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谈重启:中东乱局能否变和局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30日12:26 央视《今日关注》

  《今日关注》2007年11月29日播出:谈重启 中东乱局能否变和局,以下为节目内容。

  从2000年到2007年,从戴维营到安纳波利斯,中断七年的巴以和谈终于再次启动。美国总统布什为何在离任之际力促和谈?反对之声不绝于耳,纸上的和谈能否转化为现实的和平?巴勒斯坦建国是否指日可待?稍后请看《今日关注》。

  主持人(鲁健):

  各位好,欢迎您收看正在直播的《今日关注》。

  中东和会在2000年中断之后已经7年的时间了,11月27号在美国再次举行中东和会。

  中东和谈确实可以说是道路曲折,从1991年

马德里和会开始发展得真的是令人慨叹。拉宾被刺杀,阿拉法特也已经去世了,沙龙至今还因为中风卧床不起,所以中东的和平道路似乎注定是命运多舛。从2000年之后,中断七年的中东和会又能不能够解决一系列的难题呢?巴勒斯坦建国什么时候能够完成?一系列的难点到底能不能够解决?我们今天就请两位专家进行分析。

  今天我们请到的两位嘉宾是殷罡先生和陶文钊先生,欢迎两位。

  首先在节目一开始还是请两位通过短片先来了解一下这次中东和会的一些内容。

  (播放短片)

  解说:

  28号,美国总统布什邀请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和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到白宫举行三方会谈,巴以和平谈判正式启动。

  布什在与阿巴斯和奥尔默特会谈后共同会见记者时说,美国将积极参与巴以双方为建立巴勒斯坦国、实现巴以和平相处而开展的谈判进程,并向巴以双方提供帮助。他说,巴以恢复和谈的协议是“一个有希望成功的开端”。

  当天,巴勒斯坦高级谈判代表埃雷卡特说,双方将从12月12号开始进入实质性谈判阶段。

  埃雷卡特(巴勒斯坦谈判代表):

  我们决定从12月12日开始谈判之旅,争取就耶路撒冷、边境、定居点、难民、水源和安全问题达成协议,这将是一个艰难的旅程。这些问题都很棘手,但我相信,比起谈判我们今天更需要决心。

  解说:

  中东问题安纳波利斯会议27号召开,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会前就事关巴以未来谈判框架的《共同谅解文件》达成了一致。在当天的会议上,布什在巴以领导人的陪同下宣布:巴以双方领导人将尽一切努力,争取在2008年年底前达成一项内容广泛的和平协议。

  分析人士指出,安纳波利斯会议《共同谅解文件》,为巴以迈向和平之路提供了框架和机制。但巴以争端旷日持久,这份文件是否会得到双方的真正落实,还面临许多挑战。

  主持人:

  根据安纳波利斯会议达成的《共同谅解文件》,我们看到巴以双方是在关于巴勒斯坦建国问题、双方和平共处问题上面达成了一致。巴勒斯坦建国问题到底怎么样才能够完成呢?

  殷罡(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

  巴勒斯坦建国问题根据1993年“奥斯陆协议”,在1999年就应该建国了,刚才看到一个消息,到2008年底拖了9年。建国这个事情并不很难,只要有决心想建国,跟以色列达成协议就可以建国。之所以拖了这么长时间,是受了方方面面的干扰,包括一些领导人的去世等等。

  主持人:

  但是我们也看到巴勒斯坦高级谈判代表埃雷卡特说的那段话,让我们觉得建国似乎也不太容易,比如谈到建国,可能首先障碍就是关于耶路撒冷的地位问题,到底怎么划分?这个问题双方可能会达成什么样的一致?因为我听说以色列方面有一个说法,以色列准备把东耶路撒冷划分给巴勒斯坦用为首都,是这样的吗?

