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说旧闻:潜水深度纪录不断刷新(图)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7日18:46 SMG《深度105》
![]() 自由潜水世界冠军Guillaume-N。
【主持人 李涛】往事调查,旧闻新说。经常有人问我,你们这个栏目为什么叫《深度105》?说来其实也很简单,105米是当时资料显示的人类徒手潜水的极限深度,而我们希望这个节目也像潜水一样,竭尽所能,探究事件的真相。不过,这个105米的纪录却在一年前被一个法国小伙子打破了,几个星期前,这位名叫吉翁·奈里的徒手潜水世界冠军来到了上海,《深度105》记者对他进行了采访。 (公益活动现场实况) 【解说】2007年11月20日,徒手潜水世界冠军吉翁·奈瑞在上海出席了一个公益活动,他的出现,把潜水这项并不十分大众化的运动带进了人们的视野。 (现场实况 吉翁·奈瑞:这是一种很新奇的感受,妙不可言,因为对我来说,在109米深处的海底,感觉世界万物都离我渐渐地远去,然后,我一个人独立地存在于星球之上,109米是我自己对勇气的一种追求。) (画面:潜水实况) 【解说】2006年9月6日,在法国尼斯,已经连续两次打破徒手潜水世界纪录的吉翁·奈瑞再次向人类的极限发起了挑战。与常见的潜水方式不同的是,奈瑞不借助任何重量装备,完全依靠自身力量下潜和上浮,同时也不配备呼吸器,而是依靠屏气在海里作长时间停留。这一次,吉翁·奈瑞在水下的全过程长达两分五十秒。 (采访 徒手潜水世界纪录保持者 吉翁·奈瑞 其实当我潜到海底的时候,是不想呼吸的,这是最不想呼吸的时候,反倒是上升的时候,这时候有一种呼吸的欲望,这时候你千万不能看着水面,越看水面,越想上去,这时候你心里面是最浮躁的,所以说这时候要控制自己要呼吸的欲望。) (黑转) 【解说】世界上最早关于潜水的记录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与现在的极限运动或者休闲活动不同的是,那时的潜水比较注重实用性。 (采访 海军医学研究所潜水医学研究室主任 方以群 以往作战中,用芦苇管潜水,嘴巴里用一根管子通到水面,下去破坏敌方的战舰。再往后,随着海洋的开发,做了一些工作,像采珍珠,这个是海洋捕捞作业等等,陆陆续续开展这些工作。) 【解说】公元1819年,德裔英国人奥古斯·西比发明了通风式潜水装具,这种装具能将空气输入金属头盔内,供潜水员呼吸以维持生命,下潜深度可达到20米。公元1837年,西比又对他本人的发明进行了改良,用螺栓将金属头盔与潜水衣连接起来而更加密封,并设置了排气阀调节头盔内的压力。这种装具在此后的100多年间被不断改进,到20世纪40年代基本定型。 (采访 海军医学研究所潜水医学研究室主任 方以群 在潜水员下潜面临两个主要的问题,一个问题是供气的问题,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保暖的问题//以前通风式潜水装具为什么受到很多潜水员普遍的欢迎,因为一它的供气量比较大,潜水员在里面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能保证他的供气,第二个其中有一个,他可以穿着比较多的衣服,穿衣服了以后,可以保暖) 【解说】在金属质地的头盔之后,1924年,玻璃开始运用到潜水装具中,出现了面罩式潜水器,就在这一年,日本人使用面罩式潜水器潜入地中海底70米,成功地捞起沉船八阪号内的金块,震惊了全世界。 【主持人 李涛】技术在不断进步,人类下潜的深度也在不断被突破。不过,不管是头盔式还是面罩式潜水装具,人们都必须通过一根软管与外界联系才能够在海里生存,要是能像鱼一样自由该有多好,就在人们苦苦思索的时候,一位年轻的法国海军军官和他的同事发明了一种叫做“水肺”的装置,从此,人类对自己所居住世界的认识被永远改变了。 【解说】这位海军军官名叫雅克·库斯多,在一次受伤后,他被转移到法国南海岸休养,他和一位海军上尉、一位捕鱼冠军尝试用车轮内胎和花园水管制作的装置潜水,第一次在海底的惊鸿一瞥,燃起了他们无穷的探索欲望。库斯多决定拍摄这个神奇的世界,很快,他制作出了自己的第一部水下电影《渔夫杜马》。拍摄过程中,他们遇到一条鲨鱼,由于习惯了那些胆小的鱼类,渔夫杜马毫不胆怯地接近了它,甚至想去抓它的尾巴,突然,鲨鱼向摄影师库斯多冲了过去,他在最后一刻,用摄影机挡了过去。(鲨鱼冲向摄像机的画面) (资料 采访 雅克·库斯多2420 我们不是鲁莽的家伙 我也不是 我也惧怕危险 但尽管有时候我们做好了一切防护措施,还是要去应付那些会突然出现的危险,要小心才是) 【解说】不过,由于摄影师和演员都必须屏住呼吸,拍摄时间很有限。