他度过了担任首相十周年的纪念日。十年前的5月2日,时年43岁的布莱尔成为1812年以来最年轻的英国首相。

  自1997年入主唐宁街十号以来,布莱尔赢得了一系列称号:“工党神童”、“政治天才”等。同时,由于布莱尔在位期间的一些政策具有争议性,他也遭到了不少骂声。然而,无论是英名还是骂名,这都不能降低布莱尔作为历史人物的重要性。

  戴妃之死

  左右逢源,化解王室危机

  1997年5月2日,43岁的工党领袖托尼·布莱尔成为英国自1812年以来最为年轻的首相。布莱尔上台后经历的第一件大事应该是香港回归,不过这个舞台并没有给布莱尔提供多少展现自己的机会。

  几个月之后8月31日,深受欢迎的戴安娜王妃在巴黎遇车祸而香消玉殒。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布莱尔即称戴安娜是“人民的王妃,她在我们的心中和记忆中将永远是人民的王妃”。这一评价成为了经典。

  其实,戴妃的突然离世对于刚刚上任的布莱尔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对于英国王室来说,戴妃之死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她是在和查尔斯王子分手之后与情人一起死在坐驾上。

  作为英国首相,布莱尔不可能不去顾及王室的颜面。但与此同时,他又要面对那些深爱戴妃的民众。在王室和民众之间,布莱尔表现出了他的高超政治技巧。一方面,他将戴妃称为“人民的王妃”,通过戴安娜的亲民形象来笼络人心。另一方面,他也为女王辩护,同时积极活动希望女王也能够亲自表达哀悼,以化解民众对王室的不满。

  戴妃刚去世的时候,王室反应冷淡,这让英国民众相当不满,布莱尔因此再三要求女王为戴妃主持一场公共葬礼,以挽救王室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在民众的压力和布莱尔的游说下,女王终于在葬礼举行之前发表电视讲话赞扬戴妃。一场王室和民众之间的信任危机也由此化解。

  北爱和平

  推动进展,将被载入史册

  北爱尔兰和平问题一直是英国政府颇为头疼的一个问题。主张北爱尔兰脱离英国的天主教徒与愿意留在英国的新教徒以及英国当局之间的暴力冲突不断。

  布莱尔上台之前,英国政府就已经着手北爱和平进程,但效果不大。布莱尔上台之后,在英国、美国和爱尔兰的共同努力之下,包括新芬党在内的北爱各方1998年4月签署《星期五和平协定》,成立权力共享的地方议会和自治政府,北爱尔兰虽未脱离英国与爱尔兰统一,但却保有自治地位,这一历史性协定对结束北爱尔兰流血冲突、推动和平进程起了关键作用。

  尽管在随后的几年中,北爱和平进程出现过一些反复,但却在稳步向前推进。

  北爱和平进行取得突破性进展几乎都在布莱尔执政期间,这一方面是因为爱尔兰共和军采取的恐怖政策不符合世界的潮流,同时也因为布莱尔采取的亲美政策让美国在此问题上支持英国政府的立场。

  正因为如此,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促进北爱和平进程获得突破性进展是布莱尔执政十年的最大政绩。

  追随美国

  执政败笔,留下“哈巴狗”骂名

  布莱尔上台后,过于亲美的政策成为他执政的最大败笔。

  ■轰炸科索沃

  1999年3月24日,北约轰炸南联盟,科索沃战争爆发。北约方面称南联盟在其境内屠杀阿族群众,因此不得不进行武力干涉。实际上,北约的做法是基于布莱尔提出的一种新理论,即所谓的新干涉主义,这种理论认为“人权高于主权”,在必要时要干预一国之内政。正是在布莱尔的积极鼓噪下,北约才对南联盟动手。

  ■出兵阿富汗

  人类进入新千年之后,美国总统换人,布莱尔自己也赢得了2001年的英国大选。不过布什在总统宝座上还没坐稳,美国本土就遭遇到“9·11”袭击。布莱尔立即向布什表示英国和美国站在一起。