  殷罡:

  是这样的,双方在1994年就做好准备了,1995年基本就成熟了,到了几乎可以签字这种程度。耶路撒冷怎么分,大家都知道它分东西两部分,还有一个老城是核心部分,西边住的是犹太人,东边住的是阿拉伯人,在技术上分还可以做到,而且把耶路撒冷的东部划分到巴勒斯坦方面,让巴勒斯坦难民建立首都,不仅符合巴勒斯坦方面的利益,也符合以色列的利益。因为在这片将要划出去的土地上住着20、30万巴勒斯坦人,划出去以后,既满足巴勒斯坦方面的政治需求,也为以色列甩掉了人口负担。所以现在主要是一个决心问题。

  主持人:

  关于耶路撒冷的地位问题会是巴勒斯坦建国最大的障碍吗?

  陶文钊:

  我觉得当下还有一系列的问题。在安纳波利斯和会之前,赖斯国务卿就讲,这次和会要达到三个目的:

  第一,巴以双方讨论巴勒斯坦建国问题。

  第二,重新回到路线图。这是2002年美国、欧盟、俄罗斯、联合国四方推出一个路线图,后来受到种种的阻挠和干扰没有能够实行,现在要回到这个路线图。

  第三,动员国际社会对中东和平进程的支持。

  通过这次安纳波利斯的和会,起码第三个目的是达到了。现在巴以双方的领导人都承诺他们要致力于讨论这两个问题,就是巴勒斯坦建国和重新回到路线图,而且确定了一些机制和具体的办法,比方说由库赖和以色列的外长联合组成一个委员会进行谈判。实际上27号的会一开完,28号他们已经在华盛顿开始谈判。而且以后奥尔默特跟阿巴斯每两个星期要见一次面,要谈一次,美国要把这个事情一路地推进下去。

  主持人:

  相信12月份可能巴以双方会很忙,甚至到明年这个谈判可能一直都会继续。

  殷罡:

  对,一直会继续,也不排除要发生什么意外事件。但总体来说,双方都是有决心的,这一点可以肯定。

  主持人:

  现在双方的决心和共识都已经看到了,但是我们也可以知道,巴以双方从历史上来看签署的协议也不少,但是关键看落实,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短片再来回顾一下,从1993年到1999年当时巴以双方所签署的一系列的协议。

  巴勒斯坦自治的《原则宣言》也就是“奥斯陆协议”1993年9月在华盛顿签署。宣言规定:允许巴在加沙-杰里科地区先行自治,巴最终地位的谈判在1999年5月4号前解决。

  《开罗协议》,1994年5月4日签署,关于实施加沙-杰里科自治原则宣言的最后协议。

  《塔巴协议》,1995年8月在埃及塔巴草签,9月28日在美国白宫正式签署。根据这个协议,以军将从约旦河西岸包括希伯伦在内的7座主要城市撤出。

  《希伯伦协议》,1997年1月17日签署,根据协议,以军从该市80%的地区撤出,交由巴勒斯坦警察控制。

  《怀伊协议》,1998年10月23日在这次开中东和会的马里兰州签署,不过是在当时的怀伊种植园达成了的临时协议,协议规定:以将从约旦河西岸13%的土地上撤军。

  《沙姆沙伊赫备忘录》1999年9月5日是在埃及沙姆沙伊赫签署。双方同意1999年9月13日开始巴勒斯坦最终地位谈判,并于2000年2月15日前就耶路撒冷地位等问题达成框架协议。

  但是我们也注意到,《沙姆沙伊赫备忘录》如果按照既定的程序走,巴勒斯坦现在也应该建国了。但是恰恰就像您刚才说的有时候有意外发生,2001年就是因为沙龙强行进入了清真寺,所以发生了后来的一系列问题。

  现在又有了新的协议,如果他要落实主要的困难是什么?

