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戴妃童话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5日15:11 央视《世界周刊》
央视《世界周刊》播出节目“戴妃童话”,以下为节目内容: 1997年8月31号凌晨,一声巨响之后,英国前王妃戴安娜和她的男友法耶兹魂断巴黎。 一个童话,残酷谢幕。 谁也不会想到,1981年2月24号,那场举世瞩目的“世纪婚礼”的女主角,最终如此这般香消玉陨。 车祸还是谋杀?9年来,猜测与推测层出不穷。 “她的生活和她的死常常被描绘成一个童话”。 -----戴安娜的传记作家梅纳塞 康辉:9年过去了,英国肯辛顿宫的金色大门前,已经看不到人们为悼念戴安娜摆放的鲜花。 然而,12月14号,英国警方公布的关于戴安娜王妃死因的调查报告,再次引起了媒体的高度关注。 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关于戴安娜的大小事情,都总会引起人们特别的关注? 是因为这个童话太美丽?还是太凄惨? 答案是,在那缕绵绵不断的“戴妃情结”背后,有的绝不仅仅是人们对真相的期待。 这本由英国伦敦警察局前任局长史蒂文斯领导的调查小组用3年时间完成的调查报告,显然不能让所有人接受。 英国著名的《人民》季刊一口气提了好几个问题: 报告说,司机当时喝醉了,但是不是有人让司机亨利·保罗吃了进入胃中才溶解的浓缩酒精胶囊,好让他当替罪羊? 为什么不询问自称目击了撞车事件的英国证人加里·亨特? 为什么拒绝了奔驰公司对汽车残骸进行检查的提议? 据说放在车里的一条围巾和大量钱到哪里去了? 英国的对外情报机构军情六处在多大程度上卷进去了? 但值得一提的是,查尔斯王储、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都对英国警方的调查报告表示接受。 康辉:英国警方宣布,关于戴安娜死因的公开聆讯,将在明年1月举行。 到时很可能又将引发新一轮的媒体关注。 因为就像日本《产经新闻》说的,意外早逝的戴妃人气依然不衰。 比如,有关她的回忆录不断再版,柏林大学还开了一门专门研究戴安娜现象的课。 英国一家电视台最近进行了“过去100年最令人难以忘怀的历史事件”调查,结果显示,“戴妃之死”超过二战位居榜首。 为什么会这样? “我认为,在这个世界上人们所患的最严重的疾病是得不到爱。我愿为使人们感受到爱的温暖而竭尽全力。” ——戴安娜 对英国王室来说,仿佛“应运而生”的戴安娜就像是从沉闷中冒出来的一股清风。 悠久的历史,尊严与权力的象征。 即便是在世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时候,英国王室也总是过着与赛马、森林和威尔士小狗有关的19世纪田园生活。 但王室与民众间的距离感,让王室本身也感到有落后于时代之嫌。 于是,要求平民化和现代化的微型改革在英国历史上也曾不断出现: 1902年爱德华七世开放了国家议会仪式; 1932年乔治五世通过传媒把圣诞祝辞送到千家万户; 1969年一部纪录片把王室的“神奇世界”展示在平民面前。 而以灰姑娘的姿态成为王妃的戴安娜更加速了这个进程。 她亲切的笑容,与普通民众的直接交流,逐渐掳获了全英国人的心。 1991年7月,戴安娜在探访艾滋病患者时,毫不吝啬地拥抱了一位卧床不起的患者,结果那位患者禁不住流下热泪。 戴安娜生前共担任100多个慈善团体的会长或资助者。她选择帮助的大多数是艾滋病患者、麻风病患者和无家可归者。 作为“和平大使”,她在世界各地频频出访,改变着英国在世界的形象。 就在遇难前20多天,她刚访问了波黑。当时戴安娜身着防护器具,走地雷区旁的小路上。她用自己勇敢的行动向世人警示战争的残酷。 英国路透社曾这样评价:“戴安娜对各种背景的人都充满深情,对自己所遇到的麻烦都坦诚相待。这似乎都符合英国新的人人平等的心境。” 康辉:迷人的风度,不幸的婚姻,对平民的同情和对命运的抗争…… 戴安娜努力在英国社会中寻找着自己的位置。 这些都是戴妃童话中的重要元素。不过,戴安娜在投身于慈善事业的同时也经营着自己的名人形象,这恰恰又是她悲剧的真正缘由。 就像美国专栏作家法福说的: “戴安娜生于知名度,也死于知名度。这才是让人悲哀但也让人恐怖的地方。” 1997年8月31号,车祸发生时,有一批摄影记者当时正紧随在戴安娜乘坐的汽车后面,希望能抢拍到一星半点儿的花边新闻。 2006年12月14号,戴妃死因报告一公布,为那些摄影记者辩护的律师坐不住了。 包括威廉王子在内的许多人一直认为,媒体记者是把戴妃逼上绝路的罪魁祸首。 然而,也有人说,“亲善大使戴安娜”的另一面是“明星戴安娜”,这是媒体、公众和她自己共同塑造的。 1997年9月5号,在戴妃发生意外后不到一周,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雷莎修女在印度逝世。 半个多世纪来,特雷莎一直在印度的贫民窟行善,照顾一切她所能照顾到的穷苦之人。 她的平凡就是最感人的传奇故事。 戴安娜和特雷莎相差50岁,但却结成了“忘年交”。 1990年,戴安娜和特雷莎在意大利首次见面。 当时特雷莎刚刚接受心脏手术,戴妃特地飞往意大利探望她。 这两位被称为“爱心大使”的著名女性几乎同时去世,曾被人们看作是世界的巨大损失。 但《亚洲周刊》却认为,戴安娜和特雷莎是两个不同的故事。 戴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英雄,而是现代消费社会的超级明星。 戴安娜被爱戴恰恰是因为她只是消费大众中的一员,大众迫不及待地探究明星的隐私,而戴安娜从中则看到了一个放大了的“美化”了的自己。 戴妃只是名人,修女却是英雄。 戴妃的悲剧让人痛惜,而修女的行为让人敬仰。 到2007年的夏天,戴安娜就去世整整10周年了。 不过,作为戴安娜的儿子,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不再关心妈妈是不是世界塑造的明星。他们正计划着在2007年7月1日,戴妃生日的那一天,举办一场顶级晚会。因为在他们心里,只有“快乐”才是妈妈留给他们的永远记忆。 康辉:其实,2004年1月当史蒂文斯开始负责调查黛安娜车祸案时,法国警方已经得出交通事故的结论。 但戴安娜童话般的一生让太多人不愿接受那样一个现实。直到现在,依然如此。而这种“戴安娜情结”,谁又能说没有“人为制造”的因素呢?想想那些在戴安娜生前和死后,利用她当卖点的媒体和商家们,我们也许应该问一句:时至今日,真相还重要吗?也许一位普通英国人说得好:“不论调查结果怎么写,发生了的事情终归已经发生了。戴安娜死了,而她的两个孩子还要生活下去。”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