  2001年10月7日,“9·11”事件发生后还不到一个月,阿富汗战争正式打响。在战场上,美国主动要求英军参战。

  由于阿富汗局势迟迟得不到实质性改善,军队撤离遥遥无期,伤亡人数不断上升,民众也开始对布莱尔政府不满。

  ■推翻萨达姆

  2003年3月19日,美国总统布什正式宣布对伊拉克开战。布莱尔坚定支持美国,并且派兵助战。对于这场战争,英国多数民众并不赞同。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萨达姆政权和“基地”组织并无联系,也未发现任何有关伊拉克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证据。前任联合国秘书长曾直言伊拉克战争非法,再加上伊拉克局势无法稳定,民众已经从根本上否定了这场战争。

  由于英国在对外政策上对美国亦步亦趋,英国民众及媒体经常嘲笑布莱尔是布什的“哈巴狗”。在英国国内,布莱尔的支持率因为伊战一度滑落到不足两成,他也被称为是英国数十年最不受欢迎的首相。

  伦敦爆炸

  紧急讲话,消除民众恐慌

  2005年7月7日,参加八国峰会的元首们在苏格兰的“鹰谷”酒店准备开始新一天的会议议程。就在此时,噩耗传来———伦敦地铁发生连环爆炸。

  布莱尔立即乘上了飞回伦敦的武装直升机,并发表了一份声明,希望在最快的时间内稳住民众恐慌的心。“我们不会因此而发生分裂,我们会用冷静而强大的力量来表现英国人的精神和尊严。”

  尽管大多数人认为美英对伊拉克开战是导致伦敦遭到爆炸袭击的导火索,但布莱尔的支持率却因为爆炸事件而上升到了历史第二高。

  卖爵丑闻

  丧失民心,接受不受欢迎现状

  布莱尔十年前上台时,矢言终结保守党政府多年来的腐败。不过工党在他最后一年任期内爆出“金钱换爵位”丑闻,几名富商向工党提供了上千万英镑之后被布莱尔政府提名为英国议员。布莱尔也因此创造了一个纪录———去年12月14日,他成为英国史上第一位在任期间因刑事案件而接受质询的英国首相。

  民调显示,丑闻曝光后,半数以上的受访者认为布莱尔应该立即辞职,工党内部支持他马上辞职的人也有增加趋势。一些工党成员已经开始抱怨,这一事件让人们对他们的政治信任带来了损害。但布莱尔表示,他已经接受了自己没有十年前刚上台时受欢迎的事实。布莱尔说,他很尊重英国人民,能够领导英国他很荣幸。在过去十年中他尽了最大的努力。

  执政十年大事记

  1997年5月2日,布莱尔领导的工党赢得议会选举。

  1997年8月31日,布莱尔称车祸去世的戴安娜王妃为“人民王妃”,他的民意支持率随后高涨。

  1998年4月10日,《星期五和平协定》签署。这一协定对结束北爱尔兰流血冲突,推动和平进程起了关键作用。

  1999年5月24日,英国参加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对科索沃的空袭。

  2001年6月8日,工党再次赢得议会选举,但领先优势下滑。

  2001年9月11日,美国发生“9·11”恐怖袭击,布莱尔表示支持美国。

  2001年10月7日,英军参与美国牵头发动的阿富汗战争。

  2003年3月18日,英国议会支持派英军参与伊拉克战争。

  2005年5月5日,工党连续第三次赢得议会选举,但领先优势严重下滑。

  2005年7月7日,伦敦发生针对公交系统的连环爆炸案,造成56人死亡,超过700人受伤。

  2006年3月21日,警方开始调查“金钱换爵位”丑闻。

  2006年9月7日,由于在黎巴嫩真主党和以色列冲突初期没有呼吁立即停火,布莱尔遭工党内部批评,被迫宣布将于一年内辞职。

  2006年12月14日,布莱尔因“金钱换爵位”丑闻接受警方质询。他成为第一位在任期间因刑事案件而接受质询的英国首相。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