  殷罡:

  今后也可能会出现一些障碍、阻力,但是这种阻力、障碍肯定会比2000年、1999年呢时候要小很多,这个话也不是平白无故瞎说的。因为现在的局面,哈马斯控制了加沙,以色列已经完全从加沙地带撤走了。所以加沙问题可以放在一边不谈,现在实质上有效地控制巴勒斯坦一部分的领土,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还有它的主席阿巴斯和以色列谈。

  一般来讲,如果最终协议比较合理,在巴勒斯坦内部不会遇到什么障碍,在以色列内部会遇到一些阻碍,一些犹太人、一些极端的援教主义者会反对等等。但是根据以色列的体制,这种反对不会成功,不会达到目的,因为它毕竟是少数。

  主持人:

  现在以色列的右翼包括巴勒斯坦的哈马斯对于巴勒斯坦建国问题可能不会产生像以前那么大的阻碍。

  殷罡:

  对。2000年戴维营谈判,2000年7月,随后发生了沙龙进清真寺这些事情。那个时候哈马斯和法塔赫是混杂在一起,如果阿拉法特签了字,他回到加沙很可能被暗杀。所以当阿拉法特回到加沙,踏上加沙的土地他流泪了,为什么流泪?这里包含着很多的内容,就是他不敢签字。

  现在如果是阿巴斯签这个字,就没有加沙什么事了,约旦河西岸的人民会支持他、会欢呼他,如果这个协议能达到双方签字,一定是比较合理、比较公正的,否则他不会签字。

  国际社会的态度也跟当年不一样。阿拉法特2000年6月底就开始动身去美国的时候,阿拉伯国家一片反对的声音,特别是我们刚才谈的耶路撒冷地位问题,阿拉伯方面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警告阿拉法特不能代表全体伊斯兰世界去分割耶路撒冷问题,你没有这个权力。这次这种声音就没有了,所以我觉得阻力才会小一点。

  主持人:

  但是我也看到有一些媒体有一种说法,其实这次中东和会是三个弱势的领导人,比如说像阿巴斯、国内哈马斯的反对力量其实相比阿拉法特那个时候力量在增强,以色列奥尔默特也不像沙龙那么强硬,布什已经是快离任的一个总统了,有点临时抱佛脚召开这么一个会议,所以这次中东和会可能障碍还是很大,陶教授,您怎么看呢?

  陶文钊:

  这种分析也有道理,殷罡教授是从一个方面分析,确实现在温和的阿拉伯世界对于巴以和平进程的支持比90年代那个声音要强烈。但是另外一方面,在过去巴以的和平进程当中最大的障碍是来自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内部的强硬派别,甚至可以说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两边温和派之间的分歧比他们内部的温和派和强硬派之间的分歧还要小一点。像1999年,当时在美国的戴维营谈的时候,以色列已经同意让给巴勒斯坦所要求的差不多95%的土地,但是当时在阿拉伯和巴勒斯坦内部的强硬派的压力之下,阿拉法特没有敢签这个协议。

  1995年拉宾遇刺,这是巴以和平进程的一个重大曲折,现在这个问题同样存在。这次阿巴斯去参加和会,有的美国学者就说,巴勒斯坦内部还在打仗,你就是签了这个东西你怎么来贯彻,这是一个问题。以色列奥尔默特也不像阿巴斯那样有权威。所以双方政府都不像90年代那么强势,那个时候的阿拉法特的地位可以说是不受挑战的。

  主持人:

  包括沙龙那个时候。

  陶文钊:

  对,所以这个问题确实也存在,即使阿巴斯和奥尔默特达成了协议,这个协议到底能贯彻一个什么地步,这还是一个问题。

  主持人:

  简单的说就是,比如说现在哈马斯和阿巴斯之间的分歧可能比阿巴斯和奥尔默特之间的分歧还要大。

  陶文钊:

  我觉得可能就是这样。

  主持人:

  那殷先生您怎么看?

  殷罡:

  是这样的,拉宾、沙龙、阿拉法特这些元老都去世了或者不能工作了,但是局面也比当年明朗得多,简单得多,容易得多。所以如果双方有决心,我想他们确实有决心,如果达成协议,外部环境也比当年好得多,所以整体来看应该抱一个乐观的态度,但绝不是说明年年底的时候双方真签署了什么协议,因为这里面有一些问题,比如难民问题不是双方所能解决的,因为这些难民住在叙利亚、约旦、黎巴嫩,你不跟人家商量,你签了协议人家能干吗?

