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准确入轨 北京飞控中心宣布发射成功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5日01:24 华龙网-重庆晨报

  

嫦娥准确入轨北京飞控中心宣布发射成功

  据新华社24日电 24日18时05分,搭载着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发射。18时08分左右,嫦娥一号飞过重庆上空。18时30分,星箭成功分离,嫦娥一号卫星进入绕地轨道,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随后宣布,嫦娥一号卫星准确入轨,此次发射圆满成功。

  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昨日在西昌发射中心发表讲话,转达了胡锦涛总书记对“嫦娥一号”成功发射的祝贺。

  24日傍晚

  倒计时 加注到发射前5分钟

  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群山深处的山谷里,天蓝风轻。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群山中高耸的乳白色运载

火箭,托举着体重2350公斤的嫦娥一号卫星。而卫星飞向的月球,就挂在远处的天幕和山峦之间。

  火箭上端,雾气蒸腾缭绕——

  第三级火箭使用的燃料液氢液氧,储存温度分别是零下253摄氏度和零下186摄氏度,尽管燃料贮箱进行了水平极高的保温设计,火箭周围的空气还是迅速地被冷凝成水汽,为了防止结冰,要不停地用氮气吹除,直至发射前的最后几秒。

  离发射塔架500米处的燃烧池内,大火熊熊燃烧——

  在常温下不断汽化的液氢液氧,会使贮箱的压力越来越高,而一粒沙子从一米高处落下来的能量就能引起燃料的爆炸,因此需要一边加注一边泄压。从发射前负8小时液氢液氧开始加注的那一刻起,两条专用的管路就要不停地把汽化的燃料导入燃烧池烧掉,而燃料的加注也会持续到发射前5分钟。

  声音:(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主任李尚福)这里是我国三个航天发射场中唯一能够进行低温燃料火箭发射的地方。这是我国对外开放最早、承担外星发射最多、自动化程度较高、综合发射能力较强的航天发射场。组建37年来,已经将50余颗国内外卫星送上太空。

  18时05分

  火箭点火 400吨水顷刻蒸发

  清晨的一场雨没有阻挡住10时起出现的阳光,卫星按预定时间开始发射。

  “一分钟准备!”18时04分,寂静的山谷响起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指挥员李本琦洪亮的声音。

  监视所有塔架都打开完毕后,3号塔架上最后一名操作手已于5分钟前撤入地下掩体。

  在发射场周围的山坡上,在西昌指控大厅里,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塔架上的57个摄像头将现场的每一个细节实时传送到各个点位。

  包括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在内的数十家媒体记者的镜头从多个方向聚焦运载火箭,在2.5公里安全距离之外的多个参观台上人头攒动;远处一条条乡间山路上则挤满了附近的村民和远来的游客。

  虽然今年以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就已进行了7次发射,但嫦娥一号卫星的发射还是引起前所未有的关注。

  “10、9、8、7……3、2、1,点火!”18时05分,就在李本琦喊出点火口令的同时,发射控制台操作手皮水兵用力地按下了红色的点火按钮。

  瞬间爆发的巨大声响排山倒海般压向重重群山,40米深的导流槽里事先注入的400吨水顷刻化作了水汽……

  声音:(发射01号指挥员李本琦)这是我1999年以来第11次站在这个位置上,发射前后进行一系列运作必须严密无误,一步出错就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我曾有两次在发射前最后时刻面临某设备信号异常,而我必须在1秒钟内做出或者忽略或者停止程序的决策,好在最后都有惊无险。

  18时05分至30分

  穿大气层 地面房屋震得抖

  “火箭飞行正常”

  “跟踪正常”

  “遥测信号正常”……

  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所属各测站的光学、红外、遥测设备,到青岛、厦门、喀什的测控站;从太平洋上的两艘远望号测量船,到首次在航天器测控中引入的北京、上海、昆明、乌鲁木齐的4个大型天文射电望远镜,如同火炬接力般把测控数据实时传来。

  第148秒,火箭一二级分离。

  第243秒,整流罩分离。此时,火箭已经飞出了稠密的大气层,“嫦娥”不再需要整流罩的保护。

  隆隆的声响向四周漫延,房屋被震得发抖。

  第271秒,火箭二三级分离。

  第609秒,远望号测量船传来消息,三级发动机一次关机,星箭结合体进入滑行阶段。

  声音:(绕月探测工程副总设计师龙乐豪)我国历时8年研制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自1994年2月首飞以来,已经进行了14次发射,成功率为百分之百。然而,航天事业高风险的性质,让我们不敢有丝毫放松,执行这次任务的火箭采用了控制系统的系统级冗余等技术,进行了质量可靠性升级。

  18时30分许

  星箭分离 卫星入椭圆轨道

  第1473秒,当大厅里响起“星箭分离”的报告声,凝固的空气一下子沸腾起来。握手、拥抱、欢呼、祝贺……害怕影响任务而一直沉寂的闪光灯突然兴奋起来,将一张张笑脸映得更加灿烂,也将这个喜庆的画面永远地定格在2007年10月24日18时30分这一刻。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传来数据,卫星在太平洋上空,以接近每秒8公里的速度进入预定的大椭圆轨道。

  天边升起了绚丽的晚霞,尽管夜幕尚未完全降临,农历九月十四的月亮此刻显得格外明亮。

  声音:(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从2004年初立项研制到发射,总共用了3年半时间;工程总投资14亿元人民币,仅相当于目前国内修建14公里

高速公路的费用。中国探月工程以好、快、省体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

  19时10分

  发射成功 奔月旅程开始了

  18时50分左右,卫星已经飞到南美洲上空,在智利CEE测控站的测控下,卫星太阳帆板成功展开。13分钟后,用于向地面传输科学数据的定向天线也开始展开。

  利用国际联网增加测控覆盖率,这在我国航天史上尚属首次。此外,欧洲空间局的3个测控站也将对嫦娥一号卫星提供测控支持。

  此时回看发射塔架,到处是玻璃碎末、昆虫尸体、斑斑水迹,以及被火箭尾焰烤焦的痕迹,火箭点火起飞时的强大威力每次都会造成这样的场面。根据损毁程度的不同,发射后恢复需要的时间从数天到一个月不等。

  19时10分,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成功,总里程100多万公里、时间为两周左右的漫长“嫦娥”奔月旅程开始了。

  声音:(绕月探测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我国的卫星发射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发射成功仅仅是刚刚开始,“嫦娥”奔月的旅程充满风险,我们既要尽最大努力保证成功,也会正确面对失败。无论如何,中国探索深空的步伐会越来越快。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