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塔:东帝汶悲剧的终结者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2日10:54 南方人物周刊

  文/于英红

  在东南亚,东帝汶缔造了一个政治奇迹:面对印尼大国民族主义的侵略,东帝汶人避开了自下而上民族主义运动的暴力救国方式,借助少数社会精英的努力,获取国际社会的舆论支持,从而和平建国。

  5月10日,当选该国第二任总统的奥尔塔正是这一救国方案的首创人和执行者。

  理性请命者

  在2002年之前,东帝汶人从未奢望过建立一个主权国家。这个小国在历经葡萄牙四个多世纪的殖民统治和印尼半个多世纪的侵略后,民族情感被贫困、愚昧和杀戮折腾得所剩无几。

  惨淡的前景让奥尔塔意识到:和平手段和道德力量才是东帝汶最好的出路。几十年来他像“过山车”一样,为争取国家独立东奔西走。

  1949年12月26日奥尔塔出生于东帝汶首都帝力,母亲是东帝汶人,父亲是葡萄牙人。奥尔塔早年就读于天主教教会学校。1969年在电台和电视台做记者。当时东帝汶仍是葡属殖民地。他积极参与东帝汶独立运动,遭当局忌恨,1970年至1971年被流放到葡属东非殖民地。

  1975年葡萄牙政府允许东帝汶举行公民投票,实行民族自决。主张独立的独立革命阵线、主张同葡萄牙维持关系的民主联盟,和主张同印尼合并的人民民主协会三方政见不同发生内战,“革阵”于11月28日单方面宣布独立,成立共和国,不满26岁的奥尔塔被任命为外交部长。

  东帝汶独立给印尼提供了借口。1965年因铲除共产势力而夺权上台的苏哈托通过亲美反共来巩固自己的地位,便以“革阵”是共产党为借口,打着防止赤化的旗号,于1975年12月悍然入侵,将“革阵”赶出帝力。1976年7月苏哈托签署特别法案,宣布东帝汶归并为印尼第27个省。

  就在印尼军队入侵的前三天,奥尔塔离开东帝汶到纽约联合国总部。从1976年至1985年,他一直担任“革阵”常驻联合国代表,致力于推动东帝汶结束战乱。

  在此期间,深感自己文化程度不高的奥尔塔四处求师。1984年他在美国安提俄克大学拿到硕士学位。1987年在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任客座讲师。1996、1997和1998年分别获巴西天主教大学、安提俄克大学和

澳大利亚新威尔士大学法学博士。

  奥尔塔选择了以人权问题作为和平建国的突破口。东帝汶国内媒体在印尼高压下无法出声,他积极协助国际人权团体发布人权报告,揭露印尼在东帝汶实施种族灭绝的暴行。

  1991年再度传出大屠杀事件后,他推动联合国采取强硬态度介入东帝汶问题,东帝汶精神领袖贝洛主教不失时机地呼吁,以违反人道罪来调查印尼军方的罪行,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也要求重开国际法庭。

  在奥尔塔等人的推动下,印尼再也无法坚持内政不容干涉的借口以拒绝国际干预,联合国多次审议东帝汶问题,通过了要求印尼从东帝汶撤军、给予东帝汶人民自决权利的决议。

  1996年10月,奥尔塔和贝洛主教同时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诺贝尔委员会这样叙述他的获奖理由:“奥尔塔是东帝汶独立事业自1975年以来的国际发言人。最近他通过和解谈判为该地区制订和平方案做出了重要贡献。”

  让悲剧不再重演

  2002年5月东帝汶民主共和国正式成立。奥尔塔成为外交与合作部长。

  去年3月,东帝汶因遣散违纪军人问题发生社会骚乱,造成至少23人死亡,15万多人逃难,奥尔塔临危受命兼任国防部长,民众要求总理阿尔卡蒂里对骚乱负责,并要求奥尔塔出任总理,迫于各方压力,时任总统的古斯芒只好起用奥尔塔,来“弥合国家的伤口”。

  派系斗争是东帝汶挥之不去的阴影,从独立运动到现在仍未间断,2006年4月600名政府军官兵哗变,暴力冲突从军队内部发展到军队与警察之间,并蔓延到民间,造成至少37人死亡、约10万人流离失所。至今在帝力还有约3万人不敢回家。

  经济建设是新总统奥尔塔的头号难题,葡萄牙殖民时期限制开发,到20世纪60年代岛上仍然维持部落社会的形态。由于殖民当局限制自由迁移,岛上各族之间语言不通。印尼入侵后,“革阵”转入山区打游击战,给农村经济造成了很大破坏。绝大多数人只靠农耕和捕鱼为生,境内基本上没有工业。作为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东帝汶人至今仍把饲养牲畜数量作为财富的标志。

  此外东帝汶还面临大量社会问题,最突出的是高达70%的失业率及高文盲率。

  在这种情况下,引进外资是唯一的出路。奥尔塔当选后表示:将进一步加大引资力度,欢迎外国公司在东帝汶投资建厂。为吸引外资,他计划在未来10年内重新打造东帝汶作为免税国的国际形象。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