  主持人:

  这些难民是百分之多少人要回到以色列去?

  殷罡:

  这是一个说不清楚的事情,当初的难民的人数当时就没有统计清楚,繁衍到现在,这些难民有600多万人。但是这些难民只有几十万人住在难民营里,住在难民营里的应该是被联合国承认的难民,有些难民已经在海湾国家、美国成了亿万富翁,他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60年过去了,这个问题解决起来非常难,它不仅需要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合作,也需要阿拉伯国家的合作,阿拉伯国家的合作显得更重要。

  主持人:

  而且这些难民都是阿拉伯人,如果要是回到以色列的话,对于以色列政府来说压力非常大。

  陶文钊:

  人口压力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主持人:

  对,因为以色列毕竟是一个犹太国家,所以这可能都是以后面临的一些难点。

  但是现在从以色列和阿拉伯普通民众来看,他们对于和平的愿望可能要比以往更加迫切,我们通过一个短片再来看一看现在巴以的通民众的状态。

  (播放短片)

  解说:

  在加沙城中心矗立着几座未完工的楼房,工地却看到不到建筑工人的身影。工地负责人古勒介绍说,以色列对加沙地带的封锁切断了水泥等建筑材料供应,眼看就要竣工的建筑成了“烂尾楼”,经济损失难以估量。更为严重的是,封锁造成大量建筑工人失业,加剧了这里的人道主义危机。

  封锁不仅摧垮了加沙地带的经济,人民生活更是困苦不堪。今年初,20岁的巴勒斯坦青年纳尔被诊断出癌症,从7月起纳尔就尝试进入以色列医院治疗,然而以色列当局却以安全为由屡次拒绝。

  纳尔(巴基斯坦癌症患者):

  通往埃及的路关闭了,(通往以色列的)检查站关闭了,我们申请进入以色列,第一次申请被拒绝,第二次申请被拒绝。这(第四次)也是我们最后一次申请。

  解说:

  最终,纳尔没有等来以色列的批准,接受采访后不久,纳尔便撒手人寰。

  巴勒斯坦医生说,自从今年7月哈马斯控制加沙地带以来,以色列对加沙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封锁,即使有钱也买不到药品,许多像纳尔一样的危重病人在痛苦和绝望中死去。

  对于中东和会,许多生活在加沙的巴勒斯坦人心存疑虑。一些民众表示,中东和会不仅不会实现巴勒斯坦人的所有期望,即使是让以色列解除对加沙的封锁都很难得以实现。

  主持人:

  从这个短片来看,反映出来的还是某种失望的情绪。我们现在做一种假设,因为当年拉宾是因为签署了和平协议,最后被以色列的右翼青年刺杀了,如果现在奥尔默特和阿巴斯也签署了这样的和平协议,现在国内的局势还会像当年那么危险吗?

  殷罡:

  可以肯定的说不会。挡住拉宾遇刺有这样一个情况,以色列当时的社会情绪非常激愤,拉宾遇刺的前两三个月的时间几乎每个星期都有一次汽车炸弹,这些右翼团体已经被炸急了,他们认为,拉宾把这个国家葬送了,土地换炸弹,你执行的政策,所以把他刺死了。而且当初以色列对领导人的保护是非常松散、非常不经意的,现在这种情绪没有当时那么激烈了,对领导人的保护也加强了。

  在巴勒斯坦方面,我们刚才看的都是反映巴勒斯坦很小的一部分,加沙地带,在整个约旦河西岸大体上是平静的,跟以色列的交流也得到一些加强,病人可以随便去,还互相帮助、培养等等。

  如果签署了协议,就是不签署协议,我们也看到,哈马斯与伊朗在拼命反对签署协议的尝试。签署了协议以后哈马斯肯定会反对,你反对又能怎么样,你在加沙那儿住着,约旦河西岸土地逐渐归还了,全世界都承认阿巴斯民族权力机构为巴勒斯坦国政府,加沙地带是被抛弃的,你反对有什么用?

