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她 走近埃塞俄比亚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2日16:53 观察与思考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主编克里斯·约翰曾说:“非洲不是一个地方,而是100万个地方,是100万种声音。没有任何一张照片能抓住非洲的神秘、多样性和它带给人们的惊奇。”

  -观察记者 马小真

  埃塞俄比亚远吗?

  不远,地图上离我们中国也就一掌的距离。

  埃塞俄比亚是非洲古国之一,有着3000多年的漫长历史。她的全称,叫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

  埃塞俄比亚位于红海西南的东非高原上,东与吉布提、索马里接壤,西与苏丹交界,南邻肯尼亚,北接厄立特里亚。领土面积有1103600平方公里,著名的东非大裂谷纵贯全境,平均海拔近3000米,素有“非洲屋脊”之称。

  风光美丽的埃塞俄比亚,不仅拥有如青尼罗河上的壮观瀑布、阿克苏姆石碑、贡达尔中世纪城堡这样迷人的景致,同时,在这片肥沃、安详又充满风情的土地上,还生活着许许多多的野生动物—狒狒、河马、西默林瞪羚、格利威斑马、长耳猫头鹰、蓝翼鹅……这些可爱的动物们,在充足的阳光照耀和雨水滋润下,过着简单而平静的生活。

  韩焱,杭州长河高级中学的教师,去年10月,因为踏上了“援非”之路,从此她的生活开始变得不平凡起来。

  在埃塞俄比亚这个古老的非洲国家,她放飞了梦想,并用她智慧的眼睛和充满情感的心,记录了在那里生活的点点滴滴。

  2007年7月16日,观察记者连线韩焱,听她描述那个斑斓而诱人的黑土地。

  原始神秘的Mursi部落

  Mursi部落位于马戈(Mago)国家森林公园的深处,而奥莫(Omo)国家森林公园距此还有280多公里的行程。这两座大型的国家森林公园都隐藏在埃塞西南部的角落里,几乎还处在尚未开发的状态里,因而很多动物都还生活在完全自然的状态下,不怕人也不扰人。

  这个部落最显著的特点是他们在唇上和耳上的装饰,并且装饰品不是一般的珠链串饰,而是刻着花纹的大大小小的盘子,因此这个部落有着另外一个贴切的名字叫做“唇盘族”。

  先前以为唇盘族的下唇片都是被盘子撑开全部包住的,走近一看,才发现它的原理跟耳洞上加木塞是同样的道理。唇盘族们年幼时就开始在下唇上或是耳垂处切开一道口子,然后在切口处嵌上盘子,等口子撑大了再换成大一点的盘子。随着人渐渐长大,唇皮耳垂处的口子也就变得越来越大,当盘子取下时,那些地方的皮肉就回缩成皮筋状,松松软软地掉着。

  这段文字,是今年7月10日,韩焱在她“放飞梦想 走进非洲”的博客中记录的,关于Mursi部落里神秘的唇盘族。

  在那之前,韩焱还没有去过埃塞俄比亚西南部丛林深处的部落地带。当听说在那里的奥莫和马戈两个国家森林公园的深处,居然还生活着非洲颇为原始的部落子民时,这个可爱而勇敢的姑娘不禁怦然心动了。于是,在5月的一个周末,她与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踏上了“探险之旅”。

  在现代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Mursi部落几乎被世人遗忘在世界的角落里。从一些资料中记者得知,Mursi族人居住在埃塞俄比亚最偏远的地区—Omo山谷里,当英国人类学家在1970年早期发现这一族群时,他们还没听说过埃塞俄比亚这一名称—这个Mursi族人居住的国度。而唇盘族,是Mursi部落最艳丽的一朵奇葩。

  韩焱通过QQ给记者传来了一些有关唇盘族的照片。

  这是怎样一种震撼的视觉美,如果你可以想像自己亲历Mursi部落,并走近那些唇盘族妇女的话,你一定会发现,这个时候,文字的力量原来会变得如此羸弱—照片上的Mursi部落的唇盘族女人,赤裸着深褐色皮肤的上身,坚挺的乳房和充满线条感的肌肉,无不展现了最原始的非洲风情。

