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透视美总统选举参选人的中国牌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9日10:50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2月29日电 美国《侨报》2月28日发表社论说, 依据目前的初选态势,美国总统竞选将有可能在民主党的希拉里、奥巴马两人中的胜出者与共和党的麦凯恩之间展开。认清并分析他们的外交政策特别是对华政策,有助于观察未来美国的新走向。正如麦凯恩所认为,中国的崛起将是美国下一任总统面临的核心挑战,美中关系也日益成为美国政府的核心外交政策之一,无论今年大选是共和党人还是民主党人最终入主白宫,美国对华政策都必然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

  社论摘录如下:

  希拉里2月25日在首都华盛顿的一次外交政策演说中高调亮出自己的“中国牌”,强调她有与中国打交道的亲身经验,如果当选总统,她将“以坚持的态度对付中国”,诸如人权问题、美中贸易逆差日益扩大、中国收购美国债券、含毒食品玩具进入美国市场等状况“都将改变”。

  希拉里批评布什执政七年多,面对崛起的中国束手无策。前第一夫人的这番强硬宣示,就是要在党内初选的关键时刻让选民相信,这一切,只有她的经验与能力足以应付和改变,并确保美国未来在全球的超级地位。面对中国的崛起可能威胁美国的地位,她不希望中国的投资侵蚀到美国的经济主权。

  希拉里的“中国牌”中的“人权牌”以及以贸易逆差、债券等问题凸显的“经济牌”,都符合民主党的基本思维与路线,也继承了当年“克林顿主义”的外交风格,有可能赢得相当部份选民的认可与同情,也是希拉里在3月5日“次超级星期二”选举之前力图挽回颓势赶超奥巴马的最后一搏。但她身为“克林顿主义”的精明继承者,相信抵制、打压中国的行不通,而把中国当作合作夥伴以更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

  奥巴马在关于所谓中国含毒玩具充斥美国市场这个议题上也曾经“失言”,声称他若当选总统将禁止中国玩具进口(稍后几天又“收回”自己的这番话),这样轻率的表态如果不是由于外交经验缺乏,那就意味着他骨子里具有强硬的排拒中国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的观念。当然,奥巴马也保证奉行“一个中国”政策。他在爱荷华州初选拔得头筹时,曾以书面方式回答爱州华人社区提问时正式谈及中国问题政策。他还认为,中国崛起是美国面临的“最大挑战”,“但我不会把中国妖魔化”。因为他清楚,建立建设性的赖以维系长久的和平与繁荣,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工作”。

  不过,奥巴马视为追逐“美国梦”的支柱基于拓荒、自由等所谓“美国立国精神”,本质上与布什政府千方百计抵御中国崛起、不断输出“美式意识形态”的政策有天然的联系。

  再看共和党热门候选人麦凯恩的对华政策,更有相对完整和更强硬的表述。他1月26日在谈到中美关系时直言,“中国将是超级强权,我们对付中国,一定要强硬。东亚的安全很重要,美国要坚持立场,不能对中国手软。”

  麦凯恩在美国外交关系协会出版的《外交事务》季刊曾刊登一篇名为《持续的和平建立在自由之上──确保美国的未来》的专文,宣称面对中国崛起的重大挑战,美国必须采取围堵中国的战略,必须利用台湾遏制中国大陆。这位前太平洋美军总司令之子主张美国必须强化与盟邦合作,并支持日本进入联合国安理会出任常任理事国,还热衷于建立美澳印日“四方合作”的安全架构。

  麦凯恩也挑战中国强调的“和平崛起”论,声称那就需要军事上的透明化。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他表示愿意与中国加强贸易交往之际,要求中国表现出一个经济夥伴的责任感。

  麦凯恩虽然在很多方面与布什唱反调,但他的对华政策则相当“正统”。他相信发展美中关系既有利双方也能惠及亚太地区和全世界,主张跟北京发展各方面关系,同时坚持美国应当信守对台北的承诺。他又认为,由于两国政治制度的迥异,两国关系只能是阶段性的利益共享,而不能是以价值分享为基础的双边关系。可见他的外交政策意识形态成份极强,在他的“中国牌”中这一点尤其突出。

  美国总统选举的历史也证明,任何总统候选人在竞选活动中的言论与其被视为美国未来政策,不如看作各自的政治理念阐述,或者更多存在竞选过程的作秀意味。愈是高调愈是激进就愈可能只是某种竞选策略,最大目的在于吸引选民的“眼球”。

  因此,无论是希拉里、奥巴马还是麦凯恩,无论他们的言论是何等强硬、圆滑或出格,都不可能完全代表他们各自当政后的真实政策导向。只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美中关系的重要性对于任何一位总统参选人而言都比以往更不容忽视,任何人接掌美国大权,都不得不面对美中两国利益密不可分的现实。

  即使在依旧由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圈内,下任美国总统也不可能排斥一个和平发展中的中国,否则就是莫大的不智。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