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环球时报记者告别血腥巴格达 一路几经警犬检查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1日14:34 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赴伊拉克特派记者 程 刚 谷 棣 巴格达的平静十分难得 清晨,我们很早就起了床,第一件事就是走上阳台,再看一眼底格里斯河。我们马上就要告别巴格达这座危城了,却带着一份不小的遗憾———我们到了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的伊拉克首都,却不敢真正走进它的大街小巷,号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就在距离巴格达以南90公里的巴比伦古迹群中,但眼下的巴格达,外国人被绑、被杀的风险最大,安全因素完全打消了我们探寻古巴比伦文明的冲动,甚至想在离饭店只有几步远的底格里斯河畔散散步,都成了遥不可及的奢望。 几天来,我们不时踏上这个阳台,使劲张望,试图看到这城市一隅的更深处。但即使是这里,我们也不敢久留,所有当地人都告诫说,阳台上不安全,流弹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可能飞来。好在当时才早上6点,巴格达几乎还在沉睡之中,城市难得一片平静,只有美军侦察机巡逻飞行的“嗡嗡”声很不协调。我们在心中默默地为伊拉克人祈祷,为巴格达祈祷,祈祷它早获和平。 然而,现实让我们实在乐观不起来。就在我们离开的前一天,5月29日,数起可怕的爆炸事件炸死了很多当地平民,也炸死了美军士兵。5月成为驻伊美军今年以来,死亡人数最多的一个月。记得29日下午,我们在阳台上发现9架美军阿帕奇直升机同时在巴格达上空盘旋,饭店里的人都说这种情况不常见。后来我们猜到,那应该是联军对5个英国人被假伊拉克特警绑架的反应。保卫中国驻伊拉克大使馆的武警队长杨洪举对我们说,在伊拉克,最让人头疼的就是莫名其妙冒出来的穿着军警制服的武装人员,比如在路上突然就碰到一个新的卡子,你根本就不知道他们是真是假,你要是停车,万一他们是假的就会出大事,你要是不停,万一他们是真的就会开枪。他说:“当然我们有有效的应对办法,不过,在伊拉克,安全方面的问题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不可能发生的。” 安检,安检,还是安检 路上的危险是我们离开巴格达一个很大的难题。去巴格达机场的路有两条,一条从戒备森严的绿区穿过去,一条走绿区外面。绿区外面的那条路是巴格达出事最多的道路之一,不久前还发生过好几次爆炸,而且这条路上的检查站非常多,经常会堵很长时间,堵的车越多,遇到汽车炸弹的概率就越大。但要走绿区,一般的车又没有通行证。 我们多方活动,到处询问,总算得到了非常有力的帮助,有车可以送我们走绿区这条路去机场。去机场也不容易,一路数过去,停车接受检查的关卡一共有8道。停车时我们清楚地看到,多数检查站的两侧路边其实都有长长的沙袋垒起的掩体,里面有不少伊拉克政府军和联军士兵,架着不少轻重武器,一旦有车敢闯关,看来是很难逃过这种火力安排的。不过,这样的景象却让我们油然产生了一种穿行战场的感觉。 虽然时间很早,但全副武装的美军车队已经开始在绿区里沿着固定的线路巡逻了,我们的车辆和它们保持着100米以上的安全距离,可以看见车尾美军戴着钢盔和防护墨镜的样子,虽然知道在绿区里拍美军有不小的风险,凤凰卫视的一个记者就曾因为在绿区里拍照只在巴格达待了一天就被迫离开了,但记者还是趁没人注意以很小的动作迅速按下了快门。