库斯多想在水下待得久一点,于是他开始设想一种便携呼吸装置。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被占领的巴黎,雅克·库斯多遇到了工程师埃米尔·加诺,两个人一道致力于呼吸装置的研究,于是便有了日后的“水肺”。1943年1月,“水肺”在巴黎附近的一条河里接受了测试,库斯多也成为历史上第一个用“水肺”潜水的人。在第一部借助“水肺”拍摄的电影里,库斯多的摄影机记录下了一些不同以往的镜头,人类第一次在没有与外界发生任何联系的情况下,在水下呼吸,库斯多感慨地说:在水下,人成为了天使。 (黑转) 【解说】各种潜水装备的发明,为人类的不断下潜提供了安全保障,但同时,由于任何装备都有相应的技术指标,因此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类的活动范围。在这种背景下,一群自由潜水者出现了,他们渴望摆脱装备的束缚,渴望依靠自身力量去征服海洋。从这时起,潜水这个词的内涵也被放大了。 (采访 徒手潜水世界纪录保持者 吉翁·奈瑞 自由潜水可以说是一种极限运动,是一个在纯自然环境下的运动,就是越是面对纯净的自然,你不能预知未来的风险,才更具有挑战性。) 【解说】自由潜水,也叫屏息潜水,潜水者不携带氧气瓶,尽可能深地潜入海中,比赛的胜负则由潜入最深,或停留时间最久来决定。自由潜水中最纯粹的一种是“恒定重量潜水”,潜水员下潜与上浮时保持自身所受重力不变,吉翁·奈瑞就属于这一领域。很长一段时间内,恒定重量潜水的世界纪录都保持在81米,2002年,二十岁的吉翁·奈瑞创造了87米的纪录,成为世界上最年轻的冠军。之后,奈瑞又接连两次刷新纪录,一直到2006年的109米。 (徒手潜水世界纪录保持者 吉翁·奈瑞 其实极限这个概念是科学家提出的,三十年前,科学家说人类的极限是50米,然后再过了十五到二十年,科学家又说,人类的极限是105米,而我却达到了109米,所以在我看来,我们并不能再确认人体的极限,人类是可以不停地去创造极限的。 【解说】与“恒定重量潜水”相对应的是“无限制潜水”,潜水员下潜时借助重力装置,浮上来时借助浮力装置,虽然方法上有所不同,但在两种状态下,潜水选手的身体都需要承受极大的压力。水压会压缩人体内所有的空腔,在水下30到40米深的地方,肺会收缩到最小,如果再往下,肺部就会产生低压,致使血液流向肺部血管和肺囊,这时血液就像一个保护盔甲,使水压无法损害肺部,人体的这种安全措施,被称作“血液变换”。(演示图)依靠它,自由潜水员才有可能在深水中生存下来。 (采访 徒手潜水世界纪录保持者 吉翁·奈瑞 当我潜下去的时候,我的肺会从正常的体积缩小到两个橘子般大小。) (资料 古巴潜水选手 皮平·菲勒拉 在整个潜水过程中 没有别的任何思维活动 所有精力都集中在控制心脏上 因为它们将血液输送到大脑 使它保持活跃 每个潜水员都明白 如果在这时候有任何的杂念 都可能造成非常严重致命的后果) 【解说】古巴人皮平·菲勒拉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无限制潜水选手之一,他的法国妻子奥黛莉也是一位优秀的女子潜水选手。这段资料记录的是2000年,奥黛莉打破125米大关的盛况。 (资料 法国潜水选手 奥黛莉·菲勒拉 到达125米深的时候 我在那里停留了11秒 通常来说 不应该停留这么长时间 应该尽快返回 但是我却停留了11秒 因为重力的原因 我在打开提升伞的时候 遇到了一些麻烦 我必须拉开绳子 但不管我怎么拉 但钩子就是打不开 尽管如此 我并没有慌 相反觉得这是一个感受的机会 能有一点时间来感受125米的深度 这种感觉真的很奇妙) 【解说】遗憾的是,2002年10月12日,在多米尼加的巴亚西贝海滩,奥黛莉在向171米的新纪录发起冲击的过程中,发生意外,在深海之下结束了自己28岁的生命历程。2003年的同一天,失去了爱人的皮平在墨西哥的圣卢卡斯角潜到了170米的海水中并顺利返回水面,他在纪念自己爱妻的同时,再一次创造了无限制潜水的世界纪录。 【主持人 李涛】近几年来由于潜水器材的进步,带动潜水运动蓬勃发展,在中国,投身于潜水和喜欢潜水运动的人也越来越多。但需要说明的是,潜水运动员都是经过专业训练的,普通人千万不要轻易尝试。人类在不断挑战自我极限,相信吉翁·奈瑞的109米会在不久的将来被打破。虽然我们《深度105》的名称不会跟随纪录的刷新而改变,但节目的形式和内容却会推陈出新,希望能带给电视机前的您不一样的感觉。 编导:李丹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