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灾后重建经验值得借鉴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5日09:02 东方网-文汇报

  德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仅最近几年就发生过三次大规模洪水灾害,暴雪、飓风等自然灾害在德国也时有发生。德国在应对频繁灾害的过程中建立了预警、抢险、救灾、减灾等机制,并在灾后重建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灾后重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共同参与。在德国这项工作也是由多个机构共同承担的,最高协调部门是公民保护与灾害救治办公室,隶属于联邦内政部。在疫情以及水灾、火灾、雪崩等灾害发生后,消防队、警察、联邦国防军以及志愿组织等各司其职、通力合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所造成的损失。

  除了政府组织外,非政府的志愿组织和志愿人员在灾后救济和重建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德国内政部与红十字会、生命救助会等五个志愿机构建立了固定联络。这些机构拥有50万名专业人员可以随时供政府调度。另外,还有在救灾办公室注册的120万名普通志愿者和7.6万名医生等专业技术人员随时待命,他们都经过前期培训,在灾后大规模的救助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德国灾后重建一直特别强调部门沟通和协调的重要性,其灾后重建机制也是以交流沟通为核心设计的。在公民保护与救灾办公室的统一指挥下,不同的机构按照预案有着专门的分工,分别承担着重建基础设施、恢复煤电油运以及保障灾区食物、饮水、药品供应等工作。

  其实,突发性灾害的发生也并非出于偶然,在灾后重建中必须认识到灾害发生的根本原因。在2002年的大水灾发生后,德国政府总结教训,在灾后重建中采取了若干措施。首先,恢复河流原始状态,禁止在洪水高发区进行开发。同时在重建中要扩大溢洪区,为洪水留出空间。其次,加大土地蓄水能力,防止地面硬化。将水泥硬化过的地面揭掉硬化层,尽量让土地接纳雨水,减少通过下水道把雨水排放入河流的做法。第三,不准在曾经发生过洪水的地区进行建筑。2002年之后,德国仿效瑞士、美国等国的做法,规定被洪水冲垮的房屋不得在原地重建。

  从根本上看,造成暴雨或洪水的主要原因还是人类活动释放的温室气体使全球气候变暖,只有大量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和保护环境,才是人类防治洪水灾害的最好防护措施,这在德国社会已经形成共识。

  德国很重视普及和加强公众防灾意识。以预防洪水为例,德国在各州设立了洪水预报中心,将洪水预警分为四级,并广泛宣传,向民众解释各级不同的风险程度和相应的预防措施。另外,德国中小学就开展灾害预防教育,一般民众都知道受灾时如何进行自救和相互救助。

  与此同时,政府也在防灾重建方面提供必要的物质和资金保障。例如,德国北威州雪灾防治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仅在防治冬季冰雪方面,全州每年冬天都需要有700多辆扫雪车整装待命,同时还要在210个仓库中储备12万吨融雪剂。

  新华社记者郇公弟(据新华社柏林2月24日电)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