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趋激烈的北极争夺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2日09:34 中国青年杂志

  文-郑兴

  “北极”是指北纬66°34′(北极圈)以北的广大区域,包括极区北冰洋、边缘陆地海岸带及岛屿、北极苔原和最外侧的泰加林带。如果以北极圈作为北极的边界,北极地区总面积是2100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部分占800万平方公里。

  就目前而言,北极地区被公认为国际公海。根据现行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由于目前没有证据表明任何一个国家的大陆架延伸到北极,北极一带被视为国际范围,由国际海底管理局监督管理。

  数年之前,北冰洋对我们来说还是一个遥远的概念,万里冰封、人迹罕至。但近年来,由于全球变暖,北冰洋冰盖面积已经降到有记录以来的最低水平,揭开冰雪面纱的北极离我们越来越“近”。

  口水加行动的争夺史

  冰山还未消融,为在未来的北冰洋权益分割中占据优势,周边各国已展开了激烈争夺。2007年8月成了北极争夺月,其火爆程度丝毫不逊于北半球的高温天气:8月,加拿大和俄罗斯相继在北极举行大规模

军事演习,以增强在该地区的军事威慑力。与此同时,美国、俄罗斯、加拿大、丹麦和瑞典也都派出了自己的科考队前往北极,为在北极获得更多资源提供“实证考察”。8月20日,北美首脑峰会上,加拿大和美国又在北极问题上来了个正面交锋……

  应该说,这一轮的北极争夺战由俄罗斯挑起。8月2日,俄将国旗“插”在了北极点冰面以下4000米的海床上,这一举动,立刻刺激了周边各国的神经,纷纷采取行动展开极地争夺。眼看“独霸”北极无望,俄罗斯提议,国土伸入北极地区的俄罗斯、丹麦、加拿大、冰岛、美国及瑞典、芬兰和挪威八国应建立一个“极地八国联盟”,联合开发北极地区。俄罗斯还表示,将于9月底在北极启用一个名为“北极点-35”的浮动科考站,在该区进行考察活动。

  事实上,对北极的争夺由来已久,早在20世纪50年代,加拿大就宣布对北极地区拥有主权。为了强化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2004年,加军队就在北极圈内开展了名为“独角鲸”的规模宏大的海陆空联合军演。今年7月初,加总理哈珀表示,将投入70亿美元建造8艘可在北极地区海域巡逻的舰艇,进入“西北通道”,以“保卫领土完整”。加还计划发射“雷达卫星2号”,以监测北冰洋部分地区。

  但似乎没有国家愿意承认北极地区属于加拿大这一事实。2003年,丹麦将国旗插在了北冰洋小岛汉斯岛上后,随即就同加打起了口水战。2005年,丹科研大臣桑德宣称,北极与丹所属的格陵兰岛由莱蒙索夫海岭连接。只要科学家能证明北极海底山脉是格陵兰岛海脊的自然延伸,丹就对该地区资源拥有开发权。

  在丹麦和加拿大针锋相对时,环绕北冰洋的俄罗斯也没闲着。俄声称包括北极在内的半个北冰洋都是西伯利亚大陆架向北的延伸。俄罗斯今年8月份的科考就是为了寻找“确凿证据”。若“证据”成立,意味着包括北极点在内的120万平方公里将由俄管辖。而4个月前,俄新一代战略核潜艇就已奔赴北极,并在北冰洋上空进行了远程轰炸演习,以增强在该地区的军事威慑力。

  再说美国,虽主张采用开放方式开发北极,美国也从未忽略其在北极的实质力量部署。美早在1946年就对北极开展了大规模考察。北约成立后,美在从阿拉斯加至冰岛的北极线上建立了导弹防御系统,部署了相当规模的雷达、核潜艇、导弹和战斗机,并联合加拿大成立了“北美空间防御司令部”。通过一系列实质性的行动,美国已在北极周边部署了强大的联合军事力量,为其政治意图的实现提供了坚实的实力基础。

  历史上对北极地区的争夺,最戏剧性的一幕要属丹麦和加拿大两国为北冰洋小岛汉斯展开的口水战。汉斯岛位于加拿大与格陵兰岛之间的内尔斯海峡,面积1.3平方公里,除了夏季基本都被冰雪覆盖,不可居住也没有野生动物。面积如此小的一个苦寒小岛,只因距北极点只有1000公里而成了香饽饽,丹麦和加拿大两国为之不惜撕破脸皮,20多年来吵得不可开交。

