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临死亡体验之谜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7日10:17 南都周刊

  佛罗伦丝·科恩静静地躺在手术台上。对医生来说,清除心血管堵塞是一个简单的操作,不需要全身麻醉,只让她昏昏欲睡即可。但当手术完成,佛罗伦丝开始恢复知觉后,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

  悉尼圣文森特医院里,心脏病医生站在佛罗伦丝的床前,问她感觉如何。

  “非常棒。”佛罗伦丝说。

  或许是注意到她的关键生命体征正在发生变化,医生又问了一遍。

  “糟透了。”佛罗伦丝说。

  片刻后,佛罗伦丝心跳骤停。她回忆说,铃声和警报器声大作,有人压她的胸部。但是,这些片段和之后发生的记忆中的情景相比,要模糊得多。她躺在手术台上,周围是医护人员,但她却不在身体里,而是飘在

天花板附近,注视着下面的动静。她看到床上自己的身体穿着一件绿色睡衣,中间裂开。“我大声喊叫,‘别割我。我还活着。’”她看到了一束锥状白织灯光。漂浮着的她迅疾窜向锥尖……一切归于虚无。

  这是20年前的事了。“我觉得太诡异了。我不喜欢提起它。那是你所能想象的最白的光。那不是一个梦。它仍然非常非常清晰。”佛罗伦丝说。

  佛罗伦丝的经历就是通常所谓的濒死体验。奇怪的是,她的经历和典型的濒死体验不同。其他的濒死体验者不但有“灵魂出窍”的离体体验,能看到亮光,还能看到一个隧道、已故亲属和神灵,甚至能飞速地回顾一生,把过去的喜怒哀乐重新品尝一遍。虽然知道自己将要死亡,但对生活的一幕幕全景式回忆却让他们有一种愉快的感觉。当被告知还不到死亡时间时,他们重新回到了躯体里——大多数时候是从头顶进入。濒死体验毫不模糊,相反,它让人觉得比现实更真实,不管有多么的离奇。经历过濒死体验后,多数人对死亡也变得无所畏惧了。

  濒死体验的争论焦点不是它是否发生过,而是它到底是什么

  研究结果表明,心跳停止后又复苏的人群中,4%—18%有过濒死体验。研究者分裂成两大阵营。第一阵营认为,濒死体验是大脑缺氧后发生的一种纯粹的生理现象。“濒死体验完全没有任何神秘的地方。许多人把它往宗教、超自然现象上附会。濒死体验能被科学地解释这个事实让它的神秘性荡然无存。”美国明尼苏达地区睡眠障碍中心主任马克·麦哈维说。对该阵营的科学家来说,任何企图跨越传统科学的边界,涉足濒死体验,研究身心二元性的尝试,都是浪费时间。

  第二阵营坚称,没有任何纯粹基于大脑运作的理论能够解释濒死体验的一切,应该研究意识不依赖物质大脑,独立存在的可能,最起码意识也比现在所认识到的更复杂。“虽然神经化学和心理学能部分解释濒死体验,但它的发生有更多的神秘机制,这是目前还不能找到的。”美国奥克兰精神病学家卡尔·简森说。和简森持类似观点的科学家认为,在目前有关大脑研究的框架内,濒死体验不应该发生,但却发生了。现在的任务是建立新的模式,用之解释濒死体验。

  去年,在法国玛尔提格举行的首届濒死体验国际医学大会上,8位与会者把自己描述为“一撮献身于不同科学领域的医师和研究者”。他们发表声明称,濒死体验极其丰富和复杂的内涵不能被仅仅简单地视为幻觉,“科学家们希望能在毫无偏见的情况下,研究人类意识的本质”。

  濒死体验远不是现有的经验数据所能解释的。我们都知道,当一个人的心脏停止跳动后,由于供血切断,脑功能会急剧下降。心率和脑输出数据显示,在心跳停止的短短10多秒内,脑电波变平了,这意味着大脑关停了。长期致力于研究濒死体验的荷兰退休心脏病专家皮姆·劳梅尔,把这种状态下的大脑比做一个拔掉电源的电脑——不能产生幻觉,也不能做任何事。

  然而,许多研究者相信,正是在“切断电源和重启”这段间隔期间,濒死体验发生了。“只有无视大量的实证数据,现有的神经生理模式才能解释濒死体验。”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知觉研究部主任布鲁斯·格兰森说。

  在对待濒死体验上,劳梅尔多年来一直认为它的发生基础完全是物质的。但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当劳梅尔看到由美国医生雷蒙德·穆迪撰写的第一本有关濒死体验的著作《来生》后,他的看法改变了。1988年,劳梅尔开始研究344名心跳停止后的“复活者”,并将研究结果发表在《柳叶刀》杂志上。文章称,18%的“复活者”能够回忆起他们即将死亡时的部分细节,7%是深度濒死体验者。

