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布莱尔何以让位于布朗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7日01:36 江南时报

  10年辅佐现任英国首相布莱尔,并与其共创工党历史——连续3次大选获胜的财政大臣戈登·布朗,24日被正式任命为该党新领袖,27日将接替布莱尔出任首相。凭借布朗掌控财政金融政策的杰出才干,英国经济自工党执政以来始终保持着持续平稳增长的势头,这不仅使英国经济在西方世界,尤其在欧盟国家中赢得“一支独秀”的美誉,更为重要的是它确保了近四年多来在伊拉克战争阴影笼罩下的布莱尔政府的正常运作。论“功”论“德”,布朗接替布莱尔出任首相是众望所归。

  自上月10日布莱尔公开宣布辞去工党领袖职务后,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是,创造过工党历史的布莱尔何以会在英国经济依然看好的情况下“让贤”、布朗接任首相后英国的内外政策,尤其是对美关系和伊拉克政策会发生什么变化 ……

  鉴于历史和文化的渊源,在英国近代史上,无论哪个政党执政都强调“英美特殊关系”。但像布莱尔政府那样在对外政策上亦步亦趋地追随美国的做派,不仅有损民族自尊,同时也使英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严重受损。

  由于布莱尔在伊战问题上惟美是从,事后又被证实“出师无名”,因而曾经威望甚高的布莱尔,甚至背上了“布什哈巴狗”的骂名。更有甚者,由伊战引起的工党内讧使布莱尔始料不及。继在布莱尔政府中出任首任外交大臣,后又担任工党议会领袖的鲁宾·库克在打响伊战的当月即刻辞职后,工党政府中以“直言不讳”著称的国际开发事务大臣肖特也于当年5月宣布辞职。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内,两位内阁重臣因反对介入伊战去职这一现象,反映的不只是工党内部存在着强烈的反战声音,同时也表明对布莱尔惟美是从的做派的不满。

  自伊拉克开战以来,英国为此付出了“血的代价”,而英国又得到了什么?英国内有舆论指出:华盛顿根本不把伦敦放在眼里,在如何解决伊拉克战争的问题上,布莱尔曾多次向布什进言与联合国合作。但是布什我行我素,错失了良机。

  在伊拉克战争刚刚打响时,英国《泰晤士报》曾播发过一篇题为《布莱尔的前途取决于一场他无法控制的战争》的文章,文章称当第一枚巡航导弹击中巴格达时,布莱尔就失去了对自身命运的控制。4年来的事态发展,布莱尔政府的最终结局被《泰晤士报》的这篇文章不幸而言中。

  让英国人难以忍受、更令布莱尔本人倒吸冷气的是,美国人似乎并不对布莱尔强调的“英美特殊关系”领情。美国务院一位高官不久前就称:就美英关系而言,“根本没有所谓的‘特殊关系’,或者说,没有一个关系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在国内政策方面布莱尔也多有失误。与工党1997年竞选时提出的“新工党、新英国”的口号显得格格不入的是,最近几年来工党党内要员的丑闻迭出、国内贫富分化明显加剧,地区差异呈扩大趋势,有的地方甚至还出现赤贫人口的现象。对此,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建议布莱尔尽快辞职,称他不太可能实现其过于雄心勃勃的“新工党、新英国”的改革计划。激流勇退,对他而言是更明智的选择。

  客观而论,在布莱尔长达10年的任期中,他创造了工党历史,也辉煌过一时。但他惟美是从的政策以及在伊拉克战争上的盲从是他的最大败笔,也是他的遗憾。英国人有理由寄希望于布朗。

  但由于布朗接替布莱尔出任首相不是换届产生的新政府,更不是政党之间的政权交替,因此可以预料布朗基本上行将继续奉行布莱尔政府的内外政策。但前车之鉴让布朗深知:单凭“经济奇迹”争取不到民意,布莱尔在英国经济持续看好的情势下“让贤”的个中缘由将迫使布朗在涉及对美关系和伊拉克战争等方面的政策作出调整。

  分析家们普遍认为,布朗作为财政大臣在过去10年里已经取得了成就,赢得了威望。但作为首相他把英国引向何方,布朗面临着严峻考验。尽快扭转其前任在人们心目中的负面影响,树立起个人的执政威望是摆在布朗面前的当务之急。美国雷曼兄弟公司政治分析家牛顿说:“布朗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塑造一个新的开始,不仅为政府,还要为工党带来新的能量和活力。”陶志彭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