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班30年质疑不断 中科大神童九成考研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0日01:03 华龙网-重庆晨报
   

 3月8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迎来了30岁生日。30年来,少年班共招收31期学生1220人,

毕业1027人中,有935人考取研究生,比例为91%。少年班毕业生主要流向三个领域:国内一流

大学、科研机构;国际学术前沿;国内外工商、金融、IT领域。总体来看,他们出国深造率高

,就业面广,获国际大奖者多,回国服务的人越来越多。


  这曾是一个受到全国瞩目的“神童班”。1977年10月,经中国当时的方毅副总理批示,中国科

技大学在各地考核选拔的21名智力超常少年,于1978年3月8日进入该校学习,并举行了第一期开

学典礼,开始接受中国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超常教育实践。
  30年回望,质疑声此起彼伏:少年班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否真的符合科学规律?对智商超常少

年应该如何教育?我们又该用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来看待这些俗称为“神童”的孩子们? 
质疑
为何培养的科学家不多?
事实
毕业生各领域崭露头角
  在毕业生的名单中,不难发现一些“闪光”的名字:当年以11岁低龄入校的78级学生张亚勤

,曾是美国IEEE(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百年历史上最年轻的会士,现任微软全球副总裁、微

软中国董事长。像他这样年龄在40岁左右、毕业20年左右的学生,有18人在西方一流研究型大学

中任正教授,出现了众多国际知名大奖的得主。87级学生庄小威在34岁时成为美国哈佛大学

化学与化学生物系、物理系双聘正教授,也是获得美国“天才奖”的第一位华人女科学家。像她

这样年龄30余岁、毕业10年以上的学生,超过70人已经获得国际一流大学的终身教职……
  除了科研领域,少年班毕业生也在海内外各行各业“立脚生根”。据介绍,科大少年班前16

届毕业生(1983—1998年)共590人,64%获得博士学位,26.9%获得硕士学

位。但据不完全统计,他们中只有约20%选择了学术研究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另有一大批毕

业生在IT、金融、制造、媒体等领域里崭露头角。
  但恰是这一点,也引发了不少质疑。按照少年班成立时以培养科学家为目标的标准来评判,大

家发现如今继续从事科学的毕业生并不是很多,与人们的预期大相径庭。
  对此,中国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鹿明解释说,少年班成立30年来,根据智力早慧少年的特点,

已经探索出一条通识教育和因材施教相结合、专业教育和全面素质教育协调发展的培养模式。从

成才率的角度说,少年班的毕业生,大部分都没有“泯然众人矣”。 
质疑
孩子过早进大学不人道?
事实
神童命运出现“不幸”
  在“成功者”的名单之外,还有一些曾经“闪光”的名字,被媒体、专家不断提起,也不断引

发人们的质疑和思考。
  3年前,少年班首批学员回母校聚会,立即有媒体跟踪采访,披露了这个班上昔日大名鼎鼎的

“神童”宁铂如今出家为僧、干政“自我封闭”、谢彦波“有心理问题”的“不幸”命运。中科

大少年班再次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少年班究竟是‘天才之路’还是‘揠苗助长’?”有人认

为,让十几岁的孩子过早进入大学“不人道”;还有人认为少年班违背了教育公平。讨论在校内

外激烈展开……
  不过,一些少年班学生有着自己的看法,“如果再来一遍,我还是会选择少年班”,少年班首

届毕业生、现任该校自动化系博导的王永说,“实际上让一个孩子继续呆在中学,一遍遍重复他

已经学会的知识,也并非人道。”
  据了解,为了适应新时代的需求,中科大提出要把“培养多学科交叉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作为

少年班新的办学目标。
  “对待早慧少年,国内外没有一套定型的成功模式,这么多年,我们一直在不断探索,当然,

探索中也可能出现了一些不足或失误。”少年班党总支书记杨义英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中国科技大学的不少老师认为,宁铂、干政等人后来的命运,与当年媒

体铺天盖地的报道有很大关系,正是这些过度的宣传,给宁铂等人幼小的心灵造成巨大压力,为

天才的未来埋下了祸根。
  该校学生处副处长孔燕说,这些孩子在学业上异常优秀,但作为一个社会化的人,还是懵懵懂

懂的,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一些生活、学习上的矛盾,容易造成人格的分裂。实际上,少年班也

的确有个别“问题学生”因自控力差、贪玩、学业跟不上、品行不端或心理问题被劝退学。孔燕

说,对这些早慧少年如何加强心理引导,也是少年班教育的难点和关键点。
  “这些孩子需要宽容的成长环境,需要自由的空间,请不要给予他们过多的关注。”孔燕最后

感慨地说。
据人民日报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