  研究还发现,濒死体验与生理、心理、医药作用无关。“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医学方面的因素并不能够解释人在濒死时的经历。”劳梅尔说。至今,劳梅尔仍然不能解释,为什么只有一小部分患者有濒死体验,而大多数没有这种感觉。“如果濒死体验是由缺氧造成的,那么所有复活者都应该有这种经历。”

  几年前,劳梅尔退休后,集中精力研究濒死体验,到全球各地演讲,挑战现有科学。大部分神经学专家认为,意识只是大脑的“副产品”,它是我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在我看来,大脑不能产生意识,它只是用来供我们体验意识。”劳梅尔说。“大脑与意识的关系,就像是电视机与电视节目一样。打开电视机,你就可以看到电视节目——电视机只是‘接收设备’,大脑也一样;关闭电视机,你就什么也看不到,但是节目仍然存在——无论大脑是否工作,意识应该都存在。”

  第一阵营想方设法强化濒死体验基于物质大脑的理论,并给出了可能的解释:生存是我们人类最强大的本能。当心跳停止,供氧被切断时,大脑进入全力防御。随机生成的神经递质如洪水暴发,记忆储存颞叶释放出无数图片和感受的碎片。回顾一生的体验或许是大脑为了摆脱危机,疯狂地扫描其记忆银行的结果。看到亮光和隧道可能是大脑相应部位损伤引起的,而愉快体验则可能是极端危险触发了神经反恐慌机制。

  用“虚拟现实”技术制造出“灵魂出窍”

  至于濒死体验中最奇怪的离体体验,伦敦大学学院的神经学专家亨里克·艾森2007年8月发表研究报告称,已在实验室中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成功地复制出“灵魂出窍”。在实验中,志愿者戴着一副虚拟现实电子眼镜,它与一台对准志愿者自身的摄像机相连,这样志愿者看到的就是摄像机镜头中的画面。研究者用一把锤子向摄像机下方挥去,与志愿者皮肤相连的电子仪器测出了他们产生了恐惧的神经反应,这可以解释为他们感觉“自己”离开了肉体,而进入了被锤子“击中”的虚拟身体。

  艾森以此实验证明,灵魂离开肉体不过是大脑的一种自我欺骗。偏头痛、癫痫症和脑部受伤的患者以及吸毒者之所以经常体验到身心分离的感觉,可能源于特定大脑区域——比如整合感官信息的大脑颞顶皮层——出现故障,大脑被错误的信号所误导。

  精神病学专家格兰森也一直在研究“灵魂出窍”。格兰森说,急救室的屋顶很容易让病人记住,因为他们总是躺在床上。因此,如果他们真的曾经“灵魂出窍”,就应该好好观察一下屋顶的具体细节,以便“复活”后给科学家们提供足够的证据。

  直到最近,还没有一个科学理论能完整地解释为什么濒死体验内容看起来如此的连贯。2007年3月,美国肯塔基大学神经生理学家凯文·纳尔逊在《神经学》杂志上发表文章称,濒死体验与一种名为快速动眼睡眠的睡眠障碍有密切关系。

  快速动眼睡眠侵扰通常会出现在人们半睡半醒,不能正常入睡,或是刚刚醒来,但没有完全清醒的状态下。症状往往表现为4种现象:在半清醒的状态下,你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人或物;听到了别人听不到的声音,音乐或噪音;感到浑身无力,四肢麻痹动弹不得(睡眠麻痹);突然感到腿或膝盖无力。这4种情况有时单独出现,有时又伴随出现。

  经常经历快速动眼睡眠侵扰的人,通常大脑中的觉醒系统很容易被激发。在遇到危机情况时,觉醒系统就会导致出现类似于在快速动眼睡眠侵扰时的感觉,这时觉醒系统会让人有超常的警惕,并伴随其他的幻觉。就好像当人们熟睡进入梦境时,突然醒来,但并不完全清醒,而梦境依然出现在眼前一样。

  根据纳尔逊的研究,濒死体验只是一种生理现象,与任何虚渺的空间、天堂或者灵魂的存在并没有关系。经历这种濒死感觉的人很可能患有睡眠麻痹的症状。纳尔逊的理论遭到了两位美国学者杰弗里和贾尼斯的猛烈抨击。两人在濒死研究期刊上发表文章称,由于在纳尔逊的研究中,有40%的濒死体验者否认曾有过任何快速动眼睡眠侵扰,因此纳尔逊的理论是很值得怀疑的。

  “我们正在一个令人兴奋的道路上奔行,没人知道最后的结果如何。”精神病学家卡尔·简森说。但确定的是,至今仍然没有一个精确的理论来解释濒死体验。未必有一个幽灵在机器中,但这个机器的复杂性仍远远超出我们的掌握。

  南都周刊稿件,转载请注明,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