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关键词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8日10:29 南方周末

  作者:南方周末记者 史哲 郭力

  CUC

  全名“可兑换比索”,即古巴版本的外汇券。官方汇价1CUC约为24比索,比美元略贵。其功能跟中国停用多年的“外汇券”相似。不同的是,它与普通比索都被古巴人大量使用。

  上世纪90年代古巴经济困难之时,美元曾可跟比索一样自由流通。2004年,古巴政府推出CUC,回收美元。而美元也就在古巴的市场上消失了。记者拿美元兑换,表面的兑换率是1美元兑换约1比索,但手续费率高达20%。

  在古巴,普通比索大多用于满足生活必需,如在供应点购买国家凭本供应的食品、日用品、家电等,或在自由市场购买议价食品,或在简陋的国营商店购买为数不多的商品。但比索能够买到的东西毕竟有限——古巴工业基础薄弱,大多数产品无法生产,如果想让生活舒适一点,比如购买质量好一点的卫生纸、清洁剂,或者是运动鞋……就必须使用CUC了。

  因此,相对于比索,CUC似乎更像钱。购买哪怕再普通不过的进口产品,在许多酒吧、餐厅中小酌,冲洗数码照片……都得用它。人们收小费也偏爱它,连政府机关、企业员工也会喜欢用它发奖金。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CUC的购买力并不像汇率显示的那样强劲。对古巴人来说,CUC只是生活上档次的阶梯。生存,大多数时候还得靠比索。

  “黑市”

  尽管政府对此头痛,但“黑市”已是古巴一个公开的秘密。

  在古巴,女孩满15岁是一家最重要的日子之一,艾莲15岁生日那天,她家里也要邀请亲戚、朋友搞聚会——但食物、饮料可是个麻烦,凭本供应的数量有限,完全从自由市场购买又太贵。聚会最终还是体面地举办下来了,花销也没想象中那么多。帮上忙的是一个“隐性市场”,至少在猪腿、饮料上节约了不少。

  稀缺是产生黑市的催化剂,经济学早已证明,有需求就会有市场。只不过,这个市场没有固定的经营场所,没有固定的售货员,甚至没有人确切地知道什么时候会有哪些商品……但只要有需要,许多古巴人总是能找到它,而且同几年前相比,他们现在更容易买到需要的东西。

  其实,只要看看那些遮遮掩掩地向外国人兜售包装精美、做工精良的雪茄的小贩,就知道“黑市”原来就在身边。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