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列数今年的八国峰会将有哪些看点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2日08:53 解放日报
下周,八国集团峰会将在德国滨海小城海利根达姆举行。届时,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将前往出席八国集团同发展中国家对话会。本届峰会将聚焦哪些重大议题和国际热点,又有哪些特别值得关注的地方?为此,本报特别邀请中国前驻德国大使梅兆荣与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先生进行了一次对话。 1、德国是今年八国峰会的轮值主席国,同时也是今年上半年的欧盟轮值主席国。请问,八国峰会在今年德国的外交期待中处于怎样的位置?德国会在哪些问题上寻求突破? 梅兆荣:作为“双料”东道主,德国今年承担着繁重的外交任务,也怀有令人瞩目的抱负。对女总理默克尔来说,这是她施展外交才能,扩大德国的国际影响,增加个人政治资本的重要机遇。 在欧洲层面上,她的首要关注点是如何“激活”欧盟宪法条约的讨论,但鉴于法国总统和英国首相均处于新旧交替之际,加之欧洲公民对宪法条约的认同程度不高,解决这个问题的难度很大。因此,德国的打算是征询各成员国的意见,弄清楚一些国家究竟赞成什么和反对什么,在此基础上拟定一个各方可以接受的“路线图”,包括确定一些原则和进程时间表,交由6月下旬举行的欧盟首脑会议通过,然后由下届轮值主席国进一步具体落实,争取在2009年欧洲议会选举之前,采取某种可行的方式批准宪法条约中的主要内容,以此走出目前的“宪法危机”。 八国峰会的议题包括气候变化、能源资源、贸易和投资国内化、非洲政策、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都是德国当前外交政策重点,反映了德国试图借八国集团机制贯彻其利益的深层次考虑。至于这些意图能在多大程度上取得成功,自然是另当别论。 伍德克:欧盟的27个成员国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订立欧宪条约。这一设想在2006年遭到了荷、法两国人民的反对。如何来构建欧盟?需要牢记这是一个历史进程。世界上没有任何其他地区或国家,为建立一个跨国界组织,放弃了如此多的民族权力和影响力。德国正努力为寻求解决方案而规划时间表。 紧迫的全球性挑战———气候变化问题是议程中的重点。默克尔总理正在积极推动这一主题。但要取得实际成效并不容易,因为各国都有各自不同的想法。此外,科索沃问题、知识产权问题也将会成为这次八国峰会上的主要议题。 2、德国总理默克尔表示:德国政府愿意对全球化的形成注入新的动力,尤其是推动与新兴发展中大国的对话。据悉,德国希望在这次峰会中为中国和其他一些新型经济体增设永久席位,即启动“海利根达姆进程”。德国为何要启动这个进程?这一进程的启动对于现有的八国集团机制而言,将意味着什么?如何看待这些发展中国家的作用? 梅兆荣:吸收中国加入八国集团这一主张,德国前总理施密特很早就提过。1999年时任德国总理的施罗德接过了这一观点,但显然未能得到其他七国响应。据最近《德国之声》网的报道,默克尔总理反对扩大八国集团,但她认为有必要同中国、巴西、印度、墨西哥和南非等重要新兴国家开展对话,否则要在气候保护、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回合或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取得进展是不可想象的。 所谓启动“海利根达姆进程”,据我理解,就是启动八国峰会上述议题的讨论,其实质就是要敦促有关国家特别是新兴大国也作出承诺,以利于德国这样的发达国家更好地贯彻其主张和利益。问题是,西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处境和利益不同,恐怕难以很快达成一致。 伍德克:前总理施罗德在1999年就主张中国加入八国峰会,当时中国并没有表现出急于加入的意愿,但我认为现在是中国作为一个主要的经济体应该加入的时候了。新增五个与会国家(包括巴西、墨西哥、南非、印度和中国)的计划将会有助于诸如环境、健康、移民、犯罪、恐怖主义等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因此,我认为,中国的加入很重要。 3、在此次八国峰会上,能源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议题。与去年圣彼得堡峰会相比,今年德国在这一问题上的侧重点与俄罗斯有何不同?这体现了德国怎样的战略考虑? 