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新世界:东马崇正中学华文教育的启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9日16:05 金羊网-羊城晚报

  本报记者林洁 通讯员沈卫红

  马来西亚航空公司一位澳大利亚籍的飞行师,和即将上小学的儿子左世华有一段对话———

  “儿子,你想飞多远?”“爸爸,你为什么这样问呢?”

  飞行师指着地图上的澳大利亚,“如果你回悉尼读书,你就在这里,因为你说英语”。

  他接着指到马来西亚,“如果你留在马来西亚读国小,你就可以飞到这里,因为你会说英语和马来西亚语”。

  他继续向北指,那是中国的版图,“如果你到马来西亚的华小读书,你就可以飞这么远,因为你会说三种语言”。

  “爸爸,我要飞得越远越好!”

  于是,左世华在马来西亚读完华小、华中,回到澳大利亚读大学时,甚至在华语的演讲比赛中拿冠军。

  

华人新世界:东马崇正中学华文教育的启示

  在学校的公告板上,学生向学校的教育致以“民族敬礼”

  

华人新世界:东马崇正中学华文教育的启示

  曾桂安校长向本报记者介绍学校情况

  

华人新世界:东马崇正中学华文教育的启示

  崇正中学校园

  

华人新世界:东马崇正中学华文教育的启示

  学校门口有排长凳,天色渐暗,学生放学后有序地坐在长凳上看书复习,等待父母开车来接

  在中国,为人父母者,往往想要孩子说得一口流利的英文,与世界接轨,却常常收获失望;在英美,移民的华人,又拼命想要孩子学好中国话,不要忘本,也往往无法如愿以偿。走过东马来西亚的沙巴州,记者发现那里的教育,有点不寻常。

  澳大利亚孩子左世华,就毕业于沙巴州首府亚庇市的沙巴崇正中学。我们所感受的不寻常教育也就从这所中学开始。

  沙巴“第一”:民族文化的根

  走进沙巴崇正中学,你无法不被强烈的中华民族气息所吸引。且不说各种细节,就那一句高悬于室的校训“止于至善”,就出自孔孟之《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为了保有这点民族文化的根,崇正中学的创办者乃至全马来西亚的华人,付出了无数的艰辛。

  上世纪60年代,马来西亚英国殖民者出台了一项政策,使许多12岁的华人孩子无处读书。1965年,沙巴客属总会的乡亲创办了这所华文独立中学。教育政策的频繁变动,经费的匮乏,令崇正中学一度陷入困境,在1974年,全校甚至只剩下24名学生。

  当时政府已经准备关闭学校,还要拿一栋很有商业价值的房屋换取崇正中学的校址地。

  可这些客家籍的广东乡亲并不放弃,他们很清楚:钱可以挣,但民族文化的根断了,就再难续上了。他们积极兴革校政,招揽贤能,一步步扶着崇正中学走出困境。

  如今,沙巴崇正中学已经是一所拥有2260多名学生的沙巴“第一”华文独立中学。

  每一个崇正的孩子都清楚地知道42年学校的风雨历程,知道要学习民族的母语并不是容易的事。他们也知道每一任校长的故事,因为学校把每一任校长的影像都高悬在墙,学校上的网站上也能查得到。

  第[1]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