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提出“超时空动力”概念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2日10:49 青年参考

  北京时间11月5日11时15分,随着第一次近月制动准确实施,中国首位“月亮使者”成功与月球“牵手”。据 中国国家宇航局公布的消息,“嫦娥一号”已成功被月球引力捕获,进入周期12小时、近月点210公里、远月点8600 公里的月球极轨椭圆轨道。至此,承载着亿万中国人梦想与牵挂的“嫦娥一号”卫星,已经在太空中飞行了约280个小时, 路程累计近200万公里。那么,如此遥远的飞行使用的是什么动力?

  本报特约撰稿池晴佳陈琳

  

  航天器

  使用什么燃料

  在“嫦娥一号”奔月旅途中,速度最快的是在卫星刚进入地月轨道时,

发动机加速,瞬间速度可达每秒10.58公 里;而在到达地球和月球间的引力平衡点时,速度最慢,仅为每秒230米,当时距月球约6万公里。“嫦娥一号”卫星副总 指挥龙江说,在变轨开始时,第一步是将卫星的头部由对向太阳转到要开始加速或减速的方向;第二步是进行发动机点火,给 卫星一个加速度或反方向的制动,达到变轨的目的;第三步是将卫星转变为原来的对太阳定向姿态。这三个步骤都比较复杂, 尤其是5日上午的近月点制动,直接关系到“嫦娥一号”的成败,如制动不足,卫星会飞离月球,与月球的再次交会将极为困 难;而制动量过大,就会撞向月球。

  许多媒体都谈到“嫦娥一号”卫星的多次变轨,但对在变轨时所用的发动机和燃料却很少涉及。一般来说,卫星在变 轨时的动力是由太阳能电池、同位素电池(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在衰变时释放巨大能量的原理制作)或卫星自身携带的化学燃料 提供的。“嫦娥一号”选择了第三种,即自身携带了1200公斤的燃料。

  “嫦娥”还是用传统燃料作推进剂,虽然只绕月1年,但却携带了1200公斤燃料。欧洲航天局2003年9月27 日升空的“智能1号”,在太空中飞行了3年,航行8400万公里,只消耗了大约70公斤燃料。他们使用的是一种太阳能 电池,仅消耗传统航天器所需燃料的1/10。“智能1号”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通过电能电离惰性气体原子,从尾部喷 出高速氙离子流,从而为探测器提供动力。

  而携常规燃料,势必增加航天器的负荷,影响其使用寿命。随着人类不断走向深空,需要有—种功率合适、重量轻、 寿命长、成本低,安全可靠的空间能源。

  

  科学家探索

  “超时空动力”

  还记得美国著名科幻电影《星际迷航》里,那艘能以超光速航行的宇宙飞船“企业”号吗?借助两部“曲速”引擎的 动力,“企业”号成功突破了光速限制,以令人不可思议的速度穿越各个星际……人们不禁会思考——超光速旅行可能吗?

  早在上世纪50年代,德国物理学家海姆就开始探索“超时空动力”的概念。海姆提出,强力磁场可制造引力场,以 高速推动宇宙飞船。如果磁场够强大,宇宙飞船就可以进入一个比我们所在的时空更高的空间,以超高速航行。当磁场一消失 ,宇宙飞船就会重返现在的时空。在这种方法下,宇宙飞船能以50倍光速的高速运行,只需5小时便可往返火星,到11光 年(光线在一年时间中行走的距离,约9.46亿公里)以外的星体也只需80天。

  海姆得出的结论像极了科幻小说中的情景,以至于有人干脆认为他是科幻小说家而非科学家。2003年,也就是海 姆去世两年后,他的部分研究成果被计算机模拟实验所证实,其理论随之引起重视。

  在2005年度美国航空航天学会年会上,德国物理学家萨尔茨吉特撰写的一篇有关“超时空引擎”的论文,获得了 “核能和未来航空”项目大奖。该论文描述了一种“超时空引擎”,它能使飞船以极快的速度飞行,从而进入另一个空间。从 某种程度上讲,这是科学界对超光速现象的一种认可。

  

  “反物质收割机”

  让能量无限

  海姆的“超光速旅行”虽让很多人神往,但人们不禁会问,用什么燃料提供动力,飞船才能维持超光速旅行呢?还用 传统的液氢、液氧吗?如果要进行超光速、持续时间长的星际旅行,飞船恐怕要携带半个地球那么大的“液氢包”。人类需要 能效更高的燃料,在这方面“反物质”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反物质”带有相反电荷,如反质子、反电子等,与普通物质“水火不相容”。二者一旦相遇,便产生“湮灭”(反 物质和物质相互吸引、碰撞而转化为光并释放出的巨大能量,这个过程叫做湮灭)现象,产生的能量十分惊人。0.1克反物 质可以产生200吨液体燃料所产生的动力,1千克反质子产生的能量足以满足全世界26分钟的全部能源需求。并且“湮灭 ”反应不产生任何污染,世界上可再难找到比这更理想的能源了。

  在太阳系内,来自外太空的被称作“宇宙射线”的带电粒子与太阳产生的带电粒子(俗称“太阳风”)猛烈撞击时, 就能产生反物质。美国宇航局正计划用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球状构件,将这些“流浪”的反物质收集起来,由于设备要漂浮在 太空中,因此被称为“太空反物质收割机”。

  这种还在设计中的“反物质收割机”由3个同心的球状构件组成,最外部的球状构件直径达到16公里,作用是只允 许反质子通过。中间的一层球状构件直径有数公里,反质子通过它后将最终落在最里层的球状构件上。最里层的球壳直径只有 100米,其内部强大的电磁场将反质子吸附起来。收集并储存好的反物质就可以大显神威了,普通物质与反物质反应时能量 产生速度很快,如能灵活控制反应进程并应用在航天器动力供给上,未来宇宙飞船的速度将快得多。

  

  开发核动力飞船

  最现实

  在日本动画片《奥特曼》中,宇宙英雄奥特曼每次与

怪兽搏斗都得速战速决,因为他自身携带的能量有限。一旦能量 用完,它将永远返回不了自己的星球了。目前的载人飞船就有点像这位宇宙英雄,由于
火箭
动力、飞船自身携带燃料的限制, 飞船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返回地球,否则便逃脱不了“无家可归”的命运。动力问题严重限制了飞船的航线,解决这一问题的最 现实办法当属核动力了。

  美国宇航局很早以前就进行了核动力飞船的研究。早在上世纪50年代末,美国著名科学家、普林斯顿大学高等研究 院教授弗里曼?戴森就提出了一个用核弹作飞船动力的理论模型,这就是后来美国政府秘密实施的“猎户座计划”。该计划利 用数千枚核弹产生的冲击波推动飞船极快速度前行,但后来该计划被中止。

  目前对核动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核能的转化方面,如利用热电材料将核反应堆产生的热能转化成电能等。美国宇航局 (NASA)已经同意给洛?马公司的核动力项目“普罗米修斯”划拨600万美元的经费,以便对由小型核反应堆驱动的跨 行星探测飞船的建造进行理论研究。虽然核动力飞船在近几年里不大可能升入太空,但很多人都相信,核动力是目前科学技术 发展水平下实现“星际旅行”的惟一可行形式。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走进城市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