梅兆荣:去年的圣彼得堡峰会和今年的海利根达姆峰会都把能源问题列为重要议题,表明能源问题在当今各国的发展战略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去年初,俄乌天然气之争对欧洲产生了深刻影响,致使欧盟全面审视其能源战略。今年初,“斗气”事件又在俄罗斯和白俄罗斯之间发生,使欧盟再度感到能源安全的重要性。寻求一个统一的能源政策和稳定的供应网络应该是欧洲此次关注的焦点。 伍德克:不同的东道主有着不同的着眼点。俄罗斯注重在八国集团内部讨论此问题,而德国似乎侧重于要求各新兴大国参与解决。德国认为,像中国、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大国能源需求增长迅速,应把这些国家纳入西方所希望的能源合作体系。 4、非洲问题一直是八国峰会所关注的议题,但进展相对比较缓慢。据悉,今年下半年,欧盟将与非洲国家领导人召开一次峰会。为此,默克尔总理表示在此次八国峰会期间,八国集团将在援助非洲问题上采取新的方式。根据您的理解,这一新方式的内涵是什么? 梅兆荣:八国集团在援助非洲问题上将会采取什么新的方式、在援非政策上又能否取得一致,我现在还无法回答。但我注意到,一些欧洲人对中国的非洲政策取得成功流露出一种嫉恨情绪,他们妄称中国的对非政策是为了攫取能源,指责中国不附带政治条件的对非援助和合作政策“破坏了”欧洲国家的对非政策。因为在有些欧洲人看来,非洲似乎是欧洲国家的“领地”,别人去那里发展合作就“侵犯”了他们的利益。当然,近来也有一些了解真相的欧洲人指出,中国对非政策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中国给非洲国家人民带去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比如减免非洲穷国的债务、派遣医疗队为非洲贫苦的百姓治病、帮助非洲国家改善基础设施等等。因此,指责中国的对非政策是不公正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欧盟援助非洲国家的“新方式”真能给非洲国家人民带来好处并为非洲国家所接受,那将是值得欢迎的。 伍德克:非洲不只是资源和商品的来源,而且也是世界其他地区一些矛盾的来源(比如,涌向欧洲的移民)。因此,欧盟需要与非洲国家有更紧密的合作,以找到解决非洲问题的一致方式。欧盟的主动是出于对支持非洲国家政治制度改革关键性的考虑。 5、除了上述议题,您认为还有哪些问题会成为此次八国峰会的关注热点? 梅兆荣:我想,除了上面提到的几个中心议题外,当前国际安全的几个热点问题,比如防止核扩散以及伊拉克、阿富汗、巴以冲突等问题,也会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在八国峰会上谈及。 伍德克:贸易总是八国可以找到很多基本共识的领域。贸易连接各国,为各国带来就业机会和良好的经验和做法。德国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期间在华的主题是“我们也是中国公司”,这一创意表明投资可能来源于国外,但作为企业公民所创造的价值是在本地体现的。因此,有关贸易问题也将是各方讨论的一个话题。 6、今年是中德建交35周年。回顾过去,中德各有哪些经验可以借鉴?您认为目前的中德关系面临着怎样的发展机遇? 梅兆荣:总结中德两国关系35年来发展的成功经验,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以下三条:一是涉及对方的核心利益应相互支持。比如,中国自始至终支持德国的民族统一,而德国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不支持任何分裂中国的行动。这是双方发展的政治基础。二是严格恪守相互尊重、平等互利、求同存异、不干涉内政的原则。这是双方关系得以顺利发展的重要保证。三是通过高层交往增进了解,消除成见、偏见或误解,建立和不断加强政治互信。这是推动两国各个领域的合作不断向前发展的关键因素。 应当指出,中德之间没有历史遗留问题,在维护世界和平和稳定的重大问题上有共同利益,经济上互补性强,两国又都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更多的沟通、理解、信任和合作共赢的精神。 伍德克:长期的经贸合作让两国人民拉近距离,“德国在中国”项目业已启动,第一项主要的活动将于今年秋季在南京举行。这是一个持续三年的项目,将努力进入中国的二级城市。我希望此后也可在德国宣传中国,不仅在柏林、汉堡这样的大城市,更多的是在中等城市,比如我的家乡海德堡。这将促进人员交流和加深相互理解。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