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每一缕阳光都有意思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2日14:50 南方人物周刊
王书亚 今年有两件事,使韩国的基督教受到更多注目。一是阿富汗人质危机,二是在戛纳电影节上加冕影后的这部影片。钢琴教师申爱有婚外情的丈夫在车祸中罹难,她不愿接受亡夫有婚外情的事实,带着儿子离开汉城,来到丈夫的故乡,一个叫“密阳”的小城。接着儿子的老师知道她打算投资地产,绑架并杀死了这个孩子。到此,一个人对苦难及一切想象得出来的意义,已是可忍、孰不可忍。 近年来,韩国影视的基督教色彩渐渐浓厚,“罪”与“爱”成了最鲜明的两个主题。如《红字》引用夏娃的故事,描写罪中的沉沦;《大长今》中的爱与饶恕,及人生的使命感,也显然脱离儒家式氛围,与当年的丹麦名片《芭贝特的盛宴》有一比;金基德的《撒玛利亚的少女》,则以耶稣著名的“好撒玛利亚人”的寓言,衬托一个妓女的生命挣扎。但几乎直到李沧东这部《密阳》,韩国主流电影才开始以一种尖锐的方式与基督信仰相遇。 申爱的无望、苦毒与迷失,叫生活落入另一个孰不可忍的深渊。直到她偶然走入一间教会,在信徒与赞美诗中号啕大哭。镜头一转,申爱第一次在电影中笑了,她从认为一个基督徒“你真可怜”,到欢喜地说,我现在相信“每一缕阳光中,都有主的心意在”。一天在路上看见凶手的女儿在街角被人殴打,她犹豫片刻开车走了。当申爱回家诵背祷文“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她感动不已,决意探访监狱,去告诉杀子仇人,上帝的爱使她原谅了他。 影片在此时陡然转捩,隔着玻璃墙凶手平静地说,感谢上帝,他已赦免了我的罪,我也成了一个基督徒。申爱僵住了,一出监狱,便在阳光下昏厥。她一生的怨恨这才被更深地激发出来。对生命的质疑,不再是“为什么我要遇上这些痛苦”,而是“我还没有原谅他,上帝凭什么原谅他”?平安喜乐回归歇斯底里,申爱怨恨的对象从苦难转向了信仰。她在教堂故意嘶叫,她用“都是假的”的流行乐替换布道大会的赞美诗,她引诱牧师,朝着深夜聚集为她祷告的信徒家里扔石头,直到割腕自杀。这部电影在质疑韩国教会的世俗化,指控“廉价的福音”并未给许多基督徒带来真的救赎吗?最后一个镜头,申爱从精神病院回到家中,在宅院中剪头,镜头定格在她脚边一个角落,一个破烂却有阳光照着的角落。她想起牧师妻子在店里向她传福音,说每一缕阳光都有上帝的爱。申爱跑到一个光线很强的角落,转头问,那么这里有什么? 最后这个镜头延续了这个问题。经上说“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那么一个破烂的角落,就算被阳光照着又怎么样呢。对此时的申爱来说,就算明天太阳照常升起又怎么样呢。刚好看到杂志上有篇李沧东的访谈,题目是“我不相信幸福”。 关于饶恕,在这半个世纪韩国的宗教复兴中,有过两个著名故事,构成了这部电影质疑与探讨的时代背景。一个例子在1960年代,一个韩国寡妇独生子被杀。经历挣扎之后她去法院要求释放凶手并表示愿意收他做儿子。她也写信恳求总统特赦,最后凶手被特赦,一时震动韩国社会。当时美国总统约翰逊致信称她是全世界最伟大的女性。另一个例子在1990年代初。为破坏汉城奥运会,朝鲜女特工金贤姬奉命于1987年11月28日炸毁大韩航空858次航班,机上115人全体罹难。金贤姬在狱中忏悔认罪,被判死刑后狱中牧师带她信主为她施洗。1990年4月,韩国总统卢泰愚发表全国电视讲话,宣布特赦这位26岁的女恐怖分子。 没有这一连串的饶恕与和解,就难有今日的韩国社会。导演要质疑的,不是这些更新了韩国历史的真实见证;而是一个罪人的悔改,一个受害者的饶恕,真那么容易吗?常听人说,《圣经》教导人有信心就能得救,这太轻便了。但一个信字,谈何容易,不然你来试试。申爱的故事显出救赎的艰难,实在难到人的任何努力都无能为力。 林语堂曾在自传中说,有三种基督徒,一种因犯罪而悔恨,渴望免于良心的责备。一种因痛苦而需要安慰和逃避。还有一种,他们了解自己所信的为何,然后真心信靠所信的那一位。林先生说,前两种都可是信仰的开端,却都还不是真的信仰。 在这部电影中,那个面对受害者毫无悔恨的杀人犯,正是第一种。耶稣说,圣灵来了,要叫世人“为罪、为义、为审判,自己责备自己”。没有真悔改的平安,不是真平安,只是精神的按摩和灵魂的桑拿。而申爱似乎是第二种,她以饶恕作为在被饶恕者面前一个胜过苦难的高台。因此当对方说他也相信上帝时,等于破碎了她自以为义的假象,令她从饶恕的心堕入怨恨的谷。 因为同样的,没有真悔改的饶恕,也不是饶恕,而是高高在上的傲慢。耶稣说了一个比喻,一个人欠一千万两银子,主人免了他的债。他出门遇见欠他十两银子的同伴,却狠心把他下在狱中。所谓饶恕,就是承认自己欠的一千万两蒙了赦免,于是甘心情愿免去别人所欠的十两。所谓饶恕,就是看见上帝的恩典,于是主动放弃处置过错方的权利。所谓饶恕,就是靠着信心的搀扶,可以胜过处境,选择不再活在过去。于是每一天都可以是新生命的开始,每一缕阳光都可以有意思。 去年在一个夫妻小组中,有三个问题。第一,小时候谁教导你最多关于饶恕的事?第二,小时候最记得的一次说“我错了”的经历?第三,现实生活中有谁是你饶恕的榜样?可怜啊,我的回答竟都是没有。我从小就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饶恕。 陀思妥耶夫斯基说,令我痛苦的,从来都不是苦难,而是我是否配得上这苦难。若我遇见一个申爱,我不会说,来,跟着我做一个祷告,你就可以得救。我会说,从来赞美都发自死荫的幽谷,从来信心都降在独自一人的旷野。 Are you ready?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