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到博物馆过把间谍瘾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1日10:32 《环球》杂志
《环球》杂志驻华盛顿记者/王薇 走到华盛顿F街和第10街交叉路口,寂寥的街道突然变得熙熙攘攘。一幢红色建筑门前,两条排队的长龙映入眼帘。长时间等候没有消磨人们的耐心,建筑墙上大屏幕不断闪现着手表摄像机和口红手枪,美国中情局官员讲述情报大战的访谈录像和苏联克格勃鼻祖捷尔任斯基的著名绿色铜像,反而使人们的兴致不断升腾。 终于,一部闪着蓝色荧光的电梯降落在面前,门缓缓打开,一名工作人员带着略显诡异的笑容说:“欢迎进入间谍世界……” 间谍大全 就凭大名鼎鼎的彼得埃内斯特,国际间谍博物馆让全球游客趋之若鹜也不难理解。 30年中情局供职经验、作为中情局与参议院之间的情报工作联络官以及荣获中情局优质奖章,一系列辉煌过往勾勒出他的个人简历。而1994年离开间谍界后,埃内斯特的新生活从国际间谍博物馆展开。 “我很荣幸和高兴被任命为首任国际间谍博物馆执行官,为公众理解情报在历史上对于全世界的作用做出贡献。”埃内斯特上任时说。除了埃内斯特,还可以在博物馆顾问名单上看到中情局前任局长、联邦调查局前任局长甚至英国军情5处的前任高级官员等。因此,从1996年投建到2002年开放,再到2007年扩增项目,国际间谍博物馆始终让媒体和公众热度不减。 当然,独一无二的馆藏珍品和涉猎广泛的展览内容才是每年吸引数以万计游客参观的“磁石”。 看到博物馆琳琅满目的展品,你会发现,在电影中看到的精妙仪器并非凭空想像。从1944年德制Enigma密码机到上个世纪50年代苏制毒气枪,从1945年英制“逃脱皮靴”到美国70年代初出产的“树桩窃听器”,这些传说中的东西应有尽有,甚至包括“007”驾驶的神奇汽车。 随后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个纵穿古今、横跨世界的间谍历史长廊。从英国伊丽莎白一世女王时期的数学家约翰迪开始,历史上众多名人原来皆与间谍任务有关,就连莎士比亚名著也被人怀疑内藏重要情报。而《孙子兵法》作为世界上已知的第一本含有战争间谍内容的书籍被展示在大厅正中,其《用间篇》中的部分经典语句还被译成英文。 当走进布置成战壕堡垒一样的展厅,意味着已经进入冷战时期。几十年后的今天,一段段尘封的秘密展现在公众面前,如美苏之间如何在苏德暗道内展开监听和反监听较量,虽然早已成为历史,听来却依然引人入胜。 更新奇的是博物馆设置的一系列实战培训,可以让游客们彻底“过把瘾”。其中第一课便是学会忘记自己的身份。从一进门,每个游客可以自行选择一个假身份,并努力记住每个细节,包括年龄、籍贯、职业甚至银行卡号码,彻底进入另一个人的世界,等待接受考察。 第二课是现场观察分析。作为间谍,接头时危机重重,必须学会时刻观察周边,及时发现可疑情况。化妆易容术也是必备技能。除了详细介绍变身方法,博物馆还提供机会让游客体验如何辨别目标对象的外形改变。 此外,“间谍学校”的课程还包括通过全球定位系统追踪目标、钻进房间管道实施监听和发送解读电报密码等。 实战演习 “下午3点45分,门口待命。”工作人员在递送门票的时候郑重下令。 时间到,在门口徘徊的不止一人,虽然彼此是陌生的面孔,但大家都心里有数:为参与“间谍行动”而来。 由于和两旁墙壁完全一样,“间谍行动”的入口仿若无形。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推开这扇门,眼前是一家洋溢中东风格的酒吧,行动组成员正在目不转睛地观看电视新闻节目,报道一个国家的核计划成果。 接下来,由工作人员扮演的情报联络员开始布置任务,这个国家已经研制出核武器,但核心部件突然不见,需要“间谍行动”成员以游客身份进入这个国家,通过调查核计划负责人的首席顾问、中情局间谍A小姐找到核心部件的下落。 第一项任务便是监控目标人物移动。由于A小姐前往酒店见客,所有成员分为4组,监控酒店门外、大厅、楼梯和会客室的状况,并随时报告A小姐动向。除了监视,成员还要仔细调试监听设备,筛选出目标人物对话中的有效信息。看似并不复杂的任务,却让大家手忙脚乱。 离开满是线路和按钮的监控室,进入一条幽深黑暗的隧道,行动组成员逐一紧贴墙壁屈身前进,准备进入核计划负责人的办公室寻找核心部件的线索。人们的紧张兴奋,从隧道内响起的急促呼吸声便可见一斑。 搜查并非想像中简单,在短时间内辨认材料更不容易,特别是在当事人随时出现的情况下。经过一番翻箱倒柜,在情报联络员的提示下,行动组成员终于找出大部分有效资料。然而,事后通过监控图像对比,发现大部分物件位置改变,暴露出有人移动的迹象。此次行动宣告失败。 游戏还要继续。在离开核计划负责人办公室的卡车上,行动组与中情局官员展开视频对话,就找到的线索和下一步行动达成一致,接下来的挑战就是审讯有双重间谍嫌疑的A小姐。 看着监视屏幕上与测谎仪连接的A小姐,行动组成员绞尽脑汁想出问题,试图让A小姐防线崩溃吐真言。果然,她因与核计划负责人产生私情而“倒戈”。从她口中行动组得知,原来核计划负责人拿走了核心部件,要与恐怖分子作为交换,以保守他与A小姐之间的私情和获得经济收益。摸清交换地点和时间,收网行动也随即拉开…… 行动接近尾声,行动组成员在模拟酒吧庆祝的时候,从电视新闻中看到,核计划负责人和一些恐怖分子的尸体在一座偏远仓库中被发现,警方怀疑是一场暗杀行为, A小姐接任核计划负责人。然而,只有行动组成员明白这幕后的真相…… 迷路丛林 从间谍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徜徉归来,抖落一身惊喜,走进展馆最后一部分:21世纪。 享受荣耀和骄傲过后,是时候面对现实了。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情报界都无法回避一个问题,究竟要知道多少才能确保安全。 在纪录片《真相》放映厅内,游客适才的嬉笑被一脸严肃所替代。眼前是“911”事件中一幕幕令人悲痛的情景、美军在伊拉克和阿富汗行动的镜头,以及亚特兰大奥运会爆炸和俄克拉荷马城爆炸事件的回顾,提醒着人们,尽管拥有上天入地的国防实力和武装到牙齿的间谍技术,美国依然无法摆脱恐怖威胁。 什么是间谍?《真相》中的解释是:间谍的核心内容就是情报。对政府、商业机构也好,对恐怖组织也好,间谍们目的都一样:探听对方的情报,保守自己的情报。 从二战和冷战中走过的美国,在与无数间谍高手过招后,自认为已经在全球布下情报的天罗地网,却在反恐战争中变得盲目无助。美国国土安全部的“恐怖分子观察名单”中已经罗列了至少75.5万个名字。倘若反恐已经进入了草木皆兵的阶段,又何谈收集和利用情报? 正如放映大厅墙壁上雕刻的中情局前任局长伍斯利所说,“我们杀死了一条巨龙,但现在陷入了遍布毒蛇的丛林中,我们反而成为了更容易追踪的巨龙”。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