在路上,对面车道上也过了两个美军车队,其中,一辆夹在好几辆悍马中的密封的黑色大车引起了我们的注意。送我们的司机说,那是美军运送重要犯人的囚车,当年他们把萨达姆押来押去用的就是这种车。 出了绿区后不久,司机告诉我们,很快就要到一个检查极其严格的关卡,那是无论走哪条道去机场都必须经过的地方。他再三提醒我们,千万不要拍照,否则肯定就走不了了。这个检查站用水泥墩隔出的狭长通道非常长,而且分成几道检查关口。减速进入第一道卡的时候,喇叭里传出命令,让排队的车辆一辆一辆地慢慢向前开。送我们的人说,这是仪器检查,大概是靠旁边小房子里的什么传感器来检测车上有没有危险物品,开过这间房子后,喇叭说你没事了才能继续往前走。第二道卡重点检查汽车炸弹,先是由国际保安公司的雇员像在其他检查站一样,拿着车底反光镜绕着车走一圈,看看车底盘上有没有安放炸弹,然后,一个扛着枪的雇佣军伸出手向司机做出熄火的手势,接着,一个个子不大、浑身肌肉的黑人保安牵出一只防爆犬,它长相并不起眼,却是专门用来排除地雷和爆炸物的比利时马里努阿犬。黄狗围着我们的车绕了一圈,坐在后排的人能够听到狗跳起来碰到后车窗的“咚咚”声。我们曾在黎巴嫩的中国工兵营里见过同一品种的防爆犬,知道这种狗要是很闹腾倒是没事,就怕它突然安静地蹲下来,一动不动地盯着什么东西,那就表明它发现爆炸物了。 当马里努阿犬检查前面的车辆时,我们抑制不住想在车里偷拍,但伊拉克司机非常坚决地制止了我们。果然,在防爆犬对汽车狂嗅不止时,做熄火手势的那个雇佣军两眼一直紧盯着车里的一举一动。车内送行的朋友说,我们已经算运气好了,没有下车,前几次黄狗还会凑到人的身上来嗅。从车窗往外看,旁边一车乘坐大巴的伊拉克人都被叫下了车,正焦急地排队等候检查。车过了检爆关继续往前慢慢开的时候,我们车上的带枪人员麻利地卸下弹夹,退出了枪里的所有子弹,把它们放在副驾驶身前最显眼的地方。靠近了这最后一道关我们才看到,通道旁立着一块英文的牌子,上面写着:所有武器在此清空弹药。司机指指卸下的弹夹,他身旁的人举起了空枪示意。我们总算顺利过关了。 终于来到巴格达国际机场候机楼了。在进入候机楼大门前,竖立着几个高大的水泥墙。在水泥墙一侧,所有乘客的大小行李和手提物品都被要求放在地上,排成两列,然后人到另外一侧接受搜身检查。行李摆好后,又是一个黑人保安从一个蓝色铁皮柜子中牵出了一条毛色黝黑发亮的高大防爆犬,将行李来来回回嗅了两遍。进入候机大楼的X光检查看上去和别的机场没有什么不同,但在里面的大厅里,居然又在办理登机手续的服务台前面设了一道检查。这一次,我们又被要求拿出笔记本电脑、解下皮带、脱下鞋子,拿出身上所有的物品。负责督促乘客解皮带的是环球保安公司的一个中年女性,她以不容置疑的口吻命令:拿出你身上所有的东西。 在巴格达机场的漫长等待 我们办理登机手续的这个候机楼有30多个服务台,一半是到约旦、土耳其等周边国家的,一半是到伊拉克国内城市的,可以想象出巴格达国际机场的前身———萨达姆国际机场曾多么热闹,但现在,没有空调的候机大厅里让人闷热得直冒汗,一个面积不大但装修豪华的免税店里商品虽不多但人不少,多数人不是来买东西的,而是来蹭空调的。 大厅里除了伊拉克人外,还有不少西方人和中东其他地方的人,他们有的是记者,有的是商人,也有不少是准备离开的各国保安。不管国际还是国内航班,整个大厅没有任何电子提示。一位摇着扇子的伊拉克大妈是唯一的信息通报员,坐在服务台后,守着电话和麦克风。对围在服务台前询问航班情况的乘客,她有些不耐烦地说:“我也不是消息灵通人士,还是坐下来听广播吧。”我们注意到,所有的广播通知用的都是带着伊拉克口音的阿拉伯语,没有用英语重复。浑身冒汗的乘客有些已经疲惫得睡在了沙发上,几个即将离开的英国保镖围坐在一起谈论着在巴格达的感受,几乎每句话里都带着F发音的脏字,似乎不这样不足以发泄自己的怒火。 