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太空摘星”一石数鸟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7日15:14 《环球》杂志

  “标准-3”化盾为矛

  从美国防部公布的情况来看,此次摧毁卫星使用的是“宙斯盾”海基反导系统中的“标准-3”导弹。

  它是美国在舰载“宙斯盾”防空系统中的“标准”导弹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海基反导系统,目前已经部署的是拦截高度可达到160千米的“标准-3”Ⅰ导弹,该导弹采用动能碰撞杀伤弹头替代了“标准-2”的破片杀伤战斗部,可使导弹碎片及可能产生的生化战剂在进入大气层时象流星一样燃烧殆尽。

  “标准-3”Ⅰ导弹已经在美国3艘“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和6艘“阿利·伯克”级驱逐舰上完成部署,日本也于2007年底完成了该型导弹的反导试验。在部署“标准-3”Ⅰ的同时,美日还联合开发了性能更先进的“标准-3”Ⅱ,这型导弹的飞行速度提高了45%~60%,拦截高度最终提高到500千米,基本可对洲际弹道导弹甚至卫星实现拦截。

  可见,目前可拦截NROL-21卫星的海基反导系统只有“标准-3”Ⅱ,但该系统正处于试验阶段,拦截风险较大。如果使用“标准-3”Ⅰ导弹,就要考虑其拦截高度是否能满足要求。根据坠落速度估算,NROL-21卫星将在2月下旬下降到240千米左右,而“标准-3”Ⅰ导弹目前最高只在160千米的高度进行过拦截试验。为此美国简化了“标准-3”Ⅰ导弹弹头的红外寻的器,从而减轻了弹头质量,增大了拦截高度,使之达到了240多千米的要求。

  北京时间2008年2月21日上午11点26分,美海军“伊-利湖”号利用NROL-21飞越夏威夷上空10余秒的时间窗口,发射了一枚“标准-3”Ⅰ导弹,在距地面240多千米(另有称210千米)的高空成功摧毁了这颗时速超过2.72万千米的卫星。

  从击中后发生爆炸的情况来看,卫星燃料箱被摧毁,彻底消除了有毒物质泄露的可能,但卫星碎片是否还会对轨道飞行器构成威胁,还要数月后才能最后得出结论。

  “太空摘星”一石数鸟

  实际上早在1985年,美国就利用F-15战斗机携带的空天反卫星导弹完成了对轨道高度为555千米的报废卫星的拦截,而这次拦截目标的大小和高度等情况都优于23年前,因此单从反卫星的角度而言没有什么新意。那么20多年后的这次“太空摘星”,究竟意欲何为?

  尽管美国的官方理由是“清除太空垃圾,消除地面隐患”,但是外界普遍认为,此次拦截行动的一个真实目的在于测试反导技术,发展新型战略武器。美国《华盛顿邮报》和《纽约时报》对此评论称,军方是在以卫星为目标测试其颇具争议的导弹防御系统。

  如前所述,美国目前对“标准-3”的拦截试验还都局限在160千米高度以内,这一高度只适合拦截射程在2000米以内的弹道导弹,而要拦截射程更远的导弹,拦截高度就要更高。如果把拦截高度提高到240米以上,就可防御射程3500米的导弹,而这一领域的拦截试验更复杂,对靶弹和靶场的要求更高,也将引起俄罗斯等国的较大关注。

  如果采用“宙斯盾”系统的“标准-3”拦截卫星,不但可以减少试验费用,而且可以掩盖试验的真实目的。对此,俄罗斯国防部在2008年2月16日发表声明称,美国击毁故障间谍卫星的计划只是个借口,真实目的是测试美国新型太空武器。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一直辩称其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是纯粹的“防御”性质,可此次摧毁卫星却将使其先进的“进攻”性质暴露无遗。俄塔社称,“此次行动隐藏着典型的反卫星武器准备,这意味着一种新型战略武器的诞生。”实际上除了“标准-3”,美反导计划中的“萨德”(THAAD)和“地基中段拦截弹”(GBI)具有更强的“拦截”能力。

  对于美国在太空领域发展新型战略武器,中国和俄罗斯都表态要在太空实现非武器化,对此美国的态度一直是不加考虑地拒绝。就在2008年2月12日中俄在日内瓦共同向裁军谈判会议(裁谈会)全体会议提交《防止在外空放置武器、对外空物体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条约》草案的两天以后,美国即宣布了这次拦截卫星的计划。这绝不是“纯属巧合”,其企图至少包括为在太空非军事化军控谈判中争取更多的发言权。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