  除了唇上醒目的装饰以外,她们的耳朵与手臂上也都带着很多颇有非洲土著风味的饰物。韩焱说,她们身上的色彩是那种“泛非洲色彩” —即除了红黄绿以外,几乎看不到有第四种颜色。那是因为埃塞俄比亚的国旗正是由自上而下绿、黄、红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组成。而这三种颜色在这片土地上有着很深的渊源。历史上,它们与科普提克教堂的礼拜仪式息息相关,被供奉成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象征,体现人类自由所崇尚的忠诚、希望、仁慈三种美德。

  据说Mursi少女长到10岁左右时,就会穿透下嘴唇用来置盘(称为唇盘,即lip-plate),若其容忍度愈大,则所置盘愈大,可为其父赢来愈多的彩礼。韩焱在她的博客中介绍:这些特制的盘子,边缘有些像火车那种有槽的车轮,唇皮耳皮就牢牢地扣在盘槽边。盘子有大有小,最大的直径估计有10厘米左右,最小的就像饮料瓶盖一样。盘面有一些用天然植物颜料涂成的颇有部落风味的花纹,很具有收藏价值,一般花上20比尔(1美元=8.8883比尔)可以买到一个如握在手中的小镜子一样大小的盘。

  是什么原因让Mursi少女能够延续这种在我们看来如此残酷的方式到今天?难道单单是为了美吗?Mursi人以此为美以此为荣的传统至今已无从考证。但人类学家研究说,这个传统有三种解释:一是古时人们为防止外族入侵者或奴隶主看上本族的姑娘,故意把她们打扮得吓人以保其纯洁;二是防止魔鬼从口里进入身体;三是女子美丽的标志。而心理学家则解释说,人类有一种自残的本能,越原始的民族表现得越明显。自残的潜意识是要显示自己的存在和与众不同,保护自己不被历史淹没。

  去Mursi“探险”,韩焱与她的朋友们显然是作了充分准备的。为了预防拍照时跟部落村民发生冲突,他们还花了60比尔雇了一个带枪的当地村民做“保安”。但尽管有着携带枪支的“贴身保安”,可韩焱一行人还是不敢在部落里乱拍照。因为如果村民们一旦发现有人在偷偷拍他们,而又拒绝付钱的话,那么就难免会引发冲突。这样的冲突,在原始部落里,谁也无法想像会发展到什么程度。

  纯朴的唇盘族们在某些地方还很挑剔,尤其是不会接受旧而磨损的纸币。但是,在有着非洲最贫穷国家之一之称的埃塞俄比亚,很多纸币都是旧且脏的,想要找一张看上去新一点的纸币还真要费一番功夫才行。

  随着Mursi部落被国内外一些媒体报道而出名后,现代文明也开始慢慢渗入这个古老的地方。经过一些外来文化的熏陶,这里的村民们已经能听懂并使用几个简单的英语词汇。

  而部落的孩子们对外来的一切更是有着极大的新鲜感。当他们看到韩焱戴着的太阳镜,也会好奇地要求她摘下来,兴奋地透过镜片打量周围的世界,脸上露出天真快乐的笑容……

  穷人住的房子

  有次我们晚饭后三人散步弯进医院附近的一个小村庄,正在参观一处圆顶草屋,草屋主人是小边曾经看过的一个病人。这时,听见有人在叫我们,一转眼看到保姆急冲冲地跑来,一个劲儿地叫我们赶快回医院。她说太晚了,我们呆在这里不安全。

  我们想反正都到这里了,那就顺路去保姆家看看吧。保姆挽着我的胳膊,小文和小边走在旁边,一大帮孩子跟在周围,没多久,就来到她的家。

  来开用树枝搭成的篱笆间那扇铝皮门的是她的女儿,进去后是一个面积很小的院子,两边种着一些红苕。正对着的是一间用牛粪做的平房,进去后才发现是被隔成了两间。进门的这间是卧室兼客厅的功能,大约七八个平方的样子,右边的地面上摆放着一张旧的单人床垫,床垫旁边是一张低矮的小木桌,然后靠墙的地方都摆着长凳,其实那不能称是长凳,它们只不过在石头上搭了几根木头,然后在上面铺了一层铝皮,如是而已。墙上斜斜地贴着几张大纸,上面大多写着阿姆哈拉语,估计是一些祝福的话,因为有一张上面大大地写着“WELCOME”。可能是她的儿子或女儿曾经邀请过朋友在这里聚过会的吧。