从巴格达起飞的飞机没有准点的,对此我们有心理准备,所以很自然地就和坐在旁边的一个巴格达汉子聊了起来。我们很惊讶他竟然还敢在巴格达做直销,他说从小生长在这里,他有能力一眼就看出碰到的人大致是怎样的,知道该怎么对付,所以还敢到处跑。当他听说我们是来自中国的记者,话一下多了起来,说:“你们应该好好体会我们现在真实的生活,把它报道出去。”他告诉记者,伊拉克已经进入了夏季,巴格达的气温几乎天天都有40多度,可他住的街区两周只供了1小时的电,热得难以忍受,他还好有自己的发电机,可是现在伊拉克虽然石油很多,但炼油厂大多没有恢复生产,成品油都是进口的,自己用发电机要花很多钱。还有水,现在的自来水就是河水最简单地处理了一下,根本不能喝,饮用水必须买瓶装水,这么热的天以前一天要洗好几次澡,现在水不干净,只能好几天洗一次。“相比之下,最可怕的是有人来敲门,你打开门一看,枪口对着你,要你拿出多少多少钱来,否则就干掉你。这种日子怎么过”,他摊开双手一脸的无奈。 他的话一下让我们想起了临走前的一个晚上,我们到中国大使馆告别时,好几个外交官对我们说,他们虽然尽量减少洗澡的次数,但是不干净的水还是让他们的身上起了很多斑点。而在他们的阳台上,都有两三排一人多高的掩体,有的是用一箱箱装满了水的大瓶子垒成的,有的是用麻袋装满小石子堆起来的。使馆的杨武官说,这些小石子是从伊拉克战争遗留下来的巴格达巷战工事里弄来的,射击距离远一点的话,估计机枪子弹都穿不透,装满水的瓶子,子弹穿过来至少也会改变方向。杨武官最后对我们说的一席话让人感慨万千———为什么这个地方现在杀人不算回事?因为杀人付出的代价很小。 4车炸药“潜伏”在北部 原定上午10点的航班,直到下午1点才通知登机。谁知在登机的时候还有一道安检,我们在免税店里买的一包东西,因为里面尽是小盒子,机组人员说必须一个一个打开检查,让我们交给他们,到下飞机的时候再还给我们。这种遭遇,也只有在巴格达机场才是合理的。 我们从巴格达到北部的苏莱曼尼亚省所乘的飞机依然是二手的波音727,它的外表被漆成了伊拉克航空公司特有的绿色,只是机翼和机尾上很多地方的绿漆已经脱落,更显出飞机的陈旧。一个小时后,飞机进入了北部库尔德高原的上空,很快苏莱曼尼亚省的山地景色就一览无余了。坐在我们身后的几个巴格达小伙子发出了“库尔德地区真美啊”的感叹。一问才知道,他们也是第一次来北部,说是做生意,但却不愿意告诉我们什么时候回巴格达。从伊拉克战争爆发到现在,库尔德地区对来自中部和南部的伊拉克人有一定的限制,除了安全因素以外,可以进北部的都是当地需要的各种人才。凑巧的是,记者在飞机上看到了这样一幅漫画,画的是位站在伊拉克版图上的老农,正把一锹锹的黄土铲出国外,每一堆上写着“医生”、“教师”、“学者”、“艺术家”等字眼,而留在老农脚下的是写着“恐怖”、“教派纷争”、“腐败”等字眼的荆棘。 走出机舱,阳光明媚,迎面而来的空气中没有了那股焦油的味道,这些都告诉我们,这里已不是充满风险的巴格达,而是距其以北330公里的相对平静的苏莱曼尼亚。无论如何,离开巴格达的心情如此复杂和沉重,希望再到巴格达的时候,会是另一番和平的景象。 来苏莱曼尼亚机场接我们的司机很快又拽了一下我们刚要放松的神经。他在路上说,尽管北部发生的爆炸事件很少,这几年苏莱曼尼亚只发生过一次,但有情报说,曾有8辆装满炸药的汽车混入库尔德斯坦地区,除了两辆被查获、两辆已经实施恐怖活动外,还有4辆不知踪影的汽车依然让北部3省四五百万人不敢掉以轻心。尽管如此,汽车行驶在城市街头,我们看到的是敞开店门的商铺、不紧不慢的行人,而不是巴格达那些穿着各色制服和迷彩服、拿着长枪短枪的军警和保安。▲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