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鲁特见闻:没有改变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31日12:04 《环球》杂志

  《环球》杂志特派贝鲁特记者/胡丹丹

  2007年5月,《环球》杂志记者来到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做短期停留,此时距离去年的黎以冲突结束已有9个月时间。战乱之后的贝鲁特确有满目疮痍之感,可就像破旧衣衫难掩天生丽质,尽管政治斗争日日上演,可生活仍在活色生香地继续。

  政治与风景

  贝鲁特位于黎巴嫩海岸线中部突出的海岬上,背靠黎巴嫩山脉,整个城市沿着海岸线盖在大大小小的山包上,起起伏伏,在城里开车也像过山车一样有上坡下坡,最低的地方就伸入了地中海。因为有水,气候也凉爽湿润。

  贝鲁特旅游宣传书上说,冬春之交的时候海滨、山区温差较大,游客一天之内既可上山滑雪,又可下海游泳。现在时值初夏,雪已基本已融化,只有山巅还有白雪。

  1975年内战后,贝鲁特被一分为二,东区为基督教徒居住区,教堂林立;西区为穆斯林居住区,有很多清真寺。现在东西划分已不是很明显,许多地方教堂和清真寺比肩而立,只是基督教徒聚居区相对要稍微繁华一些,衣着大胆的“惹火”女子也更多。

  一位埃及朋友曾告诉记者,黎巴嫩政治派别复杂,就是5岁孩子谈起政治也都是头头是道。来到贝鲁特街头,你绝不会忘记政治和战争的存在。街道两旁很多建筑物外表依然弹痕累累,大马路边上随处可见大装甲车和荷枪实弹的士兵。街头广告林立,在目不识丁(阿拉伯文)的记者看来,这些广告只有两个主题:不是时装就是政治领导人的图像。

  反对派自去年12月1日起开始在市中心静坐示威, 要求现政府下台。目前示威仍在继续,许多人已在这里居住数月之久。经过这里的时候,看见一些“露营党”支着桌子,喝茶聊天——俨然已经把这里当家了。记者走过去的时候还会有人上来打招呼,只是看见相机就板起脸来,摆出一副公事公办的架势,让记者先去跟他们的负责人接洽。

  虽然这里的一些大公司,如戴尔电脑等外企还能正常工作,但是帐篷党的存在确实损害了此地的商业。昔日这里酒吧、咖啡厅和名牌服装店云集,如今由于层层封锁,商铺生意萧条,许多店家只好关张。不安定的局势给黎巴嫩的经济,尤其是旅游业造成了很大影响。旅游旺季即将开始,但城里一些旅游纪念品店和餐馆的老板并不乐观。晚上经过滨海路,成片的海景房人去楼空,漆黑一片。

  时尚生活不可或缺

  虽然经历了十多年内战和去年夏天的黎以冲突,贝鲁特要重新成为“中东巴黎”尚需时日,可当地人似乎没有改变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时尚一直流动在贝鲁特人的血液之中。街上、商场和教堂的男男女女都衣冠楚楚,大有不输时装之都巴黎、米兰之势。在基督教人口几乎占到人口一半的黎巴嫩,社会比较开放。初夏时节,穿着吊带背心或低胸裙衫的女孩随处可见,偶尔也可见看到衣着稍微保守的穆斯林女子,但素面朝天的几乎没有。

  黎巴嫩人爱漂亮体现在诸多方面。超市、商场、咖啡店和餐馆

装修细致,服务员、侍者的工作服干净考究。不见得金碧辉煌,却于细小处不动声色见匠心。记者来的时候正赶上贝鲁特政府举行的一年一度的游园会,市民们打扮漂亮,拖家带口来参加,志愿者的服装也是专门设计。经营园艺、家具、食品和美容产品的企业占了很多摊位。

  入夜,时尚的年轻人会去市中心酒吧云集的莫诺街喝上一杯,在音乐声中消磨时光。衣香影鬓之中,记者想起了那首著名的由黎巴嫩歌手艾利萨和英国歌手克里斯伯格演绎的《黎巴嫩之夜》:欧洲游客爱上了黎巴嫩女子,女人的故事如泣如诉:“昨夜你梦中,有没有甜蜜的摇篮曲,和着那深夜的枪声?我的生命是一个和平不能到达的地方。战争中的孩子什么都没有。”

  夜里贝鲁特下起了安静的小雨,海岸很平静,惟愿枪声不要来打扰。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747,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