  两国对该岛主权的争执缘自1973年国界划定,条约中故意忽略汉斯岛,但以后双方都在该岛插国旗,以主张领土主权。1984年,丹麦格陵兰岛事务大臣汤姆·哈耶姆乘直升机上岛,并在岛上升起了丹麦国旗。此外,他还在旗杆处埋了一瓶白兰地,并留下“欢迎来到丹麦的岛屿”这样的注释性文字。

  此后,丹麦先后5次到该岛插旗,宣示主权。由于加拿大没有可破冰的军舰,20多年来只能口头抗议。直到2005年,当时的加拿大国防大臣比尔·格雷厄姆才踏上汉斯岛,加拿大军队用一种足以引发争端的方式——升起枫叶旗欢迎他的到来。丹麦随即向加政府寄出了一封措辞严厉的抗议信。

  此后,作为反击,丹麦再次派出武装护渔船前往汉斯岛确认主权。

  20多年来,两国为此小岛,口水都可以把人淹死。互联网流行后,两国国民还想出了保岛新点子,不仅建立专门声称岛屿主权的网站和网页,还花钱在google上大做广告。丹麦人称:“‘汉斯’像是个加拿大人的名字吗?这是个丹麦名字,那是丹麦的岛。”

  加拿大人也针锋相对地在google上打出了自己的广告。一条广告被做成一枚飘动的红色枫叶,链接至加拿大人专门为此事建起的网站。他们还郑重其事地建议政府,与其花费数十亿美元军费,不如花点小钱多建网站。

  不过最近的加拿大卫星影像显示,该国的国界应在汉斯岛的中央,而非过去所说的海岛东面。看来加拿大想独占该岛是不可能了,但一个饽饽,丹加两国最后究竟如何分,也是个难题。

  地球最后宝库

  经济决定政治,北极变得如此“炙手可热”,很大原因是该地区尚未开发的丰富资源。被称为“地球最后宝库”的北极,据保守估计,潜在的可开采石油储量达1000亿~2000亿桶,天然气在50万亿~80万亿立方米之间,占世界未开发油气资源的25%。除了油气资源,北极还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估计占世界煤炭资源总量的9%。另外,北极地区还有大量的金刚石、金、铀等矿藏和水产资源。

  据俄能源部门的调查数据,仅在俄领海范围内的北冰洋地区,其蕴藏的矿物价值就高达2万亿美元。俄西伯利亚北部还有10多亿立方米的可采天然气。美国方面,仅1978年发现的普鲁度湾油田,就有90多亿桶可采原油和7000亿立方米天然气。

  挪威已于2002年在北极地区展开“白雪公主”计划,兴建液体天然气厂。挪威国家石油公司表示:“估计该区储气池最少维持30年,能赚340亿英镑。”

  加拿大早已开始在北极圈内开采钻石,产量将占全球钻石产量的10%以上。如此丰富的自然资源,驱使周边各国竭尽全力同北极“攀”上关系。据美《时代》杂志报道,在北极的帮助下,俄可能成为“能源帝国”。

  作为世界最浅大洋的北冰洋,半数以上的大陆架区深度都不超过50米,为能源开发提供了可能。虽然自然条件恶劣,生产成本相对高昂,但随着全球能源日益紧缺,价格不断上涨,北极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对周边各国有着致命吸引力。

  北极即将成为可能的航道资源,对周边各国也是一大诱惑。据《科学》杂志报道,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加速冰山融化,预计不出10年,横穿加拿大北极群岛、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上通道,即著名的“西北通道”在夏季至少一个月可通航,最快到2080年整条航道可完全贯通。随着北极地区气温上升、冰层融化,再过15年,“西北通道”每年将会有几个月的时间可以通航,成为国际海运航线的一部分。

  北冰洋一旦通航,便可成为北美洲、北欧地区和东北亚国家之间最快捷的通道。例如,华盛顿到莫斯科的北冰洋航线要比经过欧洲的航线近1000多公里;从伦敦通向东京的海运线目前需绕道巴拿马运河,如能穿行北冰洋,那么整个航程将由现在的 2.8万公里缩短为1.64万公里。