  主持人:

  反对有没有用,会不会影响和平协议的落实,我们呆会儿再详细地分析。

  我们接下来可以通过短片先来看一看,确实现在参加中东和会的各方心态是非常复杂的,比如你刚才谈到的哈马斯,包括叙利亚和伊朗,伊朗倒是没参加了,但是它也在起一些作用,我们通过一个短片来看一看。

  (播放短片)

  解说:

  就在中东和会紧锣密鼓筹备之际,没被邀请的哈马斯等巴勒斯坦激进组织却捷足先登地与美国对着干起来。27日,哈马斯、杰哈德、人阵、民阵等多个派别,在加沙召开联合新闻发布会,强调“拒绝任何人在耶路撒冷、难民回归问题上向以色列做出让步”。

  哈尼亚(哈马斯领导人):

  巴代表所做的任何有损民众权利的让步都不具有约束力,子孙后代也没有义务遵守这些有损国家自由的妥协。

  解说:

  此前一天,哈马斯还发起了“加沙峰会”,与中东和会形成分庭对抗之势,与会成员签署了一份共同文件,强调只有以色列归还1948年后占领的巴勒斯坦领土,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

  不同的声音不仅来自巴勒斯坦,以色列右翼对会议也不买帐,2万多名以色列人在耶路撒冷举行抗议活动,周边的一些国家也是各怀心思。在美国的大力劝说下,叙利亚虽然与以色列坐下来一起讨论中东问题,但是戈兰高地的问题恐怕不会只字不提。而伊朗对沙特参加和会表示失望。26日,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说,中东和会“注定要失败”,因为它“廉价地帮助和承认以色列”。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也批评中东和会只会帮助以色列,他还指责参加和会的阿拉伯国家代表向以色列屈服。

  主持人:

  殷先生刚才也谈到了,如果签署了和平协议,最后巴勒斯坦建国了,作为哈马斯来讲也很难去阻挡这样一个趋势,陶教授,您怎么看呢?

  陶文钊:

  我觉得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哈马斯现在占领戈兰高地,戈兰高地是去年拉宾占领加沙,经过20年的统治以后,把以色列的定居点撤出来。

  主持人:

  就是沙龙和奥尔默特把以色列给撤出来了。

  陶文钊:

  这个事情在过去几年里面做得对中东和平比较有贡献的事情,我觉得应该给予肯定。现在他占领加沙这个地方,他不承认阿巴斯,但是他等于现在已经是被边缘化,他以后也可能会反对中东和平进程的达成,但是现在国际上的支持比以前强得多。现在俄罗斯已经说了,下一次的中东和会到俄罗斯去开,中东对四国说接下来还要开中东和会,所以我阿拉伯世界在世界国际社会的支持之下,现在的和平进程还是有希望。

  主持人:

  刚才我们从短片当中也看到,伊朗对和会的态度是注定要失败的。有些媒体的分析说,其实美国召集40多个国家,包括一些国际组织召开中东和会有孤立伊朗的味道在里面,您觉得呢?

  陶文钊:

  我觉得这次布什政府在他第二任期快到临近末尾的时候来主持中东和会,这是布什政府中东战略的一个转变。克林顿时期的中东战略是推动巴以和平进程,克林顿在他卸任前几个月还组织了戴维营的和会,但是布什政府的中东政策的核心是伊拉克,在伊拉克战争以前是维持和加强对伊拉克的制裁,伊拉克战争打起来更不要说了。现在美国在伊拉克是打也打不赢,撤也撤不走,拖也拖不起,而且现在美军在伊拉克的驻扎可能是要长期化,现在美国在寻求跟伊拉克政府定了一个协定,让美军长期地驻扎下去,当然不是像现在这样驻扎十六、七万人,可能是几万人。

