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面对“风魔”缺良招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8日11:45 青年参考

  本报特约撰稿李月

  

  11月15日,孟加拉国遭受了罕见强热带风暴“锡德”的袭击。据孟加拉国军方统计,截至22日下午,已经有3199 人死亡。生成于海上的风暴为何会对人类造成如此大的劫难?这样的风暴是如何形成的?人类应怎样对付“风魔”呢?而在美 国科学史上,能让政府和科学家都低头认输的少数事件之一,也正是它的“破风计划”——

  最大风灾

  曾让50万人丧生

  孟加拉国位于南亚次大陆东北部的三角洲上,面积14.75万平方公里,地势低平,全国平均海拔不足10米,是 世界上受热带风暴危害最严重的地方。这次的强热带风暴“锡德”,最高时速达240公里,致使孟加拉全国有275万人受 灾。而此前的多次风灾也都屡屡让孟加拉国生灵涂炭。1970年11月,“诞生”于印度洋上的热带风暴“波罗”,给孟加 拉国造成约50万人的死亡,是该国历史上最严重的风暴灾害。1991年4月,飓风“哥奇”又给该国造成14.3万人死 亡。

  无独有偶,在地球的另一端——中美洲以及美国南部地区,也不断受到“狂风袭扰”。

  说起“米奇”来,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活泼可爱的米老鼠,但对中美洲人来说,却无疑是死神降临。1998年11月 ,代号“米奇”的飓风席卷了中美洲,所经之处,狂风、暴雨和洪水肆虐。 “米奇”被认为是现代最具有破坏性的飓风,其 最大风速达到时速180英里(约290公里),共有约1.1万人丧生。洪都拉斯的经济损失高达30亿美元,相当于该国 一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当地一位经济学家在描述灾情时说,“好像被扔了一颗原子弹。”

  即便是科学技术高度发达、救援措施非常完善的美国,也难逃“风魔洗劫”。2005年8月,飓风“卡特里娜”给 路易斯安那、密西西比和阿拉巴马等州造成巨大破坏,受灾范围几乎与英国国土面积(36万平方公里)相当,被认为是美国 历史上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据统计,在此次飓风中遇难的达1800人,经济损失超过1000亿美元,其中仅保险业 就损失了250亿美元!而在9·11恐怖袭击中,美国保险业损失200亿美元,因此有人把“卡特里娜”称为“天灾版9 ·11”。

  而在西太平洋肆虐,严重危害我国的风魔名为台风。如8月19日登陆福建的台风“圣帕”,就造成福建、浙江、江 西、湖南、广东5省811.7万人受灾,死亡39人,因灾直接经济损失67.1亿元人民币。

  

  肆虐风魔

  从哪来

  从上面可以看出,风魔在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名称,在西太平洋叫台风,在中美北美大西洋叫飓风,而在印度洋就称 为强热带风暴。那么,这种风暴是怎么生成的呢?

  1.首先要有足够广阔的热带洋面。这个洋面不仅要求海水表面温度要高于26.5℃,而且直到60米深的海水里 ,水温都要超过这个数值。其中广阔的洋面是形成风暴的必要自然环境,因为风暴内部空气分子间的摩擦,要消耗巨大能量, 而这只有广阔的热带海洋释放出潜热才能供应。另外,热带气旋周围旋转的强风,会引起中心附近的海水翻腾,风暴中心可以 造成海洋表面向上涌起,继而又向四周散开,于是海水从风暴中心向四周围翻腾,这种海水翻腾现象能影响到60米深度。在 海水温度低于26.5℃的洋面上,因热能不够,风暴很难维持。

  2.在风暴形成之前,预先要有一个弱的热带气旋存在。在一个事先已经存在的热带气旋里,涡旋内的气压比四周低 ,周围的空气挟带大量水汽流向旋涡中心,并在旋涡区内产生向上运动;湿气上升,水汽凝结,释放出巨大的凝结潜热,才能 促使台风这部大机器运转。所以,即使有了高温高湿的热带洋面供应水汽,如果没有空气强烈上升,产生凝结释放潜热过程, 台风也不可能形成。所以,空气的上升运动形成弱的气旋,是生成和维持大风暴的重要因素。

  3.要有足够大的地球自转偏向力。因赤道的地转偏向力为零,而向两极逐渐增大,故风暴发生地点都在大约离开赤 道5个纬度以上。由于地球的自转产生了一个使空气流向改变的力,称为“地球自转偏向力”。在旋转的地球上,地球自转的 作用使周围空气很难直接流进低气压,而是沿着低气压的中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北半球),于是在风暴初始期,周围气流 不断涌入,会使风暴像“滚雪球”般膨胀。