  随着北冰洋海冰消融和航海技术的不断进步,加拿大沿岸的“西北通道”和西伯利亚沿岸的“北方通道”将成为新的“大西洋-太平洋轴心航线”。欧、亚和北美洲之间的航线将缩短6000~8000公里。在这种情况之下,谁控制了北冰洋,谁就控制了世界经济的新走廊。

  重要的战略地位

  除了丰富能源和新航道经济价值,北极重要的战略地位也使之成为兵家必争之地。目前,世界上的主要大国和军事强国都在北半球,北极圈与这些国家的最短距离也大致相同。北冰洋海域的弹道导弹不用10分钟就可到达美国腹地。

  从美苏时期开始,该区就是军事力量对峙最激烈的地区。美国从1946年开始,就在北极地区进行每周2架次的考察,以获取建立军事基地的数据。美国人在北极地区的活动引起了前苏联的警觉,前苏联也赶紧在该地区建立两个秘密考察站和军事基地。从1958年开始,美核潜艇开始在北冰洋海下自由航行,必要时可直接向俄本土发射导弹。冷战结束后,前苏联的北极军事基地都停止了工作,美国在北冰洋的活动却有增无减。

  近年来随着俄罗斯经济发展加速,普京上台后不断强调俄大国地位,俄在北极地区的表现也积极起来。2006年9月,俄战略核潜艇在北冰洋成功发射了一枚洲际导弹,这是俄战略核潜艇11年来首次从北冰洋发射洲际导弹。今年7月9日,俄罗斯又宣布,将拨款90多亿卢布在距离北冰洋不远的堪察加半岛新建最现代化的核潜艇基地。

  面对俄海军的复兴大计,美国在加紧编织围绕北冰洋的导弹防御网。2004年底,美国在阿拉斯加中部建立起了第一个陆基“战区高空拦截弹”发射阵地,而美海军的攻击性核潜艇也从未停止在北冰洋的侦察活动。

  北冰洋作为周边各国的“后院”,除了激烈的军事对峙,北极地区特殊的极地地貌对周边各国国防也是一大威胁。北冰洋70%以上的面积被冰层覆盖,而且气候恶劣,核潜艇一旦钻入厚达数米的大冰盖之下,可完全逃过包括最先进监视卫星在内的所有传感器的跟踪和监视。躲在冰层底下待命的核潜艇,还可躲避不能破冰的水面舰艇的袭击。核潜艇完全可以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携带核武器潜伏在海底,独力完成一场战争。

  “过近”的地理距离及可隐藏核潜艇的天然条件,绷紧了北极周边各国的国防神经。各国力图在该地区获取更多权利,进行战略部署,以保卫本国威慑他国。为了占据战略高点,各国不惜引发冲突,加强对该地区的控制权。虽然盟国加拿大一再强调其对北极地区的所有权,美核潜艇还是私进其海域。加也毫不退让,不断增加该地区军力。

  共同开发是出路

  相对北极,南极重要的战略地位早在上世纪初便已进入西方的视野,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国、智利、阿根廷等国也为之展开了激烈的争夺。直到1961年《南极条约》生效,才终止了无谓的争夺战。但有关北极问题,特别是对北冰洋权益如何划分,目前尚无据可循。

  曾经有一个《斯瓦尔巴条约》,是迄今为止北极圈地区唯一具有国际色彩的政府间条约。

  斯瓦尔巴群岛自1596年被发现后,各国“淘金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也随之产生。为了调和各国行为,英国、美国、丹麦、挪威、瑞典、法国、意大利、荷兰及日本等18个国家于1920年在巴黎签订了《斯瓦尔巴条约》。到1925年,中国、苏联、德国、芬兰、西班牙等33个国家也参加了该条约,成为协约国。

  该条约使斯瓦尔巴群岛成为北极地区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非军事区。条约承认该地区“永远不得为战争的目的所利用”。但各缔约国的公民可以自由进入,从事正当的生产和商业活动。

  该条约可以说是当代解决国际海洋权益争端的一个典范,为冲突各方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路: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这也是避免冲突升级损害共同利益的唯一办法。因此,北冰洋争夺的最后出路只能是按相同思路签订一个类似于《斯瓦尔巴条约》的公约,理顺各方关系,调和各方冲突,在北冰洋地区形成和平、和谐的环境,这样才能保证各国的共同开发,确保共同利益的最大化。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