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伊朗的“巴别塔”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5日15:06 央视《世界周刊》
央视《世界周刊》2006年12月19日播出节目“伊朗的‘巴别塔’”,以下为节目内容: 大家好,欢迎收看世界周刊。 本周,金球奖公布了提名名单。中国的几部大片《满城尽带黄金甲》,《喜马拉雅王子》等都名落孙山。曾经在戛纳影展上获得最佳导演奖的《巴别塔》一枝独秀,获得7项提名。 因为一次偶然的事件,三个国家的12个人相遇在一起。在这部影片中,命运的罗网把不同种族、地域、文化背景下的人纳入其中,围绕他们的所有悲剧都是因为“沟通不畅”。 这正是我们所生存的世界的无奈写照。 本周,联合国关于伊朗核问题新决议草案正在密切磋商之中,而恰恰就在这个山雨欲来的时候,围绕伊朗这个颇具神秘感的国家,又发生了一系列的事情。当来自伊朗内外的各种不同声音交错在一起的时候,我们也会困惑:在世界和伊朗之间,是否也能建成一座沟通彼此的巴别塔? 世界周刊本周视线关注伊朗。 12月11号,一个规模并不大的国际会议在伊朗德黑兰举行,但却引来了全世界的关注。因为它触及了一个敏感话题:纳粹大屠杀。 来自30个国家的67名学者的身份也很敏感:他们中大部分不承认存在纳粹大屠杀的历史事实。 伊朗外长 穆塔基:这次会议的目的不是否定或肯定大屠杀,是要给那些在欧洲不能自由表达关于大屠杀观点的学者们一个机会。 而更敏感的是,此次会议的倡议者正是伊朗总统内贾德。 伊朗总统 内贾德:我要告诉西方国家,就像苏联的消亡一样,以色列也将从地图上被抹去。 内贾德总统的言论,再一次在国际社会激起了千层浪。 以色列外交部发言人:伊朗政府对这种种族主义言论的支持完全不符合国际社会的行为规范。 联合国下任秘书长 潘基文:否定历史事实,尤其是关于大屠杀的事实是不可接受的。同样不可接受的还有对于任何国家或人民的消灭言论。 康辉:如果联合国安理会关于伊朗核问题的新决议草案获得通过,伊朗将面临新的制裁。关键时候,内贾德总统又有这样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举动,究竟为什么?他的话究竟是讲给谁听的?在他反复的激烈言论背后,又有着怎样的用意呢? 不久前,美国著名新闻主播泰德·卡波带领摄制组深入伊朗,走进了这个美国政府眼中的最危险国家。 伊朗对于卡波的职业生涯有着特殊的意义。 1979年,正是卡波对伊朗扣留美国人质事件的报道促成了美国广播公司“夜线”节目的诞生,在这个节目,卡波一干就是26年。 这是他近30年来第一次回到伊朗。 巴哈里:我可以告诉你,内贾德并不像布什总统那样狂热。 卡波:(笑)为什么你要说和布什一样狂热? 卡波:(笑) 没事,没事。 卡波:当他说那些关于消灭以色列,否定大屠杀的言论时,你想告诉美国人说放松一些,不必对此太紧张吗? 巴哈里:是的,我认为他的那些话并不代表他内心真实的想法。而且我认为美国和以色列也在夸大他的言论。当他否认大屠杀时,他其实是在为了获得民众的支持。因为伊朗人其实并不关心在二战的时候纳粹到底做了些什么。 卡波:可是当他说要把以色列从地图上抹掉,而美国又在说他正试图发展核武器,这两件事情联系在一起,就会显得有点恐怖了。 巴哈里:是的。听上去是有点恐怖。但是,真正恐怖的是我们的总统居然会说这些话。这说明他并不了解世界,不知道世界对于这些事情非常敏感。 在伊朗,泰德·卡波还发现,虽然这里是美国眼里的“邪恶轴心”,但很难感受到所谓的压抑和恐怖。 卡波:有人认为如果美国加以推动,很多伊朗人会起来反对政府。 哈迪安:当然有持不同意见的人。但是,95%的人会反对对伊朗的军事进攻。是的,他们希望看到改革,看到变化,政府的和社会的。但是他们希望看到渐进的变化。 伊朗社会渴望民主,渴望自由,但他们最需要更好的生活水平。对于这一点,内贾德认识到了。 现在每年政府对民众的补贴高达10亿美元。 比如,公共交通基本是免费的。为了补贴航空公司,政府每年大概支出150-200百万一年。汽油也有补贴。一加仑大概30-35美分。比水都便宜多了。一瓶饮用水的价格还要50美分。 不过,这是个暂时的政策。这不是一个真正具有创造力的基本稳定长期的政策。 