  4.在弱低气压上方,高低空之间的风向风速差别要小。在此情况下,上下空气柱一致行动,高层空气中热量容易积 聚,从而增暖。气旋一旦生成,在摩擦层以上的气流将沿等压线流动,高层增暖作用也就完成。而在北纬20°以北地区,气 候条件发生了变化,主要是高层风很大,不利于增暖,风暴就难以出现。

  风魔肆虐所形成的强大破坏源于其蕴含的巨大能量,其巨大能量可从它所带来的降水来看。据研究,平均一个台风一 天可在半径为665公里的范围内降水15毫米,这么多的降水所释放的潜热有5.2×1019焦耳/天(6.0×1014 瓦特),相当于全球每天发电总量的200倍!大风暴所蕴涵的巨大能量还可以从它所带来的风能中看出。假定一个台风在半 径为60公里的范围内风速平均为40米/秒(时速约144公里),维持这样的大风所需的能量约1.5×1012瓦特, 相当于全球每天发电总量的一半,也是十分惊人的!

  

  降服风魔

  各国都在想招

  了解到风魔肆虐的危害以及成因,那么我们人类有办法降服风魔吗?科学家一直在做不懈的努力。据10月24日的 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摩西·阿拉马罗提出一个操控台风的设想,即在风暴形成前,使用大量的喷气

发动机在大气中制造一个微型的旋风,提前把海洋和大气中蓄积的能量吸收掉,破坏巨型气旋的形成。但是反对者认为这种方 法是徒劳的,说即使用再多的喷气式飞机,也无法在大气中注入足够引起风暴的能量,哪怕只是一场很小的风暴也没戏。

  也有另一种设想,在台风形成之前,在海洋表面覆盖一层薄薄的油,可以干扰能量从海洋向大气的流动过程。但是麻 省理工学院气象专家克里·艾曼纽在2002年曾做过类似实验,他发现在高风速条件下,油层很容易被破坏,不能发挥阻隔 能量流动的作用。

  最“天马行空”的想法是使用煤灰。1973年,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飓风专家威廉姆·格雷提出,利用煤灰吸附水 蒸气的特点,在气旋内部制造烟云来扰乱其内部结构,最终达到削弱风暴的目的。而今年9月,以色列希伯来大学教授丹尼尔 ·罗森菲尔德也提出了类似观点:飞机低空飞行,撒播特殊微粒,使飓风底部降温,减少温差,从而使飓风减速和转向。

  甚至还有人提出利用原子弹爆炸,将风暴化整为零。

  

  美国“破风计划”

  惨败

  尽管科学界已提出各种方案“驯服”风暴,但真正有效的还没找到,有的甚至以失败告终,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上世纪 60~80年代美国实行的“破风计划”。

  上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曾连续遭遇几个超大飓风的侵袭,因此在艾森豪威尔政府的资助下,一项力图削弱飓风的 “破风”计划随机出台。“破风计划”是通过增加飓风眼墙(眼墙是风眼四周风速大的环状云区)外围第一个降雨带的降水量 ,来改变飓风。研究人员在飓风眼墙外的云团投掷碘化银,形成一个人造新云环,而飓风在经过这种人力介入后转速应会变慢 ,危险性也降低。

  1973年,“破风计划”开始实施,数百位美国科学家和工程师倾力参与,研究经费每年高达2000万美元,还 外加几百万美元的操作费用。“破风计划”负责人之一罗伯特·詹特瑞曾夸口:“飓风是大气所孕育最大、最狂野的现象,我 们有理由去捕捉和驯服它。”

  不过事与愿违,“破风计划”能实现干扰的条件是飓风云团中要有足够温度低于冰点的过冷水,但是飓风中的过冷水 数量远不能满足需要。更困难的是飓风会不断形成新云墙,使得科学家无法设置人造新云环。1983年,耗资数十亿美元的 “破风计划”不得不画上句号。这也是美国科学史上,能让政府和科学家都低头认输的少数事件之一。

  今天,依靠海岸地区架设多普勒气象雷达,越来越多的气旋现象被勘测和跟踪。此外,各国气象研究中心正在开发4D-Var 技术,即将观测资料键入数模中,以准确的预测风暴路径、强度以及降雨。遗憾的是,到现在为止,大部分风暴形成过程还不 能被模拟出来。因此,“驯服”风暴,科学家还有很多路要走。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