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国人民的好朋友”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4日14:46 《环球人物》杂志
《环球人物》杂志特约记者 邱晴川 尽管“中国热”在俄罗斯已持续多年,两国的贸易额也屡创纪录,然而在许多俄罗斯人眼中,中国仍是“蛮荒”、“落后”、“威胁”……而提起俄罗斯,许多中国人能想到的也总是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喀秋莎》……如何让俄中两国人民都能正确、全面地认识对方?梅德韦杰夫胸中有一套方案。 “我们开始更多地交往,开始更好地理解中国人;而中国人也开始更好地理解我们。在俄中两国的双边关系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历史时期有过如此广泛的紧密接触。”2007年11月3日,梅德韦杰夫对俄罗斯的“中国年”活动进行了总结。 3天后,在克里姆林宫举行的“中国年”闭幕式上,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代表胡锦涛主席,授予梅德韦杰夫“中俄友好合作奖章”,以表彰他在中俄“国家年”中的杰出贡献。 互办“国家年”,是中俄两国首脑的共同决策。2004年10月14日,俄中两国元首决定互办“国家年”——2006年在中国举办“俄罗斯年”,2007年在俄罗斯举办“中国年”。 时任俄总理的弗拉德科夫曾透露:“普京总统非常重视俄中‘国家年’活动。为了找到合适的俄方活动总负责人,普京决定在决策层中选拔一个人。他当时提出了三个条件:一是对中国文化要有‘发自内心的喜爱’;二是办事效率高,为人低调且擅长协调各方关系;三是能真正领悟到这一活动对俄中双边关系提升的战略意图。于是,包括我本人、副总理和联邦文化、体育等主管部门的部长,都进入候选人之列,但最终梅德韦杰夫胜出,这主要是因为他对中国文化的热情令人信服,也打动了总统。” 接下总统托付的重任之后,梅德韦杰夫立即搭建班子。为确保活动顺利和成功,他甚至将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的各大公司如俄罗斯石油公司的负责人拉进了组委会——因为这既能帮助他解决资金问题,还蕴含了他对未来俄中两国在能源等领域合作的考虑。 梅德韦杰夫为“国家年”倾注了相当的精力。曾任梅德韦杰夫助理的波波夫说:“他的热情让我们这些年轻人都自愧不如——在中国举办‘俄罗斯年’期间,俄方参与组织的活动达260多项,他居然一一亲自过问。每天早上9点,总能看到他在打电话:‘那项活动进展到哪一步了?’对于老家圣彼得堡在上海举办的‘圣彼得堡周’,他尤为关注,就连展台服务生的服饰都要过问:‘要能体现圣彼得堡的中国元素’……当西伯利亚一个中级城市主办的项目进展缓慢时,他勃然大怒,一个电话打到市长办公室:‘市长先生,如果在48小时内看不到新进展的话,你可以放长假了!’” 在克里姆林宫顾问为普京起草的“中国年”开幕式讲稿上,梅德韦杰夫亲自修改,并特意增添了两句话:一句是《易经》里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一句是:“根深则叶茂”。简单的两句话,使讲稿具有了更浓厚的中国人文精神和哲学意境,让普京非常满意。 安排“中国年”开幕式上的表演节目时,梅德韦杰夫也绞尽了脑汁。对中国少林寺小和尚们的武术表演,他深表赞赏,认为这既能体现中国元素,又能传播武术。表演活动结束后,普京总统单独接见并亲切招待了小和尚们。此时,人们突然明白了梅德韦杰夫的苦心——既满足“武术迷”普京总统的好奇心,又可以通过总统的亲自“参与”,表现俄政府对“中国年”的重视。不过,让人感到意外的是,梅德韦杰夫“毙”了俄罗斯的“本土”节目——经过改编、配上舞蹈的俄罗斯著名歌曲《嫁人要嫁普京这样的人》。他认为《嫁人要嫁普京这样的人》所代表的岁月已经过去了,现在的俄罗斯和普京已不是当年的那种形象。 在梅德韦杰夫的努力下,“俄罗斯年”开局便打了一个漂亮仗——2006年的前两个月就举办了30多项活动。在总结头两个月的活动时,梅德韦杰夫笑着对俄新社的记者说:“套用一句中国俗话说,这是‘开门红’!” 2007年12月11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表示,俄罗斯第一副总理梅德韦杰夫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特别是他在担任中俄“国家年”俄方组委会主席期间,为“国家年”的成功举办做了大量工作。“我们对此表示高度赞赏。”一时间,西方主流媒体均以“中国人民的好朋友”来称呼梅德韦杰夫。 据透露,中俄两国政府已决定,把2008年定为中国的“俄语年”,而2009年则定为俄罗斯的“汉语年”……两个邻国的“国家年”活动仍在继续。有人认为,在极有可能出现的“梅德韦杰夫总统-普京总理体制”下,梅德韦杰夫亲自参与并组织过的“国家年”,将成为俄罗斯对华外交的一个强大推动力。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