本周,一场争夺民意的竞选运动正在伊朗展开。 15号,伊朗举行第四届专家会议和第三届地方议会选举。舆论认为,这是对内贾德政府1年多的业绩评估。而高投票率表明在这里民主距离人们并不遥远。 伊朗选民:如果我们不投票,那些我们不喜欢的候选人就可能被选上,我们应该投票。 伊朗选民:明天我会去投票。因为伊朗应该向世界展示我们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我们能够通过选举来决定国家事务。 康辉:尽管在世界上,伊朗是个富有争议的国家,但是大多数伊朗人的生活和梦想与其他国家的人们并没有本质的不同。 只是,世界对于他们的了解太少了。 为了走近伊朗,世界周刊特约记者张淑惠用镜头捕捉了她眼中的德黑兰。 伊朗首都德黑兰,是一个混合着传统与现代的城市。 站在市中心的阿根廷广场,一边是现代的摩天大楼,另一边则是正在建设中的一座大清真寺。几条交叉的高速路贯穿其间。 德黑兰有现代的购物中心,世界名牌商品琳琅满目。 唯一不同的是,逛街的女孩子们都遮盖得严严实实。但她们脸上却都化着精致的彩妆。 伊朗的公共交通设施里,妇女和男性被谨慎隔离。 保守封闭,这是很多人对伊朗,尤其是伊朗妇女的印象。但是,当我们的镜头走近她们,却发现,在黑色头巾的遮盖下,她们同样有着自己个性化的追求。 25岁的玛亚姆是伊朗《妇女》杂志社的记者。这家杂志社有20多名员工,全都是女性。 对女记者来说,工作时间通常是不固定的,尤其对已婚妇女来讲很不容易。和伊朗男性相比,伊朗女性必须要比他们加倍努力工作才能获得认同。尽管如此,我们仍然享受我们工作的权利。 在玛亚姆采访接触的伊朗女性中,有成功的商人,也有崭露头角的女画家。 和伊斯兰革命刚结束那几年相比较,伊朗社会确实发生了一些变化。女人不再躲在家里了,她们工作、上大学,在伊朗的大学里面,有65%的学生都是女孩子。 法纳兹·萨菲,也是一位女记者,同时,她还是伊朗最受欢迎的博客。 我发现伊朗在国外的形象非常可怜,很多人会问我一些奇怪的问题,比如,你们住在帐篷里么?你们伊朗有车吗?女人能上大学吗?伊朗的国家形象太负面了。我们在西方媒体中看到的伊朗不是真正的伊朗的形象。所以我写博客。写一些日常的生活,这样许多人可以对伊朗有个正面的认识。 康辉:其实,伊朗也像这些包着头巾的妇女一样,惊鸿一瞥之下虽然有掩藏不住的美丽,但毕竟存在距离感。 不过,从开博客的普通伊朗人到言辞强硬的总统内贾德,伊朗并没有切断与外界交流的渠道。比如,内贾德总统就多次给美国总统和民众写公开信,表达自己的想法。但也是在本周,内贾德自己第一次公开遭遇到了自由言论的正面抨击。 12月11日,内贾德在德黑兰一所大学发表演讲时, 突然遭到一批学生的抗议。 这是2005年6月内贾德当选以来,第一次公开面对反对的声音。但他表示抗议者不会因此受到惩罚。 伊朗年轻人的思想与声音也让30年后重返伊朗的泰德·卡波感到惊讶。 卡波:我在这里经常感觉到尤其是年轻人他们能很自由的发表意见,甚至批评,表达他们的 心愿甚至是想离开这个国家,这令我有些吃惊。 伊朗前外交部长 易卜拉欣·雅兹迪:年轻人和我们不一样。他们的意识形态不是那么强。他们更加个人化。 这是种文化冲突。这个国家正在经历一种变化,不是渐变,而是剧变。 这种冲突也体现在政府的强硬与民众的温和之间。 我希望你看看这里,很多人在说:嗨,你们从哪里来。你说来自美国。他们就会说“你好!” 当有镜头在前方的时候,有些人会喊一些口号,比如反对美国。但是也有很多人会在背后笑,打招呼,说问候布什先生,这是很有意思的现象。 卡波:现在有种说法,可能美国和伊朗之间会发生战争,你认为会吗?你担心吗? 教师 雷扎·阿马第安:我希望永远不会。我希望这种紧张的关系可以结束,两个国家可以和平相处,你们有技术,我们有能源,我们可以互相帮助。如果能有和平,为什么要选择战争? 康辉:这些来自伊朗普通人的声音,清晰响亮。 但是,有多少人会认真的倾听?即便清晰,但这样的声音是不是又会被更激烈的官方言论所掩盖? 还是回到我们最初提到的《巴别塔》,影片中,相互关联的人们因为沟通的不畅而酿成悲剧。 而对于伊朗,世界如果多一些耐心的倾听,或许,巴别塔的悲剧将不会发生。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