  左边的角落有一扇小门,仅仅只有四五个平方米。里面只有一张靠墙摆放的用树枝木头搭起来的床,没有蚊帐。

  韩焱现在在埃塞俄比亚南方州最大的医院之一的阿尔巴门奇医院。在这个“援非点”,共有4名志原者:两个汉语教学的,和两个医生。

  埃塞南方州靠近肯尼亚,离赤道很近,一年四季气候炎热,据说是整个东非最艰苦、疾病最多的地区。但到了那儿后,韩焱却发现,一切要比想像中好许多。她对观察记者说,没来之前,她只知道那是一个偏远的疟疾高发区。来了之后,却意外地发现,这里不仅山明水秀,而且民风特别淳朴,治安也不错。医院天天有带枪的保安到他们的住处附近转悠,晚上也不例外,“我们离开住处时就算不锁门也没事” 。

  盛产香蕉、芒果与苹果的阿尔巴门奇,有着“四十个温泉”之称,它位于东非大裂谷的南端谷底,是埃塞俄比亚西南部的一个城镇。这里的气候非常炎热。“不过现在是雨季,天气倒凉快下来了。”韩焱向记者如此介绍阿尔巴门奇。

  在阿尔巴门奇医院,韩焱一行,算是专家了。当地给了她们很不错的待遇。记者原来的想像中,由于埃塞俄比亚是全球最贫困的国家之一,所以“援非”一定会很艰苦,或许能住上砖房已经算是相当好的条件了。

  “我和几位志愿者住的是一间套房,两室一厅一卫一厨,这样的条件在当地已算非常不错了。”

  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很多人都住铝皮拱顶的屋子,只有富人才住得起楼房。铁皮房是埃塞所有居民都梦寐以求的。只要经济条件许可,当地的居民一律都盖铁皮房。

  而在阿尔巴门奇,普通人家住的都是树枝加牛粪糊成的房子里,里面没什么家具,条件好一些的家里有沙发、橱柜、电视机、VCD、音箱、带锁的冰箱,别的也就没什么了。

  而条件最差的是居住在圆顶草屋里的人,那真可谓家徒四壁,连床也是用树枝铺的,睡觉时把他们身上披的当地服装垫在上面就可以睡了。这些人家基本上每天只吃一餐饭。

  在阿尔巴门奇,甚至能经常看见这种用树枝搭起来的草屋—连那些牛粪糊起来的墙都没有,就算太阳从四周千疮百孔的“草洞”射进来,房里面也没有什么光线。这种草屋远远看去就像一个大草垛,里面极黑,地上全是泥。人和鸡羊一起住在这个大小不过五六平方的“屋”中,别说是厕所了,就算连吃饭的地方也没有。

  韩焱对记者说:“这儿都很原始,没有电也没有水。”“但这边的人却活得很开心,脸上照常有着阳光般的笑容。”

  是的,非洲人民的乐观精神,让他们从来不会因为穷困与饥饿而失去热情。炎热和疾病使大多数人在中年就过早地离开了人世,但在他们的有生之年,贫穷并没有夺去他们与生俱来的快乐和勇敢,只要有歌声的地方,就一定有他们快乐的身影和奔放的舞蹈。

  英吉拉和生牛肉

  昨天晚餐小文炒的那满满一大盘洋葱牛肉,发挥出了他入厨以来的最佳水平。切得薄薄的牛肉在青的红的辣椒中油油嫩嫩地卷曲着,吃入嘴里,没有以往那种半生不熟的腥味。

  一直以来都没想通,当地人为啥喜欢吃生牛肉,而且还代表着一种身份和地位。要知道,在埃塞,只有富裕的人家才吃生牛肉。

  生牛肉好吃吗?当年在《冲出亚马逊》那部影片里看到一大块血淋淋的生牛肉扔在接受训练的队员们面前,让他们吃下去,我的眼珠子都快要掉下来了,不是羡慕,是狂惊。还好,在医院住宅区内,有人会邀请你吃生牛肉,但绝不会强迫你吃下去。

  ……

  旁边跑来几个孩子,其中有阿叶尼,我见自己的盘子里还有英吉拉和一些羊肉,就卷起一块喂给阿叶尼,他显得很开心。旁边的几个孩子一下子涌过来等着吃,我刚喂过两个孩子,没想到旁边的孩子等得不耐烦,都伸过手来抢。两秒钟内盘子里什么都没有,一些英吉拉掉在地上,有孩子像饿狼扑食般地马上去捡来吃。

  这些孩子正如小文说的那样很可怜,说不定他们一年到头连英吉拉都吃不上,更何况是美味的羊肉呢?

