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弃婴争议陷入道德悖论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1日01:45 新京报
■观察 弃婴争议陷入道德悖论 正方认为“弃婴摇篮”是挽救生命善举;反方指其破坏家庭价值 日本的弃婴现象多数并不是由于家庭经济问题而造成的。近年来,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日本社会中的非婚生子和未成年人生子现象有所增加,与此同时,日本社会的风气仍然比较保守,非婚生子在大多数日本人看来仍然很难接受,一些未婚或未成年的母亲只好将孩子偷偷抛弃,这是许多弃婴现象背后的主要原因。 另一方面,日本近年来老龄化日益严重,出生率持续下降。在日本人的观念中,堕胎是被社会所广泛接受的,而从大家族以外或社会上收养孩子比较少见。因此,支持“弃婴摇篮”计划的人认为,如果该计划能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那么就有可能改变日本人的上述观念,从而有助于提高出生率和减少堕胎现象。他们还认为,这种措施也是挽救生命的善举。 但是这一政策却遭到安倍政府的强烈反对。事实上,保守倾向的安倍政府自上台后,一直致力于倡导日本社会回归“家庭价值”,其国内政策的指导思想之一就是复活家族价值与地区凝聚力。安倍政府认为,鼓励“弃婴摇篮”实际上也是间接助长为人父母者推卸养育下一代的责任。不过,日本政府也没有法律基础来禁止“弃婴摇篮”的实施。熊本市政府在批准“弃婴摇篮”计划时就指出,该计划并未违反任何日本法律。 事实上,关于“弃婴摇篮”计划的争论形成了一种道德悖论———收容这些被弃婴儿,虽然不违反法律,但是会被指责为纵容社会家庭价值的败坏;不收容这些婴儿,弃婴现象显然也不会随之消失,而由此受到最大影响的还是那些作为弱势群体的被弃婴儿。 但是,“弃婴摇篮”计划能在多大程度上取得效果,目前还不得而知。从日本过去和其他国家的经验来看,类似的计划救助的婴儿数目非常有限。这一计划在日本能否产生倡导者预期的效果,还需要时间来检验。□马晶 ■案例 德推广“弃婴舱”杀害亲子案频繁发生 今年前3个月,德国已经有数十名婴儿被亲生母亲所杀,大部分都是被母亲打死或丢弃在荒野或垃圾箱后死去。德国多个城市因此发起宣传活动,向公众强调该问题的严重性并且大力推广“弃婴舱”的使用,尽管这一行为存在着许多法律和道德上的争议。 面对这些令人震惊的杀害亲子案,自3月底开始,德国的各个市镇都张贴出了宣传海报,告诉母亲们:如果您想抛弃刚生下的婴儿,我们允许您把孩子放在这里,将他们放在可以被看得见的地方以便有好心人照顾。宣传海报上写着“在你把孩子扔进垃圾箱前,请先想一下这里”的标语。据报道,这些“弃婴舱”允许妇女在不暴露身份的情况下将孩子放进舱内。 英国媒体就此评价说,“弃婴舱”的确改变了部分母亲,挽救了不少婴儿的性命。这种“弃婴舱”通常设在偏僻的角落,周围有树丛可以遮蔽路人视线,而且也远离摄像头的监视范围。通过舱口一段缓缓的坡道,新生儿最后会滑到一张保暖的小床上。事后,如果母亲改变主意,她还可以在3个月内回到医院要回孩子。 据悉,这一推广活动主要是得到了德国绿党的支持,而德国政府对此的态度则谨慎得多,担忧推广“弃婴舱”会导致法律问题。政府一名女发言人表示:“弃婴行为存在着许多法律和道德上的争议。但是我们不能忽略(‘弃婴舱’)能拯救生命的事实。” ■背景 来自中世纪的“弃婴舱” 早在中世纪的罗马,欲抛弃新生儿的人可以将孩子放在修道院墙上的“弃婴轮车”里。“弃婴轮车”是一只可以转动的木桶,它为那些被父母偷偷抛弃的婴儿们提供了暂时的栖息地。 12世纪末,时任教皇下令在当时众多教堂的门上设一个类似旋转匣的装置,这就是最早的“弃婴舱”。到了14世纪,意大利一些教堂设置了一个小箱接受弃婴,这种装置直到1875年还在使用。 2000年,德国第一个现代化的“弃婴舱”在汉堡启用,现在德国国内的“弃婴舱”数量已经超过90个。目前在巴基斯坦和菲律宾都存在类似的“弃婴舱”,日本慈惠医院本月开设了类似装置,但是曾遭到首相安倍晋三的反对。 另外,在美国,部分州的州法律允许匿名将新生儿留在医院或消防局门口。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