  现在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伊朗,伊朗的核问题现在处于一个焦灼的状态,这个事情国际社会都很关注,美国的领导人不管在哪儿去访问最想谈的一个事情就是伊朗核问题,包括前不久,盖茨到中国的访问,实际上盖茨最想跟中国领导人说的是关于伊朗的问题。

  现在美国的中东政策成了一盘死棋,哪个地方的子都走不动,巴以和平进程七年来处于休眠状态,伊朗成了美国最主要的一个对手,伊拉克的事情也不能得到根本的改善。所以现在布什政府调整这个战略,他接受了去年布什所任命的伊拉克问题研究小组的建议,巴以问题是中东问题的核心,他想来重新激活巴以的和平进程,然后再动员温和的阿拉伯世界对布什的中东政策的支持,来孤立伊朗。所以我觉得这是布什一个新的中东战略的表现。

  主持人:

  其实他好像有一石二鸟之意,又是临卸任前对中东问题做出了一些努力,另外还可以起到遏制伊朗的作用。

  另外就是叙利亚的态度,我们看到叙利亚参加这次会议只派了一个副外长,这个好像态度上有点不够重视。中东和会又不仅仅是巴以之间的谈判,叙利亚的戈兰高地要求会不会让中东谈判更加复杂化?

  殷罡:

  这个比较有意思,你看刚才那个会标,安纳波利斯会议并不是中东会议,它并没有给这个会议带一个帽子“中东和会是集体加盟”。这次会议就是说巴以问题,叙利亚派副外长已经很给面子了,因为叙利亚原来不想参加这个会,而且叙利亚对伊朗存在一种对恃的心态,不大愿意看到自己被冷落、被孤立。现在以色列的一个政策是这样的,尽快地实现和巴勒斯坦的和平,这样会给叙利亚造成一定压力,叙利亚愿意先来解决这个问题,不愿意最后解决问题。当然,叙利亚是一个当事国,伊朗因为从来在巴以冲突当中是一个局外人。

  主持人:

  它并不是阿拉伯国家。

  殷罡:

  对,也没有占它的地,而且它从一开始,从伊朗伊斯兰革命之后一直就是反对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实现和平,它的愿望就是大家团结起来,跟以色列、跟美国打,所以它做出这种表示是很自然的。当然以色列和周边阿拉伯国家实现的和平是当事多方之间的事情,他们只要有决心就一定能够实现。

  刚才陶教授还讲到布什的战略转变,从表面上看确实是一种转变,但是在本质上确确实实我们看到一种现象,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当事方之间的关系发生了转变,时机成熟了,外界才可以推动。布什当初上来为什么不管巴以的事呢?就是因为克林顿尽了最后的努力,临下台的前几十个小时还在说这个事,最后他也很懊丧,克林顿白干了,布什上来以后自然就忙别的事了,又发生了“9.11”,这也是有点天不助他。

  陶文钊:

  这次巴以和会,美国还有一个指导思想,赖斯在会前讲,巴以问题要根据它自己的条件来解决,不要跟中东问题、别的问题扯在一起,所以美国是要把巴以的问题单列出来,包括叙利亚的事不在这里面。

  主持人:

  至于叙利亚和以色列、黎巴嫩和以色列你们其它场合再谈。

  陶文钊:

  跟巴以不搅在一起,但是叙利亚的副外长说了,以色列必须得归还戈兰高地,我们中东和平进程才能推进,这是叙利亚的立场,但是美国的方针是希望尽量把这个事单列出来,不要跟别的事情扯在一起。

  主持人:

  好的,今天非常感谢两位嘉宾能够来到我们的演播室分析现在的中东和会。当然从我们中国的角度出发,只要能够谈起来就是一件好事。希望真的能够按照既定的计划,明年年底前实现巴勒斯坦建国的目标。

  再次感谢两位,也谢谢观众朋友们收看今天的《今日关注》,明天再会。

  制片人:杨继红

  策 划:马 敬

  编 辑:刁伟华

  主持人:鲁 健

  监 制:马 勇

  E-mail:jinriguanzhu@vip.sina.com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