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开打古典牌?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9日17:18 新民周刊

  福田对《论语》的热衷,反映了当代东亚国家寻找共性的需求。

  - 刘迪(东京)

  1月末的一天,日本福田首相在其官邸会见了访日的中国学者于丹。今年72岁的福田说,“我这个年龄的人,都是读《论语》长大的”。他回忆说,很小的时候,他就学过《论语》。

  会见之后,于丹对新华社记者说,日本人对《论语》的熟悉让她“惊喜”。其实,日本人,尤其是那些受过一定教育的日本人,言辞之中,多少都有中国古典的影响。因此,日本首相懂《论语》,本不必惊讶。但另一个方面,我们也可以通过某个政治家对中国古典的某种理解,来阅读其性格乃至政治倾向。

  我们知道,福田的座右铭是“行藏于我存,毁誉乃他人”(走自己的路,评说任由他人)。这句话来自胜海舟(1823—1899),而溯本求源,其前半部来自《论语?述而》中“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福田康夫在政治世界中孤独的一面。尽管福田的父亲是大名鼎鼎的政治家,但早年的康夫并不喜欢政治。因此,大学毕业后,他进了一家石油公司,一干就是17年。因其胞弟早逝,福田康夫才被推向政治家的道路。

  于丹将自己书写的“礼之用,和为贵”送给福田首相。当然,这是投其所好。因为,去年福田登上首相宝座时,即宣示要搞“以和为贵”的政治。“和为贵”是福田政治纲领的象征。从历史上看,公元7世纪时,圣德太子拟定的《17条宪法》,头条即是“以和为贵,无忤为宗”。福田任首相后,贯彻“以和为贵”的政治,有两个重要目的。首先,在内政方面,他面临的课题是,纠正小泉、安倍时代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给日本国民带来的损害,遏制贫富差距加剧的现状。在外交方面,则要继续消除小泉时代日本亚洲政策的负面影响,展开“以和为贵”外交。

  福田的“以和为贵”的政治纲领,与中国建设“和谐社会”有异曲同工之妙。去年岁暮福田访华。12月28日晚上,胡锦涛会见并宴请了福田,据透露,席间两人曾谈及《论语》。首先,福田说,日本现在兴起《论语》热,对此,胡锦涛则介绍,关于《论语》,中国办了各种讲座,也出了不少这方面的书籍。

  笔者并不认为,福田在两国领导人会面期间谈《论语》,仅是随便说说。他应该还有更深一层的考虑。据了解,去年12月23日访华之前,福田与早稻田大学文学院教授稻畑耕一郎围绕《论语》交换了意见。稻畑教授是中国古代史专家,生于1948年,有不少中国古代史论著。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的日文版,也是他领衔翻译的。从就教中国古典专家的举动中,我们可以看出,福田访华期间谈《论语》,是有准备的,更有其目的。

  福田提《论语》,目的当然是造成一种外交氛围。谈《论语》,中国高兴,而日本也应该高兴。在日本,即使反对福田的人,也很难在这个方面发难。

  此外,福田访问曲阜,也有象征意义。《朝日新闻》认为,访问曲阜孔庙,表明福田希望加强中日文化交流。很显然,福田试图从儒家思想中找出联结中日两国的精神纽带。此外,从福田来看,他跟想说的,两个民族,要从古典出发,“温故创新”。

  当然,福田谈《论语》,也包含实用性层面。他在会见于丹时特意强调,“现代中国人、日本人,都需要学习论语中关于做人的道理”。他的这种想法,是对日本社会伦理观混乱有感而发。

  福田对《论语》的热衷,反映了当代东亚国家寻找共性的需求。近代之后,在国民国家建设运动中,每个国家都强调自己特殊性。这种倾向,固然可以增强国家凝聚力,但却造成负面影响。在全球化时代,东亚国家怎样在尊重各自发展道路的同时,重构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对于今后东亚的发展,是一个重要课题。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