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友谊学”的七大学分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03日15:21 青年参考

  文杨艾俐

  

  好友难寻,维系友情更难。但拓展友谊、维系友谊其实有原则可寻:

  一、好友不在多,品质才是关键。美国畅销书《人生一定要有的八个朋友》一书指出,杜克大学医学中心研究人员发 现,朋友少于4人的心脏病患者,存活率较低,这份研究也显示,有5~8位朋友的人,与拥有4位好朋友的人,能够延长生 命的比率相同。

  最适合的好友规模为4位到8位,多了不容易维持。友谊的品质才是关键。台湾开南大学教授李弥也认为朋友太多, 很累。每两个星期打一个电话给好朋友,也要几个月才打完。

  二、正面思考,吸引朋友。奥美广告副董事长叶明桂说,以前有挫折,似乎只要个人吐苦水,发牢骚就可以。现在竞 争日烈,责任日重,有了难题自己必须去解决。“去发泄,不如找忠告,”他斩钉截铁地说,“负面朋友会拖下你,一起沉沦 。”

  三、扩大交友视野,没有足够朋友的人,先找周围志同道合的人。虽然蓝绿对立,削减了很多人的友谊,但是台湾民 主行动联盟主要成员黄光国却认为,在这种时候,也能结合很多志同道合的人。“可以一起实现理想的就是朋友,”黄光国说 。

  四、开放自己。社会历练越久,受过创伤,受过挫折,越不愿对人真心以待。但是台大心理系教授林以正说,朋友建 立在信任的基础上,信任基础就是在“自我表露”,也就是分享内在感受和秘密。

  “如果一个人跟你谈一小时,你们只能谈天气,聊不关自己的事,你们就不可能变成朋友。”

  台湾亚洲基金执行长林添贵说,身居高位的人难交到真心朋友,高处不胜寒的主要原因就是他们不愿意开放,“自我 防卫已成了他们的一部分。”

  五、倾听+同理心(能从对方的角度,理解对方的处境)。大部分人在倾诉自已的问题时,需要的只是对方的耐心倾 听,不需要对方着急给意见,当事人最后会做个自我判断。

  但是倾听并不容易,它必须以“同理心”为基础,表达对朋友的关切,对他遭遇的理解,更要肯定他诉说的价值,肯 定他感受的合理性。

  六、不要求“完美”的友谊。美国一项研究指出,83%的受访者都认为,自己为友谊付出的比好朋友更多。如果你 只在意对方没有做到的部分,友谊不容易长存。多看朋友的付出,不要求朋友周全圆满,因为自己的缺点也非常多。

  七、有些千秋不变的做人原则,同样也适用友谊。例如不能欺骗、窃盗、背叛,不损害人家权益。

  友谊与我们的快乐、健康、工作、前途息息相关。《人生一定要有的八个朋友》作者汤姆·雷思却观察到,从小学到 大学,没有“友谊”这门课。学者也很少人研究友谊,心理学家研究个人喜怒哀乐,管理学者着重个人潜能开发,社会学者又 注重团体研究。

  “把重点放在个人太狭隘,放在团体又太广泛,真正的能量潜藏在两个人的关系中,这种能量可以创造历史,改变世 界。”汤姆·雷思说。

  (::台湾《天下》杂志)

  (本版言论不代表本报观点,仅供参考。文章均有删节)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