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经济梦醒时分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7日14:10 《环球》杂志

  下一步:思考

  虚拟经济梦醒时分

  我们生活在一个虚拟与现实越来越纠缠不清的世界。虚拟世界曾经许诺了梦想,但梦总会醒来。2000年,世界从互联网的虚拟世界中堕入现实,2007年金融体系的虚拟之梦再次被打落尘世。

  在虚拟的金融体系,人们看到的是那些叫做ABS、ABCP、CDO、CDS、SIV的证券。普通人见到这些如堕雾中,根本搞不清,即使是那些买了这些债券的投行、对冲基金对其也并不了解,他们大多也是以评级机构的评级作为参考的。同时,这里面还夹杂着对一个强势国家的信用迷信。

  而当虚拟的金融体系出现危机时,人们看到的是各国央行直升机群在协同行动,向市场撒钱——真正的钱。美联储、加拿大央行、英国央行、欧洲央行、瑞士央行在救助陷入流动性缺乏的投行。

  有学者认为,次贷危机是由于“信息不对称”(比如评级机构的信息多于其他人)与“道德风险”(认为如果很多金融机构同时遭遇困境,政府将出手挽救)相互作用的结果。

  央行的救助并不是免费的,提供流动性时需要商业银行提供抵押品,需要支付利息,不是无偿拨付。这就是为了防范道德风险,避免公众和金融机构有不切实际的预期。此外,央行的注资大多是隔夜的,七天、一个月甚至三个月的注资很少。比如欧洲央行今天提供了900亿元的流动性,明天又提供了600亿元的流动性。其实第一天提供的900亿在第二天就到期了,第二天提供600亿元流动性时实际收回了300亿。

  房产和信贷紧张度已渗入了更广阔的经济领域(《环球》2008年第六期《不确定因素增加的年代》一文分析了次贷对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的净出口在增长,消费在下降,支撑全球消费的接力棒将传到谁的手中?

  英国《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在《金融资本主义如何转型?》一文中指出:“20年来,我们见证了全球对地方、投机者对管理者、乃至金融家对制造商的胜利。我们正见证着20世纪中叶的管理资本主义向全球金融资本主义的转变。”在这场转变中,创新是一把双刃剑:新的金融衍生品使银行的风险得以分散,让更有能力承担的投行和各种基金来分担;但也正是创新制造的弗朗肯斯坦式的怪物——证券,搅动了全球经济,至今让人们忧心忡忡。

  次贷危机暴露了金融资本主义面临着监管的巨大挑战——那些玩火者应该知道什么是疼,而各国央行的救助规模越大,意味着将来对金融机构实行的监管也就必须越严厉。

  这可能也提醒了人们:如果美国的金融监管到位的话,次贷还能酿成危机吗?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