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陆克文的中国缘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5日08:00 天津日报
本报北京专电 在11月24日举行的澳大利亚联邦大选中,去年刚刚当选工党领袖的陆克文取代连续执政11年的霍华德,成为了新一任澳大利亚总理。 出身寒微 1957年9月21日,凯文·拉德(陆克文)出生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一个农民家庭,他的童年在农场度过。11岁时,父亲死于一场车祸,留下母亲一个人抚养四个孩子。 失去家庭支柱之后,陆克文一家的生活变得艰难。他不得不随母亲四处辗转奔波。多年过去,他还记得因为找不到住的地方,在车里过夜的日子。对于当年的那些经历,陆克文的哥哥格雷格表示:“不安全感是他(陆克文)努力想要摆脱的。” 少年时代的不幸经历培养了陆克文沉稳、坚韧的顽强性格,也成为陆克文投身公众事业的动力。在1998年当选联邦议员后发表的第一次演讲中,他动情地说道:“和成千上万的母亲一样,我的母亲只能依靠微薄的资助养家糊口。这让我觉得应该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来保护弱者。” 10岁接触中国文化 10岁时,母亲给了陆克文一本关于介绍世界古代文明的书,他第一次接触到中国文化,开始对中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76年,他考上首都堪培拉的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在上世纪70年代末,他敏锐地觉察到了中国对外开放政策带来的机遇,决定把中文作为自己的专业。他不仅研读中国历史,也研究亚洲政治。也正是在上大学期间,他给自己起了一个中文名字──陆克文。 大学毕业后,他进入澳大利亚外交部工作,先后被派驻过斯德哥尔摩和北京。当选澳大利亚总理之后,他也成为西方国家中首位会讲中文的政府首脑。在今年9月APEC会议期间,他曾用中文向中国主席胡锦涛致欢迎词。 不仅陆克文本人,他的家庭也很有中国缘。他的大儿子正在复旦大学学习,最小的儿子也在学中文,女儿则嫁给了一名澳籍华人。 不讨厌版“霍华德” 在意识到自己更愿意制定公共政策而非执行政策之后,陆克文于1988年辞去了外交部的工作,回到家乡昆士兰州当起了工党领导人韦恩·戈斯的参谋,后来又成为工党外交政策的发言人,开始在政坛崭露头角。2006年12月4日,他当选为新一任工党领袖。 曾有人把陆克文比成年轻版本的霍华德,因为这两人都把他们看似单调沉闷的性格变成了政治优势,避免了选民对他们形成爱憎分明的分裂。两人都很重视家庭,陆克文的妻子是他大学时代的恋人。霍华德几乎不喝酒,陆克文则说他一生中只喝过两次酒。 《悉尼先驱早报》的时政记者彼得·哈特认为:“除了没那么招人讨厌,陆克文基本上和霍华德无异。” 左图 11月24日,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首府布里斯班,工党领导人陆克文庆祝工党赢得联邦大选。 新华社记者 张军 摄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