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吉亚玫瑰革命四年之痒:总统支持率持续走低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3日02:00 中国青年报

  本报驻俄罗斯记者 关健斌

  离开格鲁吉亚已经两年多了。由于曾在那里工作过近5年的时间,所以无论身在何处,我对格鲁吉亚还总是有一丝割不断的牵挂:遇到格鲁吉亚的新闻总要多看上两眼;看到格鲁吉亚的变化总要多琢磨两次;碰到与格鲁吉亚有关的人和事总要多打量一会儿。

  其实,自从2003年11月“玫瑰革命”后,格鲁吉亚的新闻一直就没断过,而新闻主基调也一直没有变过:俄美“暗战”外高加索。不是格鲁吉亚与美国如何之接近,以至于美军要在格境内的黑海之滨建立反导系统;就是格鲁吉亚与俄罗斯关系如何再度恶化,以至于两国民航停飞、火车停开,再不就是格鲁吉亚的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要求独立,格当局指责俄罗斯是“幕后推手”——诸如此类的消息总能每隔一段时间就刺激一下我的眼球,让我难以忘记格鲁吉亚。

  这回,格鲁吉亚再次从世界媒体的边缘走到了中心——格鲁吉亚爆发了自“玫瑰革命”之后规模最大、人数最多、影响最广的反对派示威游行。坐在莫斯科记者站的办公室里,看着俄罗斯电视台的一些图像报道:第比利斯街头昔日的建筑几乎没有什么改变,但气氛却明显地紧张了许多,警察对示威人群大打出手,催泪瓦斯、橡皮子弹、高压水枪都用上了。似乎,格鲁吉亚“玫瑰革命”的4周年纪念日可能就要在这种不太和谐的气氛中度过了。

  电视里的萨卡什维利总统表情严肃、语气强硬、手势果断地声称有人要“在格鲁吉亚制造叛乱”,今天的小萨丝毫没有2004年1月我采访他时那种“志得意满”的感觉,似乎只剩下了“义愤填膺”。看着这些画面,我不禁想,如果美欧像这次对待小萨这样“宽容”地对待当年的老谢,那么也许现在坐在总统位置上的还是那位素有“高加索银狐”之称的谢瓦尔德纳泽;如果老谢像这次小萨这样“坚决”地对待当年的反对派,那么也许格鲁吉亚当年就根本不会发生什么“颜色革命”了。可是,历史是没有那么多“如果”和“也许”的,“玫瑰革命”已经过去快4年了,老谢也已赋闲在家快4年了……

  那么格鲁吉亚到底是怎么了呢?4年来,格鲁吉亚一直被美欧树为独联体各国的“民主样板”,美国总统布什还曾于2005年5月亲自造访这个外高加索山国,为小萨加油打气。但“颜色革命”也不是什么“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格鲁吉亚局势并未因“玫瑰革命”而迅速好起来:“玫瑰革命”时的“铁三角”之一、前总理日瓦尼亚神秘死亡,小萨与昔日的“革命盟友”先后反目,国内百姓生活水平一直没有明显好转,小萨的支持率也再没有像他2004年1月当选那样回到90%,小萨所在政党的支持率也一直走低。

  小萨把格鲁吉亚近期发生的动荡归罪于他的近邻——俄罗斯,指责俄罗斯情报部门在背后捣鬼。一位俄罗斯观察家对本报记者说:“我倒真希望是俄罗斯情报部门干的,那是他们的工作。如果他们真能做到这一点,那么说明他们的业务素质和业务水平很高。只可惜,我认为,这似乎与俄罗斯情报部门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也表示,格鲁吉亚当局有关反对派示威活动与俄有关联的声明是一场政治闹剧。拉夫罗夫还强调,俄罗斯不会干涉格鲁吉亚内部事务。

  那么,格鲁吉亚的这次动荡是否真与俄罗斯有关呢?我认为,似乎并无直接关系。一位独联体问题专家对本报记者说:“很遗憾,格鲁吉亚现政权的反对派并不是亲俄派。从这个角度讲,即便小萨的反对派上台,也未必会改变现政权亲西方的立场。”我还记得在外高加索工作时,格鲁吉亚的一位国际问题权威专家曾经对我说:“对于俄罗斯而言,最大的悲哀就是没有在格鲁吉亚民众中培植起亲俄土壤。”而另一位专家则一针见血地说:“格鲁吉亚在与美欧发展关系时,必须要与俄罗斯保持一个正常的关系。美国人对小萨再好,他们也不可能用飞机给格鲁吉亚老百姓运石油和

天然气,不可能把自家的电网从万里之外接到第比利斯。”

  忽然记得6年前谢瓦尔德纳泽的国际问题私人顾问给我打的一个比喻:“格鲁吉亚就如一片郁郁葱葱的嫩草地,而俄美就像在这片草地上摔跤的熊和虎。无论哪一方赢了,对这片草地而言都是悲剧,因为草地早已在熊虎争斗时被践踏得一团糟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走进城市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