  在埃塞俄比亚,英吉拉是当地人民的美食。从韩焱发给记者的照片上来看,这是一种类似中国烧饼的大摊饼。“不过,在埃塞,也只有富人能吃上拌着牛肉、羊肉与其他作料的英吉拉。而穷人,他们吃的英吉拉,里面只有些蔬菜,折合人民币也就5毛钱一张,别谈没什么肉末在里面了,关键是每天只能吃上一顿,而且大多时候,他们蘸点辣椒粉吃吃就算一天的主食了。”

  埃塞经常闹旱灾和饥荒。到那里去的外国人经常可以看见大街上成群结队的乞丐。3000多年来,埃塞人就一直吃英吉拉。它的原料是一种叫做“苔麸”的小颗粒状作物,比芝麻还小,据说是生长在一种高过脚背、像小软草一样的植物上。埃塞人把这种小颗粒磨成粉,然后加水和成面,放在芦苇编的大圆筐里摊开,盖上盖子放两三天,待发酵后拿出来一蒸,就成为圆圆的、软软的、酸酸的、布满细洞的大摊饼了。

  埃塞农民至今还差不多处在刀耕火种的阶段,一斤苔麸粉需要很大面积的收成。因此,一张英吉拉所消耗的劳动量也肯定是不少的。

  但很多初去埃塞的中国人却很吃不惯英吉拉那酸酸的,类似发馊的味道。记者从一些资料上获悉,在埃塞的一些餐馆,倒是可以吃得上比较美味的英吉拉。打个比方,一个人吃一张英吉拉,再配上一盘嫩炒羊肉丁,加上一瓶本地啤酒,不超过20元人民币。而英吉拉本身是不要钱的,这十几块钱是酒和肉的价格。

  但是在采访以及浏览韩焱的博客中,观察记者发现,生活在埃塞,吃的菜品种非常单调。记者多次看到,他们几位“援非”人员,每天好像就是土豆、番茄和牛肉,要不就是卷心菜。“鱼也有的,但很少。是那种非洲鲫鱼,10比尔一条。”在埃塞,食物非常单一,所以,中国人到埃塞来,首先要过的就是吃这一关。想舒舒服服地吃正宗的中国菜,比较困难。

  除了英吉拉,生食牛肉也算是埃塞饮食的一大“奇观”。韩焱对记者说,有一次圣诞节(在埃塞,圣诞节可算是个大节),邻居法依沙(阿尔巴门奇医院的麻醉师)一家请他们去做客。但是因为要吃生牛肉,所以没敢去。

  “生牛肉就是切成块,直接扔到嘴里吃了,如果可以,再蘸点辣椒粉。这是当地富人的一种消费方式。”

  在贫穷的埃塞,肉对于普通人来说是奢侈品。同时,由于这个国家有一半左右的人口信奉伊斯兰教,猪很少且很昂贵,牛羊肉只有富人消费得起。不过,在当地人的婚礼上,人们也是吃生牛肉来表示喜庆与隆重的。而且,是从新屠宰的牛上割下的新鲜牛肉。一大盘牛肉,血淋淋地拌上作料或蘸着作料吃。至于生牛肉的吃法,记者了解到有两种:一种是绞成碎末,拌上作料,就着英吉拉吃;一种是切成像豆腐块一样大小的方块,蘸着作料边切边吃。

  这样吃牛肉的方式,在我们看来非常的不卫生,而且里面含有很多寄生虫,既难咀嚼又难消化。然而,这也就是饮食文化的差异。

  当然,在埃塞,类似的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差异亦有许多—经济的、政治的、人文的……

  再从埃塞的今天看非洲。

  非洲曾经遭受过长达500年之久的殖民统治。同时,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侵略、剥削和掠夺,又将非洲变成世界上“最贫困的大陆”。据联合国宣布,世界上最不发达的48个国家中有33个是非洲国家;非洲53个国家中,最不发达国家占总数的62%。

  不过,虽然目前非洲面临着种种挑战,但它仍是一个有希望的大陆。

  就像奔腾的尼罗河上每日升起的太阳一样,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在,纯朴善良的非洲人民在保留他们传统的同时,亦在不断地创造着绚丽多